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020-08-13陶莎薛清王素芹鹿国庆魏仙琦

数码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陶莎 薛清 王素芹 鹿国庆 魏仙琦

摘要:在培养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应该结合光电信息专业的发展方向,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专业人才教学体系的研究,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具体总结了有效的人才培养对策,希望通过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针对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途径,希望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能够不断提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从而为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向是以光电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一个是光电检测,另一个是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以这两个方向为主体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专业课学习构建了能够适应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两个体系。第一,通识课涵盖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大学基础课程;第二,学科基础课涵盖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和电动力学等课程。在通识课当中,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不断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学科基础课,重点强调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效建立,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培养方案需要充分考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应该在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光电信息学科基础上,进而合理的对课时进行压缩,为后面的实践内容留出足够的时间。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来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应该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光电信息技术,光学工程、信息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在学生培养方面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光电信息方向的专业技能,在课堂外可以建立有关“光电检测”和“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或者是专业方向以外的课程,这样能够不断拓展光电信息专业的视野,促使专业技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为了进一步让光电专业培养目标得到落实,在改进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需要把管理和课程建设的工作做好,把专业课建设和课程实践项目作为主要利器,选择合适的学术带头人,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全面推动课程的有效建设。

2 构建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的倡导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都是依据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的。第一,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二,征求光电信息相关企业以及专家的意见,并邀请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中来,从知识体系建立,人才素质培养和动手能力锻炼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光电产业需要以及光电产业的人才要求。第三,根据专业发展要求不断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有效的调整。在这方面主要是精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有关知识,合并内容相似的课程,删除老旧的知识内容,将光电信息行业里较为先进的知识技术引入进来。第四,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强实践教学的培养时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培养模式,即“导师指导+项目实践”的新模式。第五,在实践教学方面,需要构建开放实验课程,针对光电信息领域的新技术进行模拟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激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形成新的课程体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提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水平。第六,在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七,充分发挥教师的“双能型”作用,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不断形成导师指导,学院倡导和学生主导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第八,以成果为导向,将学生作品应用市场化,社会化,比如导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等,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好的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创业。

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理统筹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力量。就像光电信息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在教学的同时需要把工程化和应用内容进行连接,让其产生互相关联的效果,在课堂中强调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价值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体系中加入工程应用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而在整个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加以重视,不断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实践动手方面的培养,并实现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进而争取到和企业一起开发教材的机会。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虽然是独立存在,但创新也不是孤立的,只有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进而促使产学研的结合。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时,需要整体考虑课程实践,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力求构建出多个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4 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根据研讨式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实验课程的CAT教学法,而虚拟教师的引入解决了其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实验报告的获取,接受实验过程数据、实验教师实时掌握实验进程等,对此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做个性化的辅导。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视为主体,重视过程式的管理教学法,这些在学生的科研,协作、创新、工程意识培养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而让人才培养的规范性能够得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内容有三点。第一,主要包括創新创业培训,系统科研创新过程训练、本硕博协同团队、多角色助理岗位体验、专业导师指导,一件创新创业作品等六个标准;第二,实现三个承诺,包括一流水准指导团队,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体系和全时全驱训练平台;第三,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新技术发展,在有效地培养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应该结合光电信息专业的发展方向,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专业人才教学体系的研究,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黎明,高玉梅,迟锋,王红航,杨健君.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42-244.

[2]程荣龙,李宜德,王莉,宫昊,傅院霞.地方高校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167-168.

[3]邓晓鹏,施振刚,张顺如,王旭,龙学文,杨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11):83-86.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