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O分类法的综合化评价模式初探

2020-08-13杨眉

写真地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大学语文教学评价

杨眉

摘 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职教发展出现了“唯专业化”和“轻基础课”的倾向。基于此,依托SOLO分类法,整合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三种评价职能,建立基础课综合化评价模式(以《大学语文》为例),让评价标准化、全面化、可操作化,让教学过程的各阶段都处于评价的监督体系中,持续地修正教学方案、优化教学配置,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各专业学科的工具性相融合的综合化育人功能。

关键词: SOLO分类法;教学评价;高职;大学语文;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3-0251-01

基于大学语文立德树人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模式,让评价模式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常态化到评价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等特点。以此推动母语学习不仅体现在“工具性”上,即成为一个能理解他人观点却无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人;更希望体现母语教育的“人文性”,即成为能传承本民族深厚文化,具有审美能力、辨别是非和生活能力的自由人。因此语文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而应在“大语文”观思想指导下,面向社会和未来,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促使语文教育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业评价体系在美国具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如其探索的智慧教育环境下对“核心课程”和“STS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将课程的授课特点融入到分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中,让学生由旧知主动去建构新知,从而形成阶段性成果。我国高职院校学业评价以台湾地区身先士卒,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走在全国前列。大陆高校普遍使用的“CIPP模式”和“泰勒模式”,更多的是对学生学分的管理和评定,对学业效果在质和量上的监测较少。

1.1 评价手段传统化。评价学生的学业是为了提升其学科能力,而不是证明其学习结果。单纯的以开闭卷或论文的形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割裂了学科之间的链接,对能力和素养等质的测量也存在偏差。

1.2 评价主体单线化。评价模式是以由上而下的单向直线质性评价,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学生处于相对对立的地位。众多一线教师多从语文学科一般特点出发,缺乏教育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厚度,缺乏对实际有效的实施模式的理论支撑。虽然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有多个评价主体,但在期末综合评价时,有些评价主体做出的评价结果却不计入或所占比例非常小。甚至还有少数高职院校仅是在是否及格时才参考学生互评系数。作业教育链条中的最后一环,主体的单一化,极易将教育教学指向错误的方向。

1.3 评价标准难以操作。虽然我们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权重有一定划分,但对于平时成绩的具体评定方法没有一个科学而统一的标准,往往都是由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组成。而实际操作中,由于担任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一般需担任几百学生的任课量,保留的过程性资料,对教师来说工作量非常大和繁琐,能完整记录下来已属不易,对散见的成功个例更是难以及时整理加以研究。所以抽取其内在规律性,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业评价模式,则难以实现。而大多数研究者远离一线教学,缺乏大量案例的观察和借鉴,以及具体实施模式的指引,多是对成功个案加以分析,而没有上升为一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加以验证和推广。

2 大学语文学业评价如何优化及建模

综合化评价模式的根本目的不是诊断式或证明,也不只是让学生孤立地掌握语文的普适性知识、能力和策略,而是在于改进和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语文获得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重在持续性发展。

2.1 核心概念界定。SOLO分类理论是由纽卡斯尔大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提出的。它是一种质性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观测,以等级描述为特征来界定学生学业。在SOLO分类法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

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SOLO分类法,融合传统测评和COMET评价的优点,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符合高职院校关注学生素质提升和岗位胜任能力的双重需求,我们建构了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模式时,按能力发展阶段设定了“语文+专业”、“语文+社会”、“语文+信息化”等递进式一级指标,各指标间是质的联系。在一级指标下拟建立二级和三级子系统,子系统侧重量的积累评价。

2.2.1 “语文+专业”评价指标。基于大学语文学习内容,但不拘泥于语文学科本身。以PBL项目式学习方式为主,架起语文学科与各专业的链接点,以真实的问题为导向,以作品展示为教学成果从而驱动教育教学活动,让基础课程在专业领域落地开花。

2.2.2 “语文+社会”评价指标。引导语文学习要与生活、与社会热点进行深度链接,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载体,依托社区和相关单位,打造校园—社区—岗位一体化评价体系,建立学习兴趣、态度、协作能力、社会需求适应性等二级子体系,让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习动机和方向,從校园学科评价走向实践化评价模式。

2.2.3 “语文+信息化”评价指标。将语文与现代技术有机链接,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信息化课堂,以不限地域、不限空间、不限时间的多维模式,从反应、行为、学习、成果四个维度建立二级评价指标,对教学资源评价的合理化和有效化利用。

建立全面、系统的分级化评价量表,采用动静结合的评价方式,营造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和分派学习任务,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教师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把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使以前评价的微观回路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了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是标本兼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褚春元.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考[J].汉字文化,2017,(14):28—32.

[2] 白雅娟.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5(06):130—132.

[3]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72.

[4] 李艳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大学语文教学评价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中的外语教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