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水紫陶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2020-08-13余村
余村
摘要:当代建水紫陶艺术的繁荣,是陶瓷艺术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正值建水紫陶艺术快速发展时期,建水紫陶的创作应当立足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本质,借鉴他山之石的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性,推动当代建水紫陶陶艺发展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紫陶作品。
关键词:建水紫陶;人文精神;传统文化
一定艺术文化形式总是一定水平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建水紫陶艺术通过陶土、釉色、装饰以其特有的审美形式表现着自身独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融入其中,使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实体化,可以说,建水紫陶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紫陶艺术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其自身的形式源于紫陶艺人所传达的思想理念,自古至今社会的经济水平、文化的繁荣衰败都影响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但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对幸福的虔诚渴望,并将其通过陶瓷的外在造型、装饰纹样表现出来,反应着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意识形态。因此,建水紫陶作品既是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同时又赋予与所属时期的精神需要,它的存在总是适合时代中人们的审美的。建水紫陶制品自诞生以来就在追求实用的精神,在融入作者个人对于陶瓷艺术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对使用者带来幸福的体验,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多方面需求。
建水紫陶艺术在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之中,独有的陶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无论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文理念指引人们追求的脚步没有停过。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是立足于人性,强调的是人的道德和幸福感的追求,通过“修己利人”达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至善境界。所以,当代紫陶艺术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首要的就是尊重人性。只是,这种尊重并非是以往封建礼教基础上的“三纲五常”,而是建立在民主、科学、法制、人权基础上的新气象。这种文化内涵影响下的紫陶艺术作品,通过对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新解读,带给人们幸福感和道德境界的极大提升同时,作为文化载体的紫陶艺术也寄寓着深厚的民族性思想,这也是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显现。傅雷说过:“陶潜不生于西域,但丁不生于中土,形格势禁,事理、环境、民族性之所不容也。”从他谈到的这句话,我们看出民族性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民族性对于紫陶艺术中的人文精神来说,是最崇高的体现。重视民族性的作用也是当代陶艺发展的前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深化建水紫陶艺术的民族性是创作出优秀陶艺作品的法宝。建水紫陶艺术以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内涵,成为四大名陶之首,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是指在陶瓷艺术中对真理勇于追求、求真务实的至真精神。克莱格·哈贝森说过:“艺术家必须务实
——他们必须在日渐开放、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建水紫陶艺术自清道光年间不断前进和发展,成为中国陶瓷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正是制陶者在传统紫陶艺术中发扬了至真精神从而造就了这般辉煌。建水紫陶艺术人文精神中的科学内涵有三个基本点:坚持用料的考究,是泥性;秉承精湛烧造工艺,是火性;加之资深陶艺家的揣摩,是人性。陶艺的制作实则是陶艺家用主观的人性去接触客观的泥性与火性。《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考工记》里反复强调,匠人制作器物必须遵守自然的规律,造器物,用材料、施工艺皆需因应天时地利。这是中国古代造物的基本法则,是传统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建水紫陶艺术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陶泥的选择体现影响着制品的色彩;施釉技巧的高低决定了陶器表面的直接感观效果;烧成气氛同样作用着釉色的效果。可以说,每一件建水紫陶作品都是一次伟大的科学突破,建水紫陶艺术中人文精神是至真的,它用自身的存在印证着归属者的严谨。在建水紫陶塑造的自然客观规律面前,求真务实是唯一能驾驭它的方法。
在建水紫陶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对美的极致追求,一直伴随着对文人心境的体味和对士人精神对高度认可。这使得建水紫陶的美经由器物本身,却更多地体现出超然物外的绝世之美,这正是传统人文精神在陶瓷艺术中的极佳诠释。除彰显传统人文精神、士人品格之外,陶瓷工艺本身呈现出的情趣之美也丰富了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艺术内涵。“窑变”便是如此。窑变,概括起来说是烧完开窑后得到的陶瓷物品,其釉色、形体、音质、材质等方面产生异于常态的特异性变化,既道不清原因又不能在生产中再现的这类作品都称之为”窑变”。《南窑笔记》一册中载:“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
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写的便是先人对于“窑变”的感受。在外界环境影响和个别坯体的特殊作用下,窑内产生的偶发“气氛”,就像是某种魔法,在作品完成的时候,你能想象到或者意想不到的陶艺现象都有可能出现。在建水紫陶所有独特的工艺中,窑变烧制过程是最具神秘性的,最具偶然性的,最具水平的,最具魅力的。建水紫陶不施釉,陶器色泽完全取决于陶胚与窑火的交融状态,紫陶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摄氏度以上,因陶坯中的呈色元素含量不同,高温下窑气的变化使得陶器在焙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的颜色和花样,形成窑变。窑变的紫陶色彩斑斓,像云彩一样神秘而又捉摸不定,非人工可以达成,成为建水窑可遇不可求的精品。窑变都是客观的“天为”,但如果没有工匠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日常烧制成果和经验的把握与总结,自然也不会呈现出美妙的形象。所以说,艺术内涵不论随机与特定,都是人文精神不可分离,只有人文精神渗透进作品创作中,才会有妙不可言的艺术美被发现或发明。
综上所述,紫陶艺术对于制造工艺的过程尤为严格,如选泥、制坯、装饰、烧造等。可以说,紫陶艺术的创作需要技艺的钻研,但如果技艺的过度精研,脱离了紫陶艺术固有的本色和语言,丧失了人文精神内涵,便毫无意义。紫陶艺人既要对造陶技艺攀登,也不能忽视了支撑和灌溉紫陶艺术内在理念的熏陶,忽视了人文精神在建水紫陶中的传承与建设。建水紫陶艺术创造的最深层的动力,一定是来自人的内心深处,来自于人文精神的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