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问题研究
2020-08-14柴华
柴华
【摘要】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高校领导干部“德”的内涵、特征和考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考察角度、方式、结点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四五六”机制。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德;考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期好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为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是高校干部工作的时代要求,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根本需要,是确保高等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领导干部“德”的内涵
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对“德”的内涵做出过精辟论断。毛泽东表示,德才兼备中的“德”主要是指干部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周恩来曾经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陈云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强调,“以德为主”就是要把对干部“德”的考察放在根本性、决定性、基础性的位置上,首先看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道德风尚上是不是合乎党选拔干部的标准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四化”方针,首要就是革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09年12月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把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坚持执政为民,是否求真务实,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清正廉洁等列为评价要点。这给新时期干部的“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从高校的角度准确把握干部“德”的内涵,在考量“德”的共性特质之外,还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加以考察:一是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心系祖国,情系师生;二是是否正确对待权力,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三是是否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敢于负责、勇于创新;四是是否作风正派、求真务实、情趣健康;五是是否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是否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和独立人格。
二、高校领导干部“德”的特征
从总体上来看,动态性、隐秘性、多样性等是高校领导干部“德”的主要特征。一是动态性。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汇聚集地,多元化会给干部的信仰信念、价值判断等带来一定的冲击,各种信息、力量、元素叠加在干部身上,“德”会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二是隐秘性。“德”的隐秘性与“才”的显性相对应。干部的“才”一般都是可见、可控、可量化的,而“德”一般是可隐藏、可掩饰、可伪装的,具有隐秘性。三是多样性。“德”的多样性与岗位和职能的多样性有关。从事管理工作更多需要一种规范意识和执行力,需要步调一致、服从大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更多需要一种怀疑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
三、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現状与问题
(一)考察形式较为单一
高校干部“德”的考察多是侧重于干部在提任前的综合考察和试用期的“短期”或“瞬时”考察,往往忽略了平常的考察。考察时只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容易造成组织部门比较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是主动获取信息。
(二)考察范围较为固定
高校干部“德”的考察多是侧重于工作圈,对生活圈和社交圈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个别访谈听取意见的范围应该因人而异、因岗而异。例如,从基层学院选拔一位业务骨干到管理岗位上,要把其在教学领域的表现以及学生对其的评价作为参考。
(三)考察标准较为笼统
高校干部“德”的考察评价标准比较笼统,缺少分门别类的评价标准,与干部“德”的多样性不能进行相应的匹配,只能依靠考察组成员的主观判断来考察。
四、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机制探索
综合分析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考察角度、考察方式、考察结点等方面建立了包括四个考察角度、五个考察方式、六个考察结点在内的“四五六”考察机制,从而对高校干部的“德”进行有效综合考察。
(一)按考察角度划分,突出考察一致性
按考察角度划分,可以将干部的“德”的考察划分为年度总结全面考察、专项工作跟踪考察、突发事件问质考察、圈内圈外结合考察。年度总结全面考察可以看出高校领导干部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专项工作跟踪考察和突发事件问质考察可以看出干部在重要工作和关键时刻是无私无畏、勇往直前还是患得患失、推诿扯皮,深刻把握干部“德”的素质;圈内圈外结合考察把干部8小时内外的表现情况进行贯通考量、综合研判,特别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评价意见,通过对比干部在人前人后、台上台下的表现,准确评价干部的“德”。
(二)按考察方式划分,突出考察真实性
按照考察方式划分,可以将干部“德”的考察划分为个别谈话考察、列席会议考察、公开主题考察、民主测评考察、阅档纪实考察。个别谈话考察就是找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对考察对象较为熟悉的干部师生进行个别谈话听取意见;列席会议考察就是组织部门列席有关单位部门年终总结工作会议或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会议,听取领导干部工作交流,进行辨别分析;公开主题考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布考察公告,公开考察主题,接受更广泛的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民主测评考察是指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一定范围内对考察对象进行民主测评,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获取师生群众对干部“德”的客观评价;阅档纪实考察是指对干部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重点查验有无造假等情况,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德”。
(三)按考察结点划分,突出考察全程性
按照考察结点划分,可以将干部“德”的考察划分为备前考察、备中考察、任前考察、届中考察、转岗考察、离岗考察。备前考察和备中考察是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就要注重“德”的考察,从源头上保障干部的“德”;任前考察是指在提任干部之前对干部“德”的综合考察,确保不出现干部带病上岗现象;届中考察是指对干部在试用期或者届中时进行“德”的考察,确保干部面对角色转变时“德”不变色;转岗考察和离岗考察是指对干部在任期届满即将转岗或离岗时进行“德”的考察,综合评定其在任期内的表现,确保干部“德”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唐文忠.高校领导干部考察评价的哲学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12).
[2]张东刚.加强我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三位一体”理念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0.
[3]袁忠.论以德为先的内在要求和制度化建设[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
[4]张书林.论“以德为先”选用干部思想的发展沿革[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
[5]唐淮,刘笃成.选人用人历史经验借鉴与政治智慧创新[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
[6]昆峰.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