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以武汉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项目为例
2020-08-14闫丽莎
刘 勋,董 文,闫丽莎,冰 河
(1.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4;3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4.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谈及环境安全,我们通常理解的是对于生态环境和有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伴随开展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工程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诸多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还面临着另外一类视觉景观安全问题,即新建项目是否会对景区整体环境(包括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生不可逆转影响的潜在风险,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应运而生。因此,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活动是否会对特定区域造成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已成为当今城乡规划建设重要的前置评估内容。景观环境是指由各种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所构成的,具有观赏、人文和生态价值的空间关系[1]。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受到重视。如在欧洲国家,对拟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明确将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拟建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在美国,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利用林务管理部门的“视觉管理系统”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视觉资源管理系统”对拟建项目进行必要的景观资源影响评价[2]。除此之外,除了侧重景观评价之外,有关景观审美心理、景观生态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也在项目建设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的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迄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而且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还缺乏综合的系统分析方法,目前可供应用的成果非常有限,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 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动态评价不足,缺少对拟建项目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环境变化对比。
(2) 在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更多关注视觉影响评价,而甚少关注景观功能影响评价,而且定性评价居多,而量化评价方法尚不成熟。
(3) 侧重对落地拟建项目的单一评价,而忽视对待建项目整体规划、系统性的评价,因此无法从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对整体规划项目进行合理性分析与预测。从风景区整体保护的角度来看,在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过程中,需同步植入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使其贯穿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并将其评价结论作为规划设计方案调整与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对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武汉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项目为例,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将理论结合实践,并利用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对已有理论进行修正反馈,以为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拟实施的规划设计项目可能对景区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预测与评价规划建设活动在具体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给景区景观环境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程度,从而对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以及制订环境监控计划[4,9]。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两部分,而综合评价又细分为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四个方面,见图1。其中,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在于分析建筑单体对景区各主要景源的视觉影响。
图1 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框架Fig.1 Framework of landscape impact assessment
1.2 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1.2.1 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涵
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EIA)中一个较新的领域。 “景观”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5,10]。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生态学意义上的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6]。在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中使用的景观概念体现在更加重视人的感觉与客观实体存在,并从文化与美学的角度来理解。视觉景观环境影响是指在已有景观上或其附近,预期将会造成视觉资源质量改变的重大性或严重性后果。本研究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即是指风景区拟建重大项目的建设可能造成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各个景源和游览路线。
1.2.2 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从两方面展开研究:静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和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其中,静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视觉可见性、视觉敏感度和环境相融度3个维度;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主要游览路线可视范围和视觉感知可见几率两个维度,见图2。
图2 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Fig.2 Content of visual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cenic areas
1.3 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当拟建重大项目建成后,将会对风景区部分范围内视觉可见区域景观游赏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具体从静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和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构建了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见图3。
图3 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Fig.3 Visual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cenic areas
1.3.1 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是以游客在风景区内规划的主要游览路线中视觉可达区域为研究对象,具体从主要游览路线可视范围和视觉感知可见几率两个维度展开评价,并综合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得出相对应的减缓景观视觉影响的措施与对策。
1.3.2 静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静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是指涉及景观环境影响的各级景源,具体从视觉可见性、视觉敏感度和环境相融度3个维度展开综合评价[7]。
视觉可见性是指拟建景观项目对于相关景源的可见性。在研究范围内,以可能涉及景观视觉影响的各级景源为参考点,结合实地踏勘和GIS分析,综合评定研究对象是否对于各主要景源可见。
视觉敏感度是指因拟建景观项目的视觉可见性而对各个主要景源产生的视觉影响。项目的新建,使得相关景源在景观视线范围内均可见,造成游客在视觉上对于景点关注程度的改变。视觉敏感度即是依据各级景源的自身价值、视觉可见几率和暴露程度,确定新建景观项目与现存景源的敏感程度。
环境相融度是指拟建景观项目与所在区域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统一。即指针对此次拟建景观项目,其是否与周边景点植被、建筑、设施等在景观视觉上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其环境相融度分析的主要内容。
综合以上3个层级的研究内容,可测评出各级景源与视觉景观的影响程度,为下一步提出减少景观负面影响的措施提供合理依据。
2 武汉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2.1 东湖风景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处于武汉市东部,总面积约为64.74 km2,东湖是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东湖风景区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以及武汉市重要的旅游IP之一,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序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东湖四季花城项目规划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体规划面积为3.55 hm2,总建筑面积为10 000 m2。
该工程址区为一片以香樟、鹅掌楸为主的阔叶混交林,绿荫如盖,址区周边建有沁荷苑及一些低矮临时板房,址区及周边植被保护良好,周边乔木林冠线高度均在20 m以上,部分乔木高度达到30 m,其景观效果良好,美景如画,每逢节假日游客如织。
2.2 静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2.2.1 视觉可见性评价
视觉可见性评价为定性评价,即综合运用GIS软件中的三维分析工具,利用工程项目所在区域1∶2 000的矢量化地图,结合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叠加因子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相关涉及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景源目标;再结合现场调研,到达相关景源目标实地踏勘,综合地形、植被、建筑、设施等因素,以明确项目是否对各级景源产生视觉影响。
根据《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内容,结合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温室项目相关规划方案,拟建的温室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可能涉及的景源13处,见图4。其中,一级景源1处,为楚天台;二级景源4处,分别为朱碑亭、碧波宾馆、荷花园和樱花园;三级景源1处,为离骚碑;四级景源7处,分别为祝融观星台、杜鹃园、盆景园、水生园、竹类园、翠微蕴谊园和异国花园。表1为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拟建温室项目视觉可见性评价结果。
图4 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拟建温室项目全部景源 视觉可见性分析图Fig.4 Visibility analysis diagram of all landscape resources of the proposed landscape green house project in Four Season Flower City in East Lake scenic area
表1 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拟建温室项目视觉可见性评价结果Table 1 Visual visi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greenhouse project in Four Season Flower Cit in East Lake scenic area
由表1可知,在拟建温室项目涉及的13处景源中,视觉可见性方面能够对该温室项目产生景观视觉影响的景源仅有3处,分别是楚天台、朱碑亭和异国花园。
2.2.2 视觉敏感度评价
视觉敏感度评价是量化评价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程度的重要手段,即以各景源为参考点,结合拟建项目在视觉可见性方面对其产生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感性认知来对各个主要景源产生的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的过程。
根据前述该拟建温室项目视觉可见性分析结果,参照《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公路景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进一步对拟建项目的可视景源进行敏感度分析。
表2为确定的拟建项目视觉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暴露程度、视距、相对坡度、特殊性、协调性)的评分标准。
根据表2计算拟建温室主要景源项目视觉敏感度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并通过对视觉敏感度评价指标中各评价因子的叠加综合分析,分别对拟建温室项目主要景源楚天台、朱碑亭、异国花园的视觉敏感度进行综合评分,其评分结果见表3。最后参照表4评分标准,可确定拟建温室项目景观敏感目标的类别。
表2 拟建项目视觉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指标Table 2 Scoring criteria for visu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indexe system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表3 拟建温室项目主要景源视觉敏感度评价得分Table 3 Score of visual sensitivity of main scene sources of the proposed greenhouse project
表4 拟建项目景观敏感目标类别评分标准Table 4 Scoring criteria for landscape sensitive target category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由表3可知,朱碑亭、异国花园两处景源的视觉敏感度评价得分均在12分以下,处于这两个景源点的游客对本项目的关注程度一般,属于一般敏感目标;楚天台景源因为属于一级景源,景源类别较高,其视觉敏感度评价得分为13分,属于中级敏感目标,观赏者对该景源目标较为关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弱化新建温室项目对楚天台景源的视觉影响。
异国花园景点距离本项目最近,地形平坦,新建温室项目建设会对异国花园景点造成直接视觉景观环境影响;朱碑亭景点和楚天台景点距离本项目较远,但都位于磨山风景区的制高点,可以鸟瞰整个景区,但由于该项目规模对于整个景区来说相对较小,故景源的局部可能会产生视觉景观环境影响。
2.2.3 环境相融度评价
环境相融度是对周边景点的植被、建筑、设施等在景观视觉上是否能够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综合评价。在本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过程中,环境相融度评价仅是针对景观项目与周边环境相融度进行综合测评。
本文参照《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公路景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本拟建温室项目环境相融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①形态指标,即构筑物的几何要素本身的形状、相互间组合关系及所处位置;②线形指标,即构筑物在景观中的和谐性要求;③质感指标,即构筑物表面粗细、匀滑、光泽等引起视觉的反应;④色彩指标,即构筑物色彩的色相、饱和度和明暗程度。
根据拟建项目环境相融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见表5),对该拟建温室项目选址区域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评分,其评分见表6,最后按照环境相融度目标类别评分标准(见表7),确定该拟建温室项目环境相融度目标类别。
表5 拟建项目环境相融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Table 5 Scoring criteria for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indexe system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表6 拟建温室项目环境相融度评价得分Table 6 Scoring criteria for environment 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proposed greenhouse project
表7 拟建项目环境相融度目标类别评分标准Table 7 Scoring criteria for the environmental compatibi- lity target categories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由表6可知,该温室项目环境相融度评价得分为13分,属于环境与景观有条件融合的类别,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强化环境与景观的融合程度。
2.3 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是以模拟游客在磨山景区规划的主要游览路线中视觉可达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应用GIS软件中的三维分析工具[8],将拟建温室项目中的场地设计地形、建筑高度以及绿化植被覆盖程度等数据输入地形现状的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模拟背景条件和拟建温室作用下的景观,再利用三维投影法模拟游客在景区主要游览线路引起的视觉变化,进一步明确拟建工程项目在景区动态状况下对于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区域、时间和程度。图5为拟建温室项目主要游览路线可视范围评价结果。
图5 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拟建温室项目主要游览 路线可视范围分析图Fig.5 Analysis diagram of visual range of the main touring routes of the proposed greenhouse project in Four Season Flower City in East Lake Scenic Area
由图5可见,通过GIS软件进行模拟动态视域分析,在磨山景区主要游览路线中仅有极少部分区域能对本工程项目产生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在景区南大门为起点至樱花园区域游览路线中拟建温室项目大部分可见。
在本次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中,明确了环绕拟建温室项目选址点的花镜大道为主要研究的观赏游线,形成连贯的视线廊道为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经过模拟数据录入和评价因子的叠加综合分析,由于景区乔木的郁闭度高,拟建温室项目在景区内的大部分游览路线上均不可见,视觉可见几率极低。本工程项目在磨山景区主要游览路线中实际产生的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区域见图6,可见主要集中在项目址区周边,即翠微蕴谊园处。
图6 拟建温室项目对磨山景区主要游览路线实际产 生的动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区域Fig.6 Actual dynamic visu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impact area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greenhouse proposed project on the main touring routes of Mo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
磨山景区规划的主要游览线路约为20 490 m,人行速度一般为1 m/s,游览全程需要约340 min。拟建温室项目沿花镜大道主要游线470 m道路上可见,在行人步行时段中出现的时间为约8 min,游客在磨山景区主要游览路线游览时,动态视觉可见几率仅为2.5%。
由此可见,游客在磨山景区主要游线游览过程中,温室项目可见时间短,可见区段少,主要驻足点可见范围小,动态视觉可见几率仅有2.5%,表明该工程项目对风景区动态视觉景观环境的影响较小。
2.4 预防措施
通过上述对拟建工程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分析可知,拟建温室项目的建设对于核心景观资源不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在点状区域对风景名胜区局部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拟建温室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东湖风景区植被覆盖率高的环境特点,保证在项目竣工后及时恢复工程周边原本的植被,并保证温室建筑大部分位于周边乔木的林冠线以下,这是降低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同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护和管理措施减轻施工行为对风景区管理以及游客游览产生的暂时性视觉干扰和心理不悦的影响。
3 结 语
本文以武汉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项目为例,在掌握拟建工程项目相关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合理提出了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构建了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框架,通过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流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拟建景观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以为提出减缓建设项目对景区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的策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