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8-13李云亮
李云亮
摘要:科技日益发展,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物理作为一门初中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课题。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關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一门课程,这门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各项能力的提升。伴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同时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反思,充分的认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
1.1教师层面
从教师层面上来讲,首先忽略了整体本质教学,物理是一门关于实物本质与规律的学科,在物理学习中观察和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借助实验数据处理、针对生活现象导出结论、从实验所得到的数据中得到所需要认知的结论、在前人认知的前提下,通过总结归纳得到所需要认知的结论这几种。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想要通过简单地形式来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只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笔者认为应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并适当的进行课外延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的教学仅仅只是依靠课本,让学生难以将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不能学以致用,也忽略了学科和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扩大,自身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最后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收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现如今的师资团队中不乏有教师认为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正是以为这种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其过分的推崇知识灌输,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见识题目,将学生们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1.2学生方面
在学生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物理,一些数学不好的同学在最开始就会产生数学不行物理也不行的错误思想,她们可能会认为物理成绩不理想与基础有很大关系,但是在学生们的眼中物理知识就是那些概念、公式等。这些最基础的概念公式等限制了学生后续的学习。也正是因为学习初期思想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自我放弃等方面导致了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与后续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常常会出现物理方法模糊、计算错误、单位不认识等情况。
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经过笔者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往往在文科方面的学科所耗用的时间更长,但是对于理科方面的学科所耗用的时间都是用于课后作业的完成,主动的去预习、复习的学生并不多。长此以往,随着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多,对于以前所学的知识可能会有所遗忘,这就会造成学会说呢过在物理知识的薄弱,无疑会影响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
最后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忽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遇到一些物理实验可能就是通过语言的讲解来让学生们认识,学生不能够直观的看到各种物理现象,进而也就不能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重视物理实验,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资助探究的时间。同时教师忽略课外知识的延伸也会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各个现象进行结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物理学生丧失兴趣。
1.3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讲首先有些学校不能够正确认识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一味地只是想节省学校经费,故而减少试验设备投入,为了避免实验材料损耗,减少学生实验课的次数,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实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有理由更有责任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发展和成长中通畅无阻。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先进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该转变自己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好像一个盛知识的“容器”,教师好像就是往“容器”里填充知识的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这个“容器”填充满。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忽略了学生有没有彻底的接收和消化她们所填充进去的知识,只是一味进行填充。因此在进行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的成功很大一点是取决于学生是否对于此课程有兴趣,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一个阶段,因此提出问题与解释问题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开始。在新的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设置悬念,能够紧紧的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们做一个小实验,先拿一个大试管并倒入一些水,随后将一个稍微小一点的试管放进到大试管当中。先让学生们猜想如果将试管倒置之后会出现什么样子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随后教师就能够带着学生们一起进入到此章节的教学之中。在专注的学习、轻松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者,双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该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都能够达到最佳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思考、不断发展。
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能力各有欠缺,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实际情况,再三斟酌,选择更加恰当的合作方式,更加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使得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解惑,学生在遇到问题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吧问题弄懂,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一个人都值得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应该尊重、相信学生,以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渐培养学生使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如正确教师应该加以鼓励,如果错误教师应该及时的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这个观点,重新思考,并且发现学生在思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知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得师生双方得到心灵上的契合,使学生用于探索,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发挥。
2.3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中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无数的物理奥秘,让物理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物理的学习也变得有根有据。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的现有条件进行物理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不乏是一种新的教学亮点。
准备生活化的教具和学具,使用生活化的教具和学具本身就属于一种创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速度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只是利用课本上的测量纸锥的速度,学生难免会提不起兴趣,但是如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准备生活的物品,比如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玩具等等之类,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学具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也会更加高效。
通过各种课堂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参与探索实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此堂课的印象更加的深刻。比如说在进行平面镜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可以选择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个学生表演各种动作,另一个学生作为他的平面镜中像来跟着完成,看看能不能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照相机眼睛这一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学生扮演盲人,在老师的保护之下走一段路,然后再蒙上半透明的布讓学生辨识课堂上的字,或是正常状态下识别黑板上的字,让学生们明白眼睛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同样也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性。通过一些小的游戏或是活动逐渐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求职的精神,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该急于求成,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维义.《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浅析》[J].俪人:教师.2014(18).
[2]曲志新.《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11).
[3]胡玉华.《小议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5(08).
[4]蒋荷花.《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和实践》[D].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