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目标,有效建构“战疫课堂”

2020-08-13赵飞乐李沅泽

数码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赵飞乐 李沅泽

摘要:目前思政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大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但教育效果与教育效益需求存在差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灾难,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时代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必须发挥各类课程的协同作用,课程思政改革为传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疫情形势下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构建战疫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对学生思政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时期,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要着眼于实效性,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目标,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信念支撑。

关键词:课程思政 战疫课堂 高校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是针对高校裴昂与功能社会主义接班人采取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在专业课程思政化中,人文社科以马克思在主义为指导符合国家要求。新冠病毒爆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危害,在黨中央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思政教育教师结合全国抗击疫情形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融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格局,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任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高校通过网络远程教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密切关注抗疫轻视,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目标,从中发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命健康教育等思政素材,共同构建战疫课堂,为思政课程改革带来了有益启示。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提出,上海市根据高等教育实际,将传统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对接,形成全方位并存一体化互进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目前课程思政的概念未得到统一界定,其内涵是以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中,把握课程思政价值内涵,对高校坚持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程思政提出是高校思政工作改进的需要,对履行教职工主要职责,保证全方位教育要求实现,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应围绕教育人才重要任务,突出中国特色。当前高校办学面临国内环境的变化,各种思想对峙的挑战,为高校发展带来了冲击。学生接受主流思想的熏陶,同时受到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塑造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应顺应专业培养目标,发挥学科精神塑造教育功能,确保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课程思政抗疫课堂的构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学生亲身经历见证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主动加强抗击疫情使其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贯彻习近平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要把握课程思政目标,有效构建战疫课堂,保证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1.疫情期间高校思政教育突出主题

疫情期间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诚信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主题。高校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结合共抗疫情主题宣教,采用拍小视频等形式向大学生讲述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党的领导优势,讲好党的领导下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应有作用。

高校要采用线上讨论等形式,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的宣讲力度,大力宣传因传谣,瞒报信息产生的严重后果反面典型,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上报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主动配合有关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大学生宣传党中央与当地政府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防控成效,引导大学生不造谣不信谣,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高校要借此疫情防控机遇加强生命健康教育,积极宣讲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促进大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要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生活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培育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身心健康。

高校要以此次疫情为教材,结合历史上发生的鼠疫等疫情灾难,充分发挥生态等领域专家学者优势,通过各种方式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引导大学生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与生态系统,不断增强环保与生态文明意识,作生态文明的宣传者践行者。疫情发生后,全国各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闻令而动,涌现出以工程院院士终南山等大批时代英雄与先进个人,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时代标杆。高校要坚持用讲好故事的方式讲好身边最美逆行者在一线抗疫感人故事,彰显英雄不畏艰巨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以先进为榜样向英雄学习,带头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疫情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把握适度

受疫情影响高校延迟科学,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教学主动发声,关键时刻做好思政教育方向引领工作,疫情期间如何提高思政网络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除了准备网络教学课程资料,在教学中应把握思想高度、文化深度、法纪尺度等思政教育准则,引导学生口号人生第一粒扣子。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制高点,向大学生讲清党和政府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根本出发点,更多了解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做的工作。引领大学生认识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依靠群众坚定信心,科学防治,必然会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理论高度,向大学生讲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党面临进行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灾难,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在党近百年治党经验中,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通过理论深度引领让学生感悟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速度,使短时间调集医疗资源收治患者控制疫情蔓延实现,是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文化厚度,运用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渠道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如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陷阵精神,年轻的95后一代在抗疫中的逆行精神等。同时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医药在此次治疗新冠肺炎中的全方位发挥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少病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不能一刀切的拒绝,应汲取借鉴优秀部分丰富中国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情感温度让学生体验爱。讲课中要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关爱中成长的大学生会继续传递爱心,有情感温度的教育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幸福。

高校思政课教师讲课要有仁爱宽度,向学生讲清灾难是人性最好试剂,抗疫关键时期,全国各地全力保障民生,形成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的援助精神。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保持奉献爱心,没有什么危机能有阻挡中国人民前进步伐。教会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普及践行仁爱道德,实现人生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法纪尺度,引导大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法规文件规定,选择发生在疫情期间的正反面典型教育案例,重点讲述患者瞒报导致疫情扩散为社会带来沉重代价的案例,让大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3.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构建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各地高校要贯彻习总书记指示要求,运用疫情防控实践教材,确定重点主题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疫情,不断提高思政水平与文化素质,激励其主动担负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疫情形势下,高校构建抗疫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开展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开发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挖掘利用高质量供给课程网络资源,多形式上好网络思政课。

教育部对运用疫情防控历史题材,向学生讲授好思政课有关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网络备课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指导,组织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理论课教师网络备课平台研讨教学共同性问题,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网络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电子科技大组织教师选择雨课堂等在线课程平台,提前上传教学课件等,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在线授课督促学生预习。安徽大学建设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上线思政课程,要求教师建立线上教学空间,上传教学大纲等供学生学习。桂林理工大利用微信等信息技术平台及国家精品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慕课学习,组织教师修订课程计划,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疫情爆发特殊时期,各地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可以借此机会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有机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科技浪潮中具有突出作用。有机化学是制药,材料等各学科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高校有机化学课程学时不很充裕,大部分教师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没有多余时间开展思政教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有机化学中简单的基础知识录制成网课,如有机化合物命名等,留出时间为教师自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有机化学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師要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创新教学方式,力争打造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金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与专业相关内容融合起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利用新冠病毒疫情特殊时期,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学生对祖国认同的有利契机,广大群众受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不畏艰险共抗疫情。自新冠病毒爆发后,广大共产党员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公共一老,社区楼栋等一线阻击抗疫,武汉为疫情集中地,医疗物资短缺,全国各地医疗资源驰援武汉,众志成城下武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湖北其他城市面临医疗资源需求矛盾,卫健委组织16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面对疫情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凝聚人民力量,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效应。高校教师要利用实践教材,向学生展示疫情抗击中的感人事迹,向学生展示党中央统一领导指挥下疫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向学生展示世卫组织对我国防疫工作的高度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坚强领导,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杨增岽.突发重大疫情防控中的话语权提升与信心培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8-11.

[2]刘勇,董静.重大疫情治理中的中国制度优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4-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