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人文精神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2020-08-13刘二威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文精神体育

刘二威

【摘 要】体育人文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应加强体育人文精神建设。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挥学生创造能力,是体育人文精神完善的重要载体,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体育人文精神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发展要重视的内容,对高校学生有着直接影响。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人文精神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与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发挥着主力军。高校体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力、凝聚力、荣誉感等体育人文精神,这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体育人文精神及内涵

体育人文精神作为人文形态的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健康权利,它提倡在体育运动中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引导人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鼓励每个人实现健全的自我[1]。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对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关怀、对人类自身身心健康的关怀、通过体育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2]。

2.当前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缺失的表现

2.1高校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意识淡薄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概念、想法、行动等,来指导人们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的行动。高校根据自己实际出台激励学生锻炼的措施,但多数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还仅停留在每周两节体育课,及被迫参加的学校体育活动,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非常低,稍有些许不好外部条件就放弃。少数能主动参与,多表现自我为中心、没有创造力、缺乏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欠缺……与体育精神追求真、善、美价值理想相差甚远。另一方面,参与电竞项目的学生人数激增,对电竞的热情使得大部分大学生丧失了体育最基本的身体健康的价值,痴迷网络、身体病变、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2.2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注入不足

受传统体育教学和条件的影响,部分老师为考而教,课堂上仅为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互动少,学生为考而练。课程考核标准单一,忽视体育教育中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们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违反了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教育标准[4]。单调枯燥的技能学习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教学和组织练习的方法落后,缺乏新鲜感。不能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践互动性,课堂没有互动,教育就没有发生。没有及时总结,不能很好示范,学生感受不到人文关怀。

2.3高校领导的重视不足

高校是一个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否对体育锻炼有正确认识,有无锻炼的习惯,决定着终身体育能否实现。1999年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各校实施情况不同,多数高校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观念仍存在着“重智、轻体”的思想,对体育教育的理解不全面 [3]。直接导致对体育课教学计划没有严格执行,在体育经费投入、教师培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等方面重视不足,影响了高校学生体育人文素养。

3.对策与建议

3.1 学生自我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作为参与的主体,要端正体育课的学习态度,认真出勤,自觉准守课堂纪律,克服外部不利因素,不轻言放弃,发扬不怕苦的作风,建立积极的人生和世界观。高校学生先找到兴趣去培养,尝试突破自我,提高自己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尊重理解他人,互帮互助。在课堂上积极尝试和挑战,体验成功后自豪感和荣誉感。积极参与集体性体育项目,体验集体信任感[5]。在教学和比赛中,全力去挑战,发挥自己极限,在赢和输、争与让的体验中,享受着各种复杂情感的冶炼,培养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2 体育教师体育人文精神的加强引导

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去完成,教师的言行举动,治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对学生最直观的教育,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积极互动,达到情感的共通[6]。其次,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覆盖面,以学生的差异化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体要求尽量统一。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作为服务者启发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实践中,满足学生精神需要,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7]。再次,完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多维度,除运动技能外,重视学生获得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间的互评[8]。缩小体能指标在学生总成绩的占比,以便树立学生参与体育的信心。

3.3 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

学校体育改革重在观念的改革,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使体育改革立足实际,加强社会互动。在认识上,学校要重视体育工作,在人财物方面各部门大力配合,团结协作发挥整体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完善场地器材,科学管理,使物尽其用,确保体育教学高质量完成。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及时转化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向学生灌输“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锻炼理念。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用自身的体验,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只有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将来才能有益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树旺.论我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5(1):51-52.

[2]童昭岗.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335一356.

[4]沈贤,石茗茗.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培养途径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184-185.

[3]唐文俊,余玲玲.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1(5):108-110.

[5]周平,李泽群,李骅.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的教育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1-22.

[6]辛胜,刘小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09-110.

[7]王水泓,杨萍,许应荣.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J].浙江体育科学2010(6):66-68.

[8]陳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20.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人文精神体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