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应激性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8-13陈培张玉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

陈培 张玉领

10.3969/j.issn.1671-489X.2020.21.064

摘  要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高校大学生均延迟返校,在线完成学习任务。由于缺乏对COVID-19病毒的全面认识,对疫情发展过度关注,听信不实信息,周围居民或亲属确诊感染等多种原因影响,有的大学生产生应激性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分析问题成因,通过合适的途径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才能增强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储备能力,避免发生心身疾病。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激性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1-0064-03

1 前言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心理应激性事件,容易使人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状态中,如果心理调节或疏导不善,会严重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并导致心身疾病[1]。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对社会焦点问题敏感等,面对疫情更容易产生应激性心理问题。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应激性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更应受到重视。

2 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突发事件由于发生的突然性,短期内会造成社会公众严重的健康损害。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态度往往是关注度高且敏感性强,因此,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更广泛。

面对突发疫情,心理准备不足  相关调查研究报道,在疫情期间被调查的3881名大学生中,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6.60%与21.16%[2],显著高于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3-4]。主要原因是由于COVID-

19疫情来势凶猛,呈现爆发流行,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疫情防控打乱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出行受限,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不能按时返校学习,难以适应全面线上教学,以及国内外不断增加的COVID-19确诊和死亡病例,进一步加剧了其焦虑和抑郁感。

缺乏对疫情的正确认知,过度恐慌  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一部分学生由于对COVID-19认识不够,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过度关注网上流传的不实信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从而导致心理过度恐慌。另一部分疑似或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学生,由于担心自身生命安危,或者看到其他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等导致严重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表现为入睡困难、焦虑、抑郁等。

未能有效利用空余时间,心理空虚  受疫情影响,大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之后,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如果不能合理规划空余时间,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游戏、睡觉等无聊活动中,加上不能外出运动,又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长期蜗居在家中,容易产生无聊、空虚、焦虑等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的不适应、网络卡顿、平台拥堵、难以应对线上各课程的作业、对就业前景的担忧等各种因素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使焦虑、抑郁等心理普遍存在。

缺少合适的压力释放途径,情绪管理不善  面对突发事件而产生情绪反应是人的生存本能。在面对危险时,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预警,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过分抑制或是逃避这种情绪反应,反而会增加内心的不确定感和恐慌感。在面临疫情暴发对学习、生活、健康等造成巨大影响时,大学生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表现出烦躁、易怒,甚至悲观、失望、抑郁等。如果不能寻找合适的压力释放途径,有效做好情绪管理,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身疾病。因此,有效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肺炎疫情,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成长。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由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过度关注或接收不实信息,大学生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心理焦虑、恐慌等,而长期的心理焦虑、抑郁、恐慌等容易导致心身疾病。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危机干预措施,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有效应对疫情导致的心理危机的意识和方法。

掌握心理动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大学生,每个人都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是减少紧张、焦虑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管理者或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大学生面对疫情的心理动态,通过适当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

首先,辅导员(班主任)要强化对学生的关心关爱,重点关注平时心理脆弱、敏感性强、年龄偏小或身处疫区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在线交流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共同守护生命健康,厚植家国情怀;学习疾病预防知识,了解国家和学校的疫情防控安排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针对性提出心理疏导措施;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倾向的大学生定期回访、交流;定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辅导或讲座,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畅通心理咨询或沟通交流的渠道,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学生与心理咨询专家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交流,便于学生打开心结,正确面对疫情。

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大学生全面了解疫情动态  由于对COVID-19的认知和知识储备不足,非醫药卫生类院校的大学生较医药卫生类院校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焦虑,也更容易听信不实传言和谣言,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途径向大学生传递准确的权威疫情信息。

通过学校官方媒体及时发布疫情动态,发布权威可靠的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疫情发展动态。定期推送预防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如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措施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避免通过互联网接受过多负面或不实的信息而引起心理恐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形成对COVID-19病毒的正确认识。不可轻信传言,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在学生返校后,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疫情防控方案,针对重点人群筛查与管控,校内就餐、洗浴、购物等分流安排,宿舍、教室等消毒措施等信息及时告知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疫情,面对疫情不慌,积极应对疫情防控。

建立有效的压力释放途径,指导大学生做好情绪管理  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习惯、兴趣爱好等建立适当、有效的压力释放途径,避免过度关注疫情、过度焦虑,转移焦虑、抑郁、空虚等不良心理。用积极的兴趣爱好改变消极的生活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上,是自我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压力过大,焦虑过度或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症状时,自我调节失效,要及时寻求心理援助。

1)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大脑健康。适当活动会使大脑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变化,让人产生愉悦感,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强身体和心理的防疫力。

2)课外阅读。利用居家时光持续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与文章,不仅能够转移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而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3)听音乐或唱歌。听音乐是缓解心理焦虑的方式之一,生活离不开音乐,将音乐运用于医学以防治疾病便形成音乐疗法。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够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功能、镇痛、治疗焦虑和自闭症、改善精神障碍等 [6]。听音乐或唱一首喜欢的歌,能够舒缓心情、缓解焦虑,暂时隔离对疫情危险的感知。

防微杜渐,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健全校园心理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以资深心理学专家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定期开放心理咨询门诊,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且通过专业手段提供心理支持或指导,促使他们正面问题,寻找合适的心理问题解决途径,形成心理危机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组织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编印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行重点心理危机干预等,努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综合服务体系,切实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2)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与管理制度,定期采集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及时掌握心理异常学生的动态变化,针对心理危机问题严重、极易引发危险事件的大学生,加大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工作力度[5]。

3)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筛查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学生,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题,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在疫情期间,高校应密切关注的心理问题易发大学生群体主要有应届毕业生、原有心理病患的学生、自己或家人被确诊感染的学生以及贫困特困生。

4)引导学生自主寻求心理问题咨询。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咨询,走出“心理咨询=有心理问题”的误区。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自我开导、缓解压力,把心理咨询与学生常态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4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出现应激性心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对COVID-19的正确认知,及时掌握准确的疫情信息,结合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和校园心理咨询团队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等,才能避免大学生过度焦虑、心理空虚、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保障正常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GOEBEL M U, MILLS P J.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exercise and changes in peripheral leukocyte ad-

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and density[J].Psychosom Med,2000(5):664-670.

[2]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2):171-176.

[3]张凤梅,陈建文,徐恒戬.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399-400,2425.

[4]杨秀兰,贾伟华,夏果,等.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2):

1269-1272.

[5]黄馨月,沈倩,吴海晶,等.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才智,2020(18):181.

[6]宋黎喆雄,李晓宇,仇雅岚,等.音乐疗法在身心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9):4186-4189.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