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2020-08-13刘春美
刘春美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在培养新时代素质型人才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好奇且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发挥课堂提问的艺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课堂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笔者将从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以及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问;思维训练;方法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许多学科教学重心都更加明确。历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洞察真相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部分历史教师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发扬提问的作用,将提问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线索推动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探究和解决问题,实际上这一理解是片面的。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学习历史事件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客观规律的前提是找寻且发现这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隐秘”。解决问题只是发现问题后的必要行动,如何发现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
一、以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育行为心理学中有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名为教师与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这是大部分教师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阻碍教师提高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对于师生交流互动不重视,单纯地认为课前准备阶段与学生聊天,课后与学生谈心就算是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了。这一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更需要与学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天生存在敬畏感,这种敬畏多半来自父母的后天训诫和教师刻意与学生保持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适当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在学生悲伤沮丧时教师要温和可亲,给予学生温暖和关怀。在学生犯错误需要接受惩罚时教师要威严肃静,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力量。部分教师对于师生之间距离把控不当,认为教师与学生不可能成为朋友。部分教师认为师生成为朋友很简单,困难在于成为朋友之后的位置关系和惩罚标准是否要因此调整。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沟通的问题恰恰可以通过提问这一方式来解决。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提问,确保提问的问题角度从学生视角出发,确保提问的问题与课程内容联系密切。学生在接受到教师提问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应答,并且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反馈。教师在讲解《科举制的创立》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的标志是什么来完善学生心目中的科举制。如果教师通过其他方式要求学生思考或者进行纸质作答起不到师生交流的效果,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指正和鼓励。这样的交流更具有时效性,同时也为其他学生开拓了思路,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提问中调整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分析思考。这些都是较为片面的理解,历史的学习当然需要背诵和记忆,学生要通过背诵记忆历史大事件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时间轴,每个了解学习历史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轴。历史的学习就是逐步完善历史时间轴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分析。了解认识某一历史事件不能单纯的分析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结合环境背景等其他因素,并透过该历史事件分析得到隐藏在历史事件之下的本质。教师适当利用提问机制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例如教师在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时,通过向学生提问林则徐为什么不采用更柔和的方式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来加深学生对于该历史事件的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更多是一种指点,引导学生向这一方向思考分析。学生对于部分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是较为浅薄的,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社会阅历匮乏所导致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角度上的欠缺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因此只能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适当缓解学生学习理解上的压力。如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与理解,这对于学生长久的学习发展是不利的。
三、以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意识
近几年来团队协作教学模式越发的流行,大部分学校都开始尝试使用团队协作教学模式。的确,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落幕,二十一世纪中重大的发明发现大部分都是团队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技术领域研究逐步深入,复杂高精尖技术领域要求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去那些能跨领域研究的人才如今越来越稀有。这就导致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施行全面发展而非通识教育施行针对性个性化发展。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和学生要正确了解认识这一限度。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团队协作导致其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完成某项探究任务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依赖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
创新思维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同等重要。每个学科的学习探究都需要创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出发点进行适当创新。将历史这门学科的创新寄希望于初中生身上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这一方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在讲解《清朝的闭关锁国》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点明学生需要獨立思考的方向和具体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尝试从教师未提及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部分学生通过分析清政府的“禁海政策”并将其与“禁海盐政策”相对比,分析得到百姓与外国商人交易获取利润足够大,这代表这清政府认为的中国地大物博这一观念的狭隘与落后。尽管该部分学生分析过程不够严谨,其中部分细节存在逻辑错误。但是这种独立思考却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所有学生学习。教学提问的宗旨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这些都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当下,更要考虑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晓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239+247.
[2]王红梅.联系“主导”和“主体”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19-20.
[3]王本凤.初中历史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研究探寻[J].学周刊,2019(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