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08-13赵青
赵青
摘要: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财务报销即工作人员对在开展业务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支出费用依据原始凭证到财务部门进行核销的手段。一般而言其签字制度为经手、验收以及审批。建立该项制度可促使经济业务透明度得到提升,确保单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合法性。然而事业单位在日常经济管理中其财务报销管理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现详细分析,并采取相应解决策略,以增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财务报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一、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财务报销管理制度的缺乏也使得财务报销工作的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的不完善和会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设计的不科学,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建立的根本目的便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不完善,那么则很有可能会造成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的问题出现。财务报销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具体执行,如果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那么实际工作中便无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会增加会计人员违背会计准则行为出现的概率。
2、财务报销凭证失去真实性。
在进行财务报销的时候,所使用的财务报销凭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最根本的财务报销的依据。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销制度中的财务报销凭证使用情况来看,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很多财务报销的凭证本身并不符合实际真实的要求,而且很多凭证本身不符合规范性要求,对于相关凭证单据的填写存在不清楚、不准确的问题。在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凭证要求中,如果发现了失真的报销凭证,需要及时的销毁。采用失真的报销凭证,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另外,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的比较多,事业单位如果发现这样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逐步降低这个问题的出现。
3、财务支出预算效率低。
在财务支出前进行预算管理可确保事业单位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并合理开展经费报销工作。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制度得以不断健全且手段得以持续优化改善,大幅度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与效果,但是从财务管理整体角度而言财务预算仍属于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方面,预算编制手段亟待更新且编制粗糙。部门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只是单纯采用基于上年收支基础与财政状况加减法。财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家推行的零基预算方法,应用效果较差,导致预算编制具有粗糙性,无法将预算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预算执行与落实情况较差。编制财务预算基本目的在于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因此各个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却发现各部门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在申请与报销费用时仍较为随意,再加之财务人员不重视不合理支出及领导层也不够重视,导致财务报销中经常出现去向不明与报销数额巨大现象。
二、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有效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报销制度。
首先,应当在事格核查其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之后再呈报相关领导进行通过。在上述正常报销程序完成后,应有两名以上的相关工作人员例如财务报销员与财业单位中广泛推行并落实报销凭证的复查制度,在工作人员对涉及的各项经费进行报销之前,严务部门主管进行二次审查,确定无误后再通过。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制度约束,定期进行思想警示教育和其它有关培训。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坚决远离违法违规报销行为,对出现的违规情况能够进行严肃处理。
2、加强对报销凭证的审核以及业务资金使用真实情况的监管。
(1)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财会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税收政策以及发票管理、鉴别的能力,对涉及到金额较大,且多次使用同一单位的发票,且内容涉及到培训费、咨询费、餐费、管理费、办公用品等事项时,要注意核查开发票单位是否在工商注册,是否将资金打入发票单位等实际信息,也可采取座谈或者是走访的形式去核查发票的真实性等,做到对资金报账情况真伪的掌握。
(2)财务报销的凭证一般都是以发票为依据,此时要注意核查发票的数量,以及与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或发票的新旧程度,以及是否有与发票品名相符的实物存在,或者是合同存在,根据购买的数量以及实际业务的需要来进行判断,确定发票是否为真。
(3)一旦出现弄虚作假,报假账等手段来骗取国家或单位资金的,审计人员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要严厉处理,坚决向上级报告或向纪检、司法部门移交。
3、做好財务报销中的支出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支出工作是事业单位关注的主要环节。在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实施期间进行财务报销支出预算的时候,需要借助财务报销审批制度,引进作用极高的零基预算方式进行工作。再者,支出预算工作的实施离不开单位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因此,在预算工作开展之前,需要举行预算工作会议,将相关的部门引进于预算规划工作中,进而确保财务报销预算工作的准确性。此外,针对于存在的超出标准现象,必须经过领导同意之后方可报销。
三、结语
总之,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处理情况来看,很多时候财务报销的之处预算都需要采用相应的报销审批制度,必须要合理应用支出预算方法,才能够实现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采取完善财务报销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度,逐步落实经费报销体系,实现财务报销凭证的综合化管理,实现财务报销之处预算的合理控制,更好地发挥出财务报销的重要作用。只有合理的采用多种方法,才能够逐步发挥出财务报销的重要作用,提升财务报销的合理应用,实现事业单位综合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艳萍.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财务报销问题和优化途径[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6).
[2]史亚卓.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经贸实践,2018(03).
[3]周廷芳.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4]姚海霞.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