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用人之道对当今企业的借鉴

2020-08-14赵敏萱

铁军 2020年8期
关键词:军部新四军知识分子

赵敏萱

全国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是由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1938年初改编时只有1万余人,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这支部队发展到21万,地方武装9.7万余,最多时抗击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中人民的长城”。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数年的中美贸易战没有消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大变局更加突显。疫情与贸易战双重叠加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许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当今新环境,企业要适应新的挑战,做大做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四军用人之道对我们当今企业攻艰克难,继续演绎新传奇,具有非常值得借鉴的意义。

新四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本色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不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全军“上下同欲”,是新四军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

适时调整领导机构。在国共谈判如何组建新四军之时,党中央、毛泽东坚持单独成立一个军,国民党不插入一个人,坚持共产党的独立领导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党的领导机构,始终保持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如1938年1月,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11月将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1938年11月,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负责长江以北地区党的工作;皖南事变后的1941年4月,正式成立由刘少奇任书记的华中局,将原东南局、中原局所辖地区划归华中局管辖。

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在皖南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领导新四军中的党的工作,各级党组织也都建立起来了,做到连有支部,团有军政委员会和总支部,支队建立军政委员会和党委,初步形成了共产党在新四军中的组织体系。随着挺进敌后,部队发展很快,难免鱼龙混杂,加上敌后环境艰苦,战斗频繁,一些不坚定分子甚至逃跑叛变。为此,1939年7月召开的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提出:发挥共产党员在建军中的模范作用,使新四军成为党领导下的政治上、军事上坚强的铁军。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组建初期,受国民党当局的限制,新四军一度未能设置政治委员,由军事副职行使其职权,影响了政治建军。重建军部后,团以上各级正式任命政治委员,在部队中进行了政治委员制度的教育,要求各级政治机关的工作,都是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政策和上级命令的贯彻执行。党员和党支部在连队公开化,积极发展新党员,党员在主力部队的比例通常保持在40%左右,这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组织保障。

新四军来源广泛,人力资源丰富

新四军的人员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

南方八省十四块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原中央苏区留下的红军部队,主要由项英、陈毅负责;第二部分是在江西以外地区“两个军团的剩余部队”,即1934年春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同年11月与红十军合编的红十军团,这两个军团在浙赣边失败后留下的游击队,由刘英、粟裕等人领导;第三部分是红四方面军的留守部队,包括高敬亭领导的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周骏鸣为队长的鄂豫边区游击队。这三大部分,最后逐渐形成了互相独立、各自为战的14个游击区。接受改编的红军和游击队官兵约有7000余人。

在国统区招募的进步人士和知识青年。新四军筹建之初,叶挺等领导人就商定尽快招收一批进步文化工作者和知识青年,组建战地服务团,用进步的文化工作为部队和地方服务。战地服务团于1938年1月在南昌成立,朱克靖任团长。另外,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在南昌、长沙、福州等地设立了若干个新四军办事处、留守处或通讯处,这些机构以公开合法的身份,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新四军动员补充兵员。如闽北游击队改编前300多人,经两个月短期整训,发展到1300多人;长沙办事处两个多月招收了近2000名学生,大部分送往新四军。到1938年4月,从各地到皖南集结时,新四军已发展到10300人。

在敌后游击战中发展的抗日武装。仅靠1.03万人,要在强敌占领下的华中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毛泽东于1938年5月4日指示新四军到敌后去“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一是吸收地方党组织或失去组织关系人士发展的抗日武装。苏南、江北沦陷后,当地党组织和一些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纷纷组建抗日武装,新四军主力部队一到,便主动接受新四军领导和指挥。如苏南管文蔚一度失去组织关系,他组建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在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进驻茅山后,不久就编入第一支队序列。二是收编地方抗日武装。国民党撤退后,沦陷区遗留下来的一些零散武装、地方民团、帮会武装和一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陈毅采取了“号房子”政策,先给他们以干部和军政支援,然后授予番号,使其从跟随新四军抗日到接受新四军领导,进而收编为新四军主力部队。如丹阳延陵的贡友三部,经陈毅派干部整训,发展为区常备队,1939年2月改编为丹阳独立支队,1940年6月编入新四军新六团第三营。三是接受日伪军投诚反正。新四军政治部设有敌军工作部,由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生林植夫为部长,负责对日伪军的宣传工作。尤其在抗战后期,日军和伪军反正、投诚、倒戈者层出不穷,抗战八年中,新四军共争取5.4万余名日伪军投诚反正。四是广泛招募爱国青年参军。新四军进入江南后,痛击日军,瓦解伪军,清剿土匪,深得民心。老百姓一改旧观念,提出“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等口号,涌现出许多父送子,妻送郞,参军打东洋的动人事迹,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

新四军注重干部培养使用,不断提升战斗能力

创办教育机构培养干部。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四军从建军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干部的培养使用。一是在军部创办教导总队。新四军组建之初,干部严重缺乏,除党中央从延安和八路军陆续调派外,新四军主要通过创办教导队来培训干部。军部从武汉移驻南昌后,叶挺、项英便调集干部筹建教导队。1938年2月,教导队正式开学,设军事、政治各一个队。军部转到皖南后,教导队于4月扩大为教导营,辖3个队,学员达300余人;8月扩编为教导总队,由副参谋长周子昆任总队长。教导总队贯彻延安“抗大”的办学和教育方针,共办5期,先后培训4000余名干部。二是创办抗大分校。除皖南军部外,新四军各支队成立不久便创建相应学校,大力培训干部。游击支队在1938年11月创办随营学校,1940年3月升格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支队司令员彭雪枫一直兼校长。江北指挥部1939年10月成立教导大队,次年6月扩编为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张云逸兼。苏北指挥部1940年11月成立抗大第五分校,陳毅任校长兼政委。军部重建后,第五分校由军部直接领导,1942年5月扩建为抗大华中总分校,华中各抗大分校接受其领导。

注重干部的选拔任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1941年6月就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出了要求,即必须坚持选择那些具备较强党性的同志。为了准确培养选拔干部,组织部门设有专门的干部负责干部工作。对干部调动、提升、降职或免职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即要经过党委或军政委员会的讨论,报上级军政机关批准。如团级干部的调动和升降,应经师党委讨论,军一级批准。。

大量吸收并善待知识分子。正确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大量吸收并善待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大量知识分子的入伍,推进了工农干部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工农化进程。一是持续吸收。建军之初,除各地办事处推荐外,上海地下党在八一三事变后,动员了上千青年参加新四军,其中以知识分子为多;江苏省委以组织慰问团的名义,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留在新四军,这批人不少是文化界青年名人,如扬帆、聂甘弩等。军部重建后,一些进步的爱国人士、知名学者等辗转到香港、上海,新四军一师得知后立即联络,使范长江、邹韬奋等名人陆续到达根据地。二是提拔重用。华中局成立前后,专门向各部队发出了《大胆提拔知识分子干部》的电文:“对于有能力、有特长、思想正确,在部队中已有相当工作时间的知识分子应即大胆提拔”。1941年10月,一师营职以下60%是青年知识分子。三是待遇优厚。在皖南期间,军部规定知识分子的津贴高于军政其他人员。新四军指战员的津贴,当时团以上干部每人每月4块大洋,营连干部每人每月3块大洋,项英等军部领导每月也只有4块大洋,而专家学者每月十几块至数十块,个别的每月100块以上。

对当今企业的借鉴

新四军的发展,印证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理,对当前面临困难的企业可资借鉴。

企业要有文化信仰。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真正抗日的人民武装,广大指战员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道理,始终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受疫情等影响,当前逆全球化有所抬头。全球化的趋势可能一时受阻,但不可逆转。文化信仰是企业所有管理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企业家一定要坚定文化信仰,企业也要有远大的愿景、强烈的使命感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使企业文化真正进入员工的大脑,成为员工的信仰,指导员工的行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基础、最本质的力量。

企业用人要不问出处。新四军来源极其广泛,把不同山头、不同背景的队伍整合起来,统一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大旗,才创造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对企业来说,只要人品好、守法遵纪、有一技之长、适合企业事业发展需求,不论地域来源、学历高低、资历长短、文化背景,不论国内培养的还是“海归”,甚至不论国籍与信仰,企业均可招募使用。

企业要培养使用好人才。新四军重视教育培养干部,注重干部的选择任免和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培养了大量人才。企业要以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倡导员工在学习中提升工作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升华,实现工作价值。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惟德惟才,不能唯亲唯近。对于有专长的、对企业发展作用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在经济上、工作上、生活上予以关照。

主要参考文献:

《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  军事科学出版社

《华中抗日根据地史》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铁军出山》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責任编辑 李赞庭)

猜你喜欢

军部新四军知识分子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军部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你是知识分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