APP下载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0-08-14林鸽彭晓林敏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林鸽 彭晓 林敏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步入新时代,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状况。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难点,从理清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一、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与创新的难题。“课程思政”作为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张把思政教育精神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全部的课程教学中,使各类课程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然而,作为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几个难题。因此,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扩大了“课程思政”学习主体,加强了“课程思政”不同建设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同时也使“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的分析与把握,是有效建设“课程思政”的前提。

(一)对“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理解尚未清晰

明晰“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是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前提条件。不同学者对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有不同的解说。高德毅、宗爱东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陆道坤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邱伟光学者认为:“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同学者将“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归结为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三大类,这必然会导致不同高校的“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二)知识探索与价值表达之间难以协调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加强,人类的知识体系也不断分工细化,各学科领域之间知识界限不断增强,各知识体系之间的不断竞争也激发了人们对真理的探求,逐渐忽视对知识价值的认同。进入新时代,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立足于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知识的价值内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三)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占领我国意识形态领导地位提供方便,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利用网络平台大肆宣扬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这样不仅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而且极易造成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同时,对于不同社会思潮的争论缺乏合理的解释与引导,使得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发生动摇,进一步弱化了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满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独立人格与自由意识的作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实现大思政课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学校或者一门课程,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实现全课程育人的目标。

(一)理清“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为“课程思政”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影响“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在“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指导下,高校各门课程都应该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因此,“课程思政”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坚持“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培育大学生正确三观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实践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观念的培养。

(二)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课程思政”实效性的发挥必须依靠教师才能够完成。新时代对于每位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育人为中心”,德才兼备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追求之间出现了偏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要发挥领导作用,采取线上线下专题教育活动,定期举办交流会等形式,对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帮助学校教师解决思想困惑,快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内涵。其次,“课程思政”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学习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充分挖掘专业课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教务部门应该慎重选择或者编写教材,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材编写队伍,发挥各学院、各专家学者的力量,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内容,编制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要求的“课程思政”教材。其次,学校应该设置与“课程思政”教學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职位评定,奖金报酬等联系起来,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提升教师育人责任感,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景云.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6):186-191.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9[2020-02-22].https://elkssl0a75e822c6f3334851117f8769a30e1clib.v.ujs.edu.cn/10.14100/j.cnki.65-1039/g4.20191125.001.

[3]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