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分析
2020-08-13王冬梅
王冬梅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乡村振兴。近年来,利津县牢固树立“安全惠民生,监管促发展”的理念,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工作,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利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利津县不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层面上,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8个乡镇(街道)都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511个村全部配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员,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无缝管理。监管技术层面上,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经营门店、加工企业、乡镇(街道)等37处建立起农产品质量追溯点,配备监控检测仪器,加强了对果蔬生产经营主体自检工作的实名监控。
2.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利津县突出抓好农业转型发展和农产品升级。一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70多个,其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2个。二是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无公害产品74个、绿色17个、有机2个,基地面积16万亩,带动了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水平。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工作,培训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材料10000余份。
3.执法监管力度不斷加大。继续在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行农药销售告知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只有“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产品才可在全县农资市场进行销售。全县165家农资经营门店,共告知农业投入品1162种。严格执行高毒农药销售实名购买制度。及时掌握高毒农药的去向以及用途。开展春季农资打假、高毒农药大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对农药的监管实行制度化、规范化。
4.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完善可行的制度体系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建立产地监督检查制度,联合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重点检查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健全农产品质量抽检制度,60%的获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监督抽检。建立标志使用检查制度,加强对已获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或产品认证的生产基地、产品标识实施监督检查。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通过加强监督抽查、现场检查、联合执法等手段,及时追溯不合格农产品生产源头。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促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对接,在流通环节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利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县乡监管人员大多为兼职,基地、企业内检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稳定,业务不熟练,基层监管工作存在盲区和死角。二是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户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生产技术掌握有限,乱用、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现象存在,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三是市场准入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有的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高、把控不严,特别是有的优质产品收益低于预期,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积极性不足,降低了生产标准。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量大,我县由于财力限制,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执法、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投入存在较大压力,难以完全满足监管工作需求。
三、利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育强育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其生产技术与经营理念等方面的能力,带动全县农产品品质提升。二是发展农业规模化集聚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产品区域化集中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效率。三是加快产品认证步伐。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激励机制,推进“三品一标”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运用,创建优质品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2.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进一步扩大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面。突出抓好对基层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主动性。
3.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健全质量监管组织体系。在现有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重点加强乡镇、村级监管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队伍力量,增强执法基础装备,建立多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严厉打击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健全检测体系。加强县级检测机构建设,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和检测频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完善乡镇快速检测室,培训检测人员,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生产基地和合作社检测点,配置必要的检测设施,提高基地和合作组织农产品自检能力。
4.加大农业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执行农药告知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深入开展各类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不定期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抽检,进一步加大立案查处力度,切断伪劣农产品、不安全农产品向市场输送的渠道。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件,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从农产品质量管理顶层设计的角度,研究地方性法规的制订、部门职责的定位,从机制体制的完善方面下功夫,健全行政执行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完善执法队伍管理体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