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020-08-13庞传平
庞传平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性;有效性;低剂量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35-01
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最終可能导致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临床证实,血管的新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血管呈螺旋形,可促使血管内血液流量增加,血液压力变大,促使肿瘤营养吸收,加快瘤体生长,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VEGF受体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被证实在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2],可有效延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阿帕替尼推荐剂量为850mg/d,但经临床证实因患者实际身体情况,850mg/d治疗剂量多数患者不能耐受,因此为保证患者安全性和依从性,采取适当降低治疗剂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64.34±7.19)岁;病因胃癌16例,肺癌17例,卵巢癌12例,肝癌10例,软组织肉瘤8例,食管癌5例,黑色素瘤3例,腹膜癌1例。根据ECOG评分与年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8,250mg)和对照组(n=44,500mg),组间上述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选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②二线或二线以上化疗失败或者不可耐受者;③具有CT/MRI可测量可评估的靶病灶者。
1.2方法
对照组(ECOG评分:0~1或年龄:65以下):患者口服阿帕替尼,起始剂量500mg,一日1次,当出现3~4级重度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血液学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时将至250mg。研究组(ECOG评分:2~3或年龄:65及以上):患者口服阿帕替尼,起始剂量250mg,一日1次。所有患者治疗周期为28d,且每4周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当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时停止用药[3]。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蛋白尿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发生情况与治疗效果(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果
2.1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研究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ORR、DCR、PFS和OS均优于研究组患者,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其细胞可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并且癌细胞可发生癌症转移,即癌细胞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从原发的部位转移到其它器官形成新的肿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实验研究发现,阿帕替尼是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受体-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4],最终达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在部分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低剂量阿帕替尼与高剂量阿帕替尼在临床疗效方面类似,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晚期恶性肿瘤推荐用药为阿帕替尼,其疗效与耐受性和其剂量密切相关,低剂量阿帕替尼具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易耐受等优点,便于长期服用,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宋东,杨晓玲,冯慧晶,等.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9,31(7):469-473.
王淼舟,王南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10(7):176-177.
马国军,李涛,杜可,等.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412-415.
李宁宁,周建凤,赵林,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6(2):170-174.
邱志远, 田广玉, 濮勇, et al. 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海南医学, 29(1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