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合唱社团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2020-08-13郭琦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育实践

郭琦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种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这些能力的掌握,是可以提供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

关键词:合唱社团;美育;实践

音乐也是人类最有魅力的语言,是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它没有国界,更不分种族。其独特性在于把音乐转化为审美的过程。还处于在胎儿时期人,就会对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反应。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能力。

在种类繁多、材质多样的乐器演奏和不同性别、不同音色的各种演唱形式,以及戏曲、戏剧、歌剧等综合表现形式中,利用力度、速度和音色等音乐元素的起伏变化,组合出了一曲曲蕴含着人类丰富情感、包涵着人类的智慧的优秀音乐作品。接触和学习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对于促进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建立健全和形成良好人格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组建合唱社团的意义及目的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种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这些能力的掌握,是可以提供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现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各项工作的难度都越来越大,对分工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很多复杂工作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合唱就是可以培养和建立团队意识、增强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优秀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在革命歌曲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传扬着英雄们的事迹;在经典民族音乐中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优秀的歌曲中有对高尚人格的讴歌、有对民族精神的写照、有对多元文化的诠释……通过这些歌曲的集体演唱和训练中,能够使学生之间建立情感共鸣、积累合作经验。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展示自我,对于个人自信心的建立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早期合唱社团组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们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上也受生长环境影响参差不齐。具体体现在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音乐作品赏析能力上。具体问题还有组建合唱团成员没有经过基本音准考核的学生参与;合唱队训练的没有固定教室;轻视科任学科重视考试成绩;师资力量薄弱等。

三、合唱社团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学生的评价从单一的看重考试成绩,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的美育功能开始受到关注。

(一)在学校的重视下,社团活动的开展正在逐渐步入正轨。

训练时间、管理方式、考核制度等方面,都有规章制度制约,有了这些支持和保障,才能让合唱社团更好的开展训练活动。社团中有负责主讲的教师,还另外配备一名助教教师。这样主讲教师可以专注于训练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助教教师辅助管理纪律和负责各项记录。

(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招收合唱社团成员

专业的合唱训练不同于日常音乐课,日常音乐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而专业歌唱的学习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条件,至少在歌唱中具备音准、节奏的准确性。通过筛选上来的合唱学员歌唱能力处于相对一致的水平上,让训练内容更加有针对性。

(三)课改的推进的进程中,各科教师的思想观念都有所转变。

教师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强,合唱社团的训练得到了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认可与支持。

(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促进社团快速成长。

隨着多媒体教学系统、合唱台、配套打击乐器、电钢琴、音乐黑板、音频视频软件运用等现代化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充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四、合唱社团管理的良性循环

合唱社团的美育功能,是通过对学生专业的歌唱训练中,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具有的美好情感进行不断挖掘、体会中完成内化过程;再通过歌唱技巧、演唱方法的训练来完成外在表达的过程;其中还有对于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所蕴含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切身体会。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达到健全人格、建立审美、培养自信的目的。

(一)端正思想观念、重视合唱社团活动,为社团长期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团体首先要具有的就是凝聚力,对于合唱社团的成员,来自各个班级,年龄也有差距,要让学生知道参加这个团体的意义。首先,招收新学员后,要进行团体意识培养为目的的课。通过,欢迎新学员仪式、讲解合唱基本理论、了解社团训练要求、以及以往取得成绩的回顾等,让这种仪式感引发学生对合唱社团活动的重视。

(二)社团管理首先要有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以激励教育大环境下,要坚持有原则的善待学生,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过度的保护对孩子伤害更大,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而造成的悲剧很多,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其实,不光是孩子,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在错误中进行的,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是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行为责任是其中的重点。

(三)功在平时,看重日常训练和基本功。

基本功练习要扎实,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教学常规。而且发声练习曲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习的曲目,一定要深度的挖掘,营造气氛深刻体会作品情感,对演绎的曲目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作品演唱。

参考文献:

[1]郑娜玉.合唱社团运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音乐,2015(18)

[2]罗士芬.初中音乐“班级合唱团”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猜你喜欢

美育实践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