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与实践

2020-08-13寸建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6期
关键词:乡村精准扶贫

寸建平

摘  要:旅游扶贫需要规划先行,长期以来,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规划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笔者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承担了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凤山村――拉竹河村旅游扶贫规划项目,该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本文即以此项目为例,对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规划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归纳深度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为其他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规划

在当前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和重要举措,但在旅游行业,规划先行是铁律,研究并编制旅游规划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规划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扶贫办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给出了具体的界定:从国家层面,主要指“三区”“三州”“三类人”。“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在地理位置上看主要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三州”即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均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藏彝走廊上;“三类人”主要指的是因病致贫人群、因灾和市场行情变化返贫人员以及贫困老人。【1】。2018年1月,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要求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有效发挥旅游产业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强化规划先行,国家旅游局随后启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要求相关部门及规划单位把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当作政治任务来抓,认真研究贫困帮扶的途径,深入走访调研,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随着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深入实施,已有旅游规划体系对旅游扶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关注不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如何将乡村旅游规划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对于乡村旅游规划如何从规划角度保证贫困人口长期受益的研究很少。因此,怎样将乡村旅游规划与精准扶贫政策结合起来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怒江州兰坪县谷川村委会风山村是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精准扶贫点,该村是怒江州澜沧江高山峡谷中最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在地理位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方面拥有深度贫困地区的许多共性特征,在深度贫困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为促进该村脱贫攻坚,笔者作为挂钩扶贫该村的单位负责人,牵头实施了旅游精准扶贫规划项目。本文正是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借助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研究了石登乡谷川村凤山村(小组)――拉竹河村的旅游规划问题,以期为谷川村及深度贫困地区其它民族村寨的脱贫致富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取得较快发展,但从旅游规划“问题导向”视角反观,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忽视贫情分析问题、忽视生态保护问題、忽视比较优势问题、贫困人口参与度不够问题、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不足问题。

(一)忽视贫情分析问题。

规划者对深度贫困区乡村旅游基础条件进行调研时,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只注重对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调研分析,忽视贫困人口的“主导”地位,对贫困人口调研不足,缺乏贫困现状和贫困成因的分析,更没有“精准到点、精准到户”的旅游精准扶贫意识;在旅游发展条件分析条目里面,没有加入规划区的旅游扶贫潜力分析,没有对规划区贫困人口是否可以从旅游开发中受益进行全面评估。导致一些项目开发后完全脱离贫困群众,造成“景村矛盾”,甚至引发当地居民与开发者之间的冲突。

(二)忽视生态保护问题。

在处理扶贫和生态的关系时,要“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扶贫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而贫困人口也要能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获得更多实惠”【2】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处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压力”与“深度贫困”交织,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于这些区域,区域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一直存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另外,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居民法制意识及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原住民及不法商人受高额利润驱使,会打着发展“原生态”旅游的旗号,只为盈利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早年怒江州、迪庆州部分地区存在以红豆杉、榧木工艺品为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活动,违背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破坏了旅游地的品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忽视比较优势问题

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性和民族性是两大突出优势,但在旅游规划中,对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不足,生态性、民族性或挖掘不够或表现不当,存在舍本逐末、盲目跟风模仿现象。例如有的贫困地区选址新建“民族村”,“民俗村”或“某某古寨”其实就是商业地产项目;有的民族村寨模仿农家乐、采摘园、荡秋千等千篇一律的标配;有的民族村寨热衷人造景观,砍树毁田建广场、拆古建今、出租房屋,商业味厚重,没有自己的特色,丢了民族味,失了原生态。

(四)贫困人口参与度不够问题

从微观层面看,旅游扶贫通常被界定为围绕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发展使其受惠并促进旅游地发展的旅游活动,这也是目前旅游精准扶贫所关注的焦点。【3】在旅游规划中,忽视了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普遍存在诸如贫困人口参与障碍、参与内容边缘化、受益分配不公等共性问题。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人口及其发展是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事关“扶持谁”的问题。但由于实践中部分旅游规划扶贫目标不清,导致旅游扶贫开发虽然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增长,但贫困人口的受益程度却未得到显著提升。有专家指出,外部开发商的引入使当地村民的旅游参与多数停留于服务员、保安、清洁工等高劳力、低技术、低收入、低层次的参与水平。有时来自外部的旅游投资越多,旅游漏损越高,当地村民可获得的旅游收益越少,乡村存在可能演变为“旅游飞地”的风险。

(五)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不足

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得天独厚,然而旅游产品创新不足,供给不足,开发程度相当低。区域内现有旅游产品缺乏个性、创意。目前川藏线、滇藏线上骑行、徒步、自驾游火热,正是说明市场的需求正在朝着个人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这些区域地处偏远,且此类旅游产品偏向小众,投资大,短期效益不明显,因此很少有政府或企业专门投资。近年,美国阿巴拉契亚小径火爆世界小众旅游市场,也有中国人专程前往体验,穿越3500公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森林小径。笔者扶贫的澜沧江区域也内开始出现背包探险驴友增多等现象,2014有2名河南背包探险驴友从本区域翻越碧罗雪山时失踪,提示本区域对背包客吸引力大,但尚不具备安全保障。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地处广袤的西部地区,高山峡谷、雪山森林、河流湖泊遍布,自然景观独特,却严重缺乏开发,未能充分满足驾车、徒步、探险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求。

三、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谷川村旅游规划的思路及实践

基于上述对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与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导向,落实好制订好乡村旅游规划。本文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扶贫挂钩点石登乡谷川村为例,针对性提出了旅游规划的思路及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搞好走访调研,摸清资源底数

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647户)全覆盖走访,了解村民意愿,征求村民意见,宣传旅游扶贫政策,摸清资源底数,全面梳理规划区内具有旅游价值的山川河流、民族山寨、民俗文化、特产风物等。同时将编制《兰坪县石登乡凤山----拉竹河片区旅游规划》与谷川村扶贫规划、贫困户“一户一策”规划紧密结合,推进“多规合一”,实施“景村共建”,科学统筹推进旅游建设。

1、规划区内两个村委会条件分析

石登乡位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澜沧江畔,距云南省会昆明736千米,距兰坪县95千米,总面积551.46平方千米,东邻河西、通甸,南接啦井、营盘,西与福贡县交界,北同中排乡相连,海拔在1500米~40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雨量在680毫米左右,境内江边霜期平均为80天;乡政府驻地石登集镇海拔2020米,澜沧江自北向南将全乡一分为二,东依玉屏,西偎碧罗雪山;形成了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百花盛开的立体气候,加上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既是发展种、养殖业的良好环境,又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本规划选取了石登乡境内位于澜沧江西岸(碧罗雪山东坡)的拉竹河及谷川两个村委会的管辖范围进行规划。规划区范围:北至拉竹河村和三角河村分界线;南到谷川村委会与营盘镇交界线;东以澜沧江河谷为界(但把石登集镇划入规划区);西以碧罗雪山山巅分水线(也是与福贡县的交界线)为界。总面积183.69平方公里,总人口4373人,主体民族为白族支系拉玛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因学、因病、因残、缺技术和缺资金等。截止2018年7月18日,尚有的建档立卡户249户1008人,贫困发生率为35.14%。其中凤山(含三家村)、迪仕两个村及松林头组的格日,约50户处于深度贫困,将实行整村易地搬迁,是攻坚难点,亦是旅游扶贫的重点区域。两个村委会均属于山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仅有少量人员靠外出务工来获取一定收入。

(二)强化规划引领,确保生态优先

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原则,充分保护规划区内的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等自然环境原貌。在特色塑造方面注重与周围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体现景区当地民居形式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风格。注重以法制思维和专业思维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和宣传,对从业者、当地居民及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系统的引导、教育和培训。

1、整体保护,局部开发原则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生物物种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分層保护措施,旅游活动项目的开发坚持整体保护、局部开发原则,立足保持原生态地貌、植被和村落原貌,人工建筑尽可能少而精,建筑风格、选址和施工均以不破坏原生生态和环境风貌为前提。

2、以碧罗雪山高山生态游为先导

将石登旅游产品融入三江并流和碧罗雪山旅游大盘,近期以开发高山生态小众旅游为先导,推动石登旅游产业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中远期再跟进澜沧江黄登水库库区生态观光及特色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大众项目。

(三)突出比较优势,明晰功能定位

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对该区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提取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做好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区性质定位和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

1、突出比较优势

提取本规划区内的雪山峡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拉玛文化、彝族文化等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在探险旅游、溯溪运动、登山运动、越野体验、彝族山寨体验等方面做足文章。

2、明晰区域定位

在区域旅游格局中石登乡的定位是:通过启动面向碧罗雪山的高山生态小众旅游活动来揭开石登旅游产业的序幕,打造1~2条户外旅游活动精品线路,逐步引起业界的关注,进而通过2~3年的发展,建设一个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定位以碧罗雪山高山湖泊和珍稀动植物为核心竞争力,以户外高山生态体验小众旅游为特色的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3、明确发展目标

坚持“保护优先,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原则,根据资源的海拔分布,同时也考虑产品开发的层次,构建“高山生态观光”“山地运动休闲”和“特色农业生态体验”“彝族山寨体验”四大产品体系,集中打造“穿越兰坪石登~福贡知子罗碧罗雪山”旅游品牌,使其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规划期内(5年)争取实现创建1个国家3A级景区。

(四)强化精准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受益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贫困人口,应重点构建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机制。应充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优势,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征询意见,优化旅游规划方案,提升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的感知和认同度。石登乡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规划中应强化针对性、精准性,充分注重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活动中的参与数量的质量、深度和广度。

1、创新思维,拓展旅游产品设计的空间和进深。在开发常规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社会旅游资源”方面做足文章,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尝试将整体推进扶贫的一系列发生在乡村第一线的实例打造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例如体验由挂钩扶贫单位出资,全体村民出力修建的穿越原始森林的人马驿道,让碧罗雪山下兄弟民族脱贫致富生动感人的故事成为这里旅游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2、在环境容量和有限空间下处理好协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特别关注本地农民的民生保障。以旅游作为杠杆逐步推动调整景区农业种植与生产方式,如实施怒江花谷项目、长毛谷种植项目。以此促进全乡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转变单一的土地种植收入,延伸开发复合型旅游观光、地方特色餐饮、土特产品销售等项目,实现旅游多元收入。

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异地搬迁后的持续发展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异地搬迁后的持续发展是后扶贫时代的新问题,规划中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山寨凤山小组、三家村小组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楞房旧房屋,吸纳和组织当地原住民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来,构建专业规范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从业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确保一期旅游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并能够茁壮成长。

(五)立足资源特色,创新旅游产品供给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综合分析石登乡旅游资源和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等因素,本规划紧扣“生态”、“山地运动”、“立体农业”“精准扶贫”四大主体,确定石登乡谷川村委会旅游四大产品体系:

(一)高山生态观光产品

1、近期开发产品——凤山人马驿道徒步之旅

产品简述:凤山村属谷川村委会,是横断山区较为典型的彝族山寨,该村位于碧罗雪山麓海拔2800处,现有41户居民,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整村处于深度贫困。开展扶贫工作之前,凤山村仅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居民外出极不方便,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解决村民出行问题,专门为该村修建了一条5公里人马驿道。本产品设计即依托人马驿道,在碧罗雪山高负氧离子绿色环境中完成森林徒步5公里,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寒温带原生态山水;领略凤山村艺术田园、彝族风情、篝火晚会、特色美食及山野露营。

2、中远期开发产品——穿越碧罗雪山

A线:拉竹河~碧罗雪山~三家村~松林头;

B线:凤山~三家村~碧罗雪山(弄泊)~福贡知子罗。

产品简述:从拉竹河西行登山后沿山巅南行至三家村一带下山,该线路将成为一条穿行于碧罗雪山的黄金游线;而从三家村沿老王庄溯流而上穿越碧罗雪山至福贡县知子罗的另一条线更能够受到广大爱好登山旅游者的青睐。沿途最具吸引力的就是位于雪山之巅的高山湖泊群,人们将其通称为“龙潭”,该线路沿途可以看到5~6个龙潭,最大面积约300亩;山巅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4000米左右海拔的攀登和徒步运动恰好成为旅游型登山的最佳项目。

(二)山地运动休闲产品

1、近期开发产品——42道拐越野车驾乘体验

由老王庄电站起点到铜矿公路终点共10.4公里,完成42道拐越野车试乘试驾旅游产品开发。

产品简述:该路段本来是由澜沧江边盘山而上通往彝族小山村凤山的简易公路,自海拔1700米左右的山脚老王庄河电站出发,到2700多米海拔的公路终点,行车10.4公里的路段上居然先后拐了42道几乎180 度折转式的急弯,平均每公里四道拐。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透过车窗所看到的澜沧江峡谷一弯一景,惊险刺激。

2、中远期开发产品——老王庄河溯溪运动

自海拔1700米左右(电站作为起点);将全长约14.7公里的老王庄河按不同坡降、不同景观特色和不同艰难程度开发分段溯溪或者整段溯溪的户外康体运动。

产品简述:溯溪运动的字面意思是沿溪谷攀登,盛行于日本和台湾,在我国发展还没有成为热点。沿老王庄河溯溪,其实是沿碧罗雪山下一条“冰清玉洁”的高山流水溯源而上,是穿越不同气候带森林的一项集体协作完成的攀登运动。如果给老王庄河溯溪一个归纳总结,那就是:老王庄河溯溪=新鲜的空气+移动的森林风景+清澈冰凉的水温+逆流而上的快感+惊险刺激后的满足。

(三)立体农业生态体验产品

谷川村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共有1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海拔1500米的澜沧江边到海拔2850米的碧罗雪山,呈现显著的立体型地貌、立体型气候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该村必须立足以上立体型特点,走多產业、多品种、多季节的立体农业路子,开发系列不同海拔的农业产品。该系列产品部署在2020年后的中远期开发,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建设和运营。

产品简述:主要策划发展方向确定为:海拔1500-1700米:亚热带干热河谷农业体验,种植柑橘、薄皮西瓜,海拔1700-2200米:亚热带高山农业体验:种植石登高山长毛谷、香辣产业(核桃+辣椒)、海拔2200-2800米:亚热带高寒农业体验:建设“特色中草药种植园”和“艺术田园观光”项目;在此基础上推进农家原生态土特产品品鉴与采购,特色农庄度假等项目的运行。

(四)即将消失的村庄——彝族山寨三家村体验产品

该地实施精准扶贫异地搬迁后,碧罗雪山深处的古朴彝寨将成为永恒记忆,成为见证扶贫“物证”,该产品主题为体验古朴彝族山寨、体验精准扶贫。

产品简述:三家村彝族山寨位于碧罗雪山深入,现有9户居民,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始古朴的木楞房、雪山、森林、河流使该村成为城里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该村将于2019年底整体异地搬迁至县城,为解决搬迁后村民的长久生计问题及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可利用原来旧房屋开展扶贫+生态旅游活动。设计组织中小学生夏令营“变形记”活动,徒步15公里山路,领略雪山峡谷风光,体验异地搬迁之前彝族山寨三家村孩子艰辛的上学路。住宿山寨,与村民同吃同生活,体验横断山区彝族民风民俗,体验山寨生存之不易,体验因为扶贫搬迁而成为记忆的村庄,感受国家精准扶贫之伟大。

笔者以旅游规划中的“问题导向”为视角,从精准扶贫、比较优势、生态保护、创新产品等方面对所挂帮的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乡谷川村凤山小组-拉竹河实施的旅游规划实践,是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但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是一个较为系统的问题,在旅游规划中如何引入更多的科学因子,促进贫困地区乡村平衡、协调、持续发展,仍需要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 《扶贫办:不早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全面脱贫难如期实现》,中国网:http://news.china.co m.cn/txt/2017-07/05/co nten t_41157855.htm,2017-07-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

[3]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万青范乔希

猜你喜欢

乡村精准扶贫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