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路上花正红

2020-08-14熊河水

铁军 2020年8期
关键词:老区江西贫困户

熊河水

2020年春夏之交,江西大地满目苍翠、花开正红。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时间节点上,4月26日,江西省于都、兴国、宁都、赣县、鄱阳、修水、都昌等7个贫困县(区)宣布脱贫,至此,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标志着江西老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既是4600万赣鄱儿女书写时代答卷的光辉乐章,也是党中央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一场区域性胜利。

不忘初心 牢记嘱托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瑞金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在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25万余有名有姓的江西籍烈士留下了奉献牺牲的足迹。

“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一言一行饱含着对老区群众的拳拳深情。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会见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问候,热情关切,令老区人民感受到了党中央的牵挂。

江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之前,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市、区)58个,其中,罗霄山片特困县(市、区)17个、贫困县(市、区)25个,贫困县发生率高,贫困程度也比较深。

消除贫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革命先烈的梦想变成现实,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必须担当起的历史任务;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江西,殷殷嘱托,拳拳期望,为江西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1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革命老区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政策。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地嘱托:“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茅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时,明确指出:“全面小康是全面共享的小康,必须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更不能让老区人民掉队”。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江西,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充分肯定江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指导,为江西省脱贫攻坚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为江西减贫事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不忘初心,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孜孜以求;牢记使命,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澎湃动力。江西省委、省政府肩负起“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历史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拼搏奋进、实干兴邦,把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批示转化为发展的生动实践,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层层压实攻坚责任,扎实落实攻坚举措,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呈现出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美丽画面。随着江西25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全省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度的346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9.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7%,“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综合保障脱贫措施不断健全落实,返贫致贫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肩扛使命 脱贫攻坚

江西省委省政府坚定扛实省级总体责任,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挺起在脱贫攻坚上领跑的实干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新模式、新平台、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补短板和促长效同步推进的新路子,创造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确保省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一支优秀的扶贫队伍。全省配备了1.2万余驻村第一书记,近3.9万余名驻村工作队,30.2万名结队帮扶干部。他们以政治担当抓作风建设,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干精神,带领贫困群众一起爬坡过坎奔小康。期间,有12名个人、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40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江西的脱贫攻坚实践,凝结着广大扶贫干部的奉献与牺牲。修水县扶贫干部吴应谱、樊贞子,2018年12月在下乡扶贫途中车辆失控坠河,生命定格在28岁和23岁;宁都县帮扶干部胡光鹏因病倒在扶贫一线;会昌县驻村队员肖新泉2019年9月在村里不幸牺牲,原本3天后他将步入婚姻殿堂……与此同时,很多干部在任期届满时,克服重重困难主动留下来,继续投入到扶贫事业中。在吉安,先后有163位第一书记主动留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成为脱贫战场上一座座精神丰碑。

激活內在动力,聚焦产业扶贫。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纵观江西省剩余的7个贫困县,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通病”: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各县区因地制宜,以产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兴国县针对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项目推进慢资金拨付慢的问题,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及效益;宁都县按照产业扶贫“五个一”扶持模式要求,通过“一领办三参与”,着力推进“五黄一白”(黄椒、黄鸡、黄橙、黄茶、黄酒、乳业)特色产业,累计带动1.8万户贫困户增收;都昌县立足实际,结合政策,在消费扶贫上进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消费扶贫模式,较好地促进了贫困户的增收致富;修水县坚持“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的原则,通过帮扶就业促进增收,鼓励自主发展产业,增加资产性收益,让搬迁农户实现“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目标;赣县区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壮大油茶、脐橙、蔬菜、甜叶菊等主要产业,全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89万人,就业率72.06%,覆盖贫困户87.91% ;于都县以实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在“保、题、优、救、防”五个方面狠下功夫,扎实有效地解决全县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健康扶贫取得较大成效。政策实施以来,共补助住院贫困患者13.89万人次,报销总费用5.77亿元,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

截至2020年5月,江西从南到北形成赣南脐橙、井冈蜜柚、稻鱼共生、马加柚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全省80.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产业扶持的有73.3万户。2019年10月,江西宜丰县黄岗镇因地制宜,注册“黄岗味道”食品商标,采取“政府+公司+作坊+贫困户”模式,以特色点茶产业为切入口,将全镇487名贫困户以“小分散、大集中”模式纳入产业链,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目前,在“黄岗味道”产业链的扶持下,当地贫困户人均增收上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黄岗味道”产业链正向三产延伸。该镇依托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黄檗寺旅游景区等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文旅活动聚集人气,开启“带货”模式。

此外,江西还积极开展教育扶贫、非遗扶贫等工作。2018年初,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从制度上强化了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保障,让南昌市新建区樵舍镇蔓湖村的付凤英、付振法姐弟因贫困辍学得以重返学校。该制度创新在全国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江西婺源县甲路村,世代制伞,名气不小。“白墙黑瓦青石板,小巷细雨油纸伞。”甲路伞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新生机。甲路伞不仅保留了传统手艺,还让甲路人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村里试水“非遗+农户”的生产方式,除了50名工厂员工外,制伞骨的前期工作都放在农户家中,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即便是下游的材料加工厂和组装工作,也能为村民带去每月平均3500元的稳定收入。仅在甲路村,就有16家农户借此致富。如今,甲路油纸伞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年产量30万把,年产值逾800万元,为当地脱贫攻坚撑起了一片蓝天。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突袭大江南北,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江西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江西省委省政府全面对照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迅速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10条意见,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定力担当,越战越勇的拼劲韧劲,全力打好防控疫情的“阻击战”,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歼灭战”,聚力攻克重点堡垒的“攻坚战”,强化对产业、就业、扶贫项目实施等风险防范,加大扶贫企业、合作社等带贫益贫经营主体落实资金支持、产业奖补等帮扶政策,打通流通,活跃市场,让贫困劳动力下得了田,进得了厂。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得到了及时化解,并以背水一战的气魄,披荆斩棘的干劲,坚决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深化治贫体系、治贫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江西的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山乡巨变 温暖百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贯穿于江西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根植于江西的每一寸红色沃土。

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神山村,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家里不仅脱贫了,还买房买车啦!”脱贫户左秀发眉开眼笑地说着。村庄广场上,一面由村民笑逐颜开的照片组成的“笑脸墙”,生动定格了他们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在江西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红军后人吴传寿见证了土楼蝶变: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曾经交通不便的小布镇成为旅游热镇,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2019年底5G基站落成,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村搞電商,把山里的茶叶、蜂蜜、笋干等销往各地,带着脱贫户增产增收。

瑞金市叶坪乡华屋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有人参加红军。长征前,17位华氏子弟参加红军,出发前到岭上栽下17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如果有人牺牲,活着的要为牺牲的孝亲敬老。然而,青松依然挺拔,儿郎不见回归,17位华氏子弟全部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如今华屋早已旧貌变新颜,一边是66栋鳞次栉比、白墙黛瓦的客家小楼,一边是7栋低矮破旧留作记忆的危旧土坯房,通过新旧对比,告慰牺牲在战争年代的华氏子弟。

于都县谭头村是赣南老区一个典型的红军村,也曾是贫困村。村民在顺口溜里这样描述:“梓山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全村原有贫困户109户,孙观发是其中之一。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村里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集资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村民当上了股东,添了一个个新身份,收入也不断增加。“去年家里收入18万多元”,孙观发脸上洋溢着自豪。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西考察,来到谭头村查看村容村貌。他深情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领袖的关怀,政策的扶持,家乡的变化,收入的增多,温暖了老区人民的心。为了世世代代记住党的恩情,在兴国县土坯房改造安置点,同时被安置的4个村的村民,一致赞成把自己的新家就叫“铭恩新村”。

修水县黄溪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21人。近年来村里因地制宜发展蚕桑、茶叶、蔬菜、水果、苗木等五大绿色产业。如今,全村有桑园800亩,茶叶500亩,蔬菜200亩,水果100亩,花卉苗木200亩。黄溪村的蚕种产业占全省60%以上,全村桑园产值超千万元,绿色高效农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短短几年时间,黄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模范村,先后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美丽宜居村庄”,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景象。

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是农民将军甘祖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的家乡,是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该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紧紧围绕创建甘祖昌干部学院,打造全国党员教育基地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红色培训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红色培训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截至2019年底,全村民宿已发展到55户,共接待43876名学员,营收超千万元。由村民自编自演的采茶剧《并蒂莲花》已演出586场,增收175万元。2017年底,该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今天的沿背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了乡村之秀美,生态之文明,呈现了一幅人水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江西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决定性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7% 下降至0.27%。但全省还剩余9.6万贫困人口,而且大多为失能弱能群体,都是贫中之贫。因此,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加把劲,决不能麻痹大意,松劲懈怠。要按照老区脱贫事业永远在路上的要求,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治贫体系和治贫能力方面做出周密部署,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全力冲锋。要不摘责任,坚持将脱贫退出县纳入省对市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纳入全省脱贫攻坚暗访督导,持续压实脱贫退出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要不摘政策。明确脱贫退出县持续攻坚解决剩余贫困人员脱贫问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相关政策扶持脱贫户、退出村的稳定脱贫。省级层面在资金安排、政策扶持、工作调度等方面,坚持将脱贫退出县、非贫困县统筹起来推进落实。要不摘帮扶。持续强化脱贫退出县驻村帮扶工作,坚决做到驻村帮扶工作不撤兵、不收队、不放松。要不摘监管。部署开展严防脱贫退出县松劲懈怠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整治贫困县脱贫退出后政策落实不力,工作松劲懈怠问题。要完善防止返贫保险保障机制,加大农业产业扶贫保险、贫困人口返贫保险、边缘人口致贫保险等支持力度,提高贫困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机制,建立健全脱贫成果回查监测、脱贫人口增收发展等机制,切实把脱贫攻坚下来的阵地牢牢守住,接续市县长效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致贫和促进发展致富。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命题”,江西省委省政府将在小康征程的道路上,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以细致的工作,优良的作风,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以优异的成绩,告慰这片红土地的先烈们。

猜你喜欢

老区江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金玉良言等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老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