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效果及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

2020-08-13黄春琴张君李则英李深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护理效果

黄春琴 张君 李则英 李深誉

【摘  要】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发病后多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等。同时,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引起脑脊液耳漏、鼻漏;对于脑干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抗感染及纠正休克治疗为主,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呼吸机是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广泛用于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中,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挽救、延长患者寿命。因此,本文将以重型颅脑损伤为起点,分析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探讨患者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效果;自主通气功能;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46-02

前言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點,且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障碍及低氧血症等,造成颅内压升高,增加脑功能障碍发生率[1]。呼吸机属于是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能预防、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演出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设备[2-3]。临床研究表明[4-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呼吸机治疗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降低临床死亡率,利于患者恢复,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情况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以重型颅脑损伤为起点,分析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探讨患者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综述如下。

1 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1.1 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有关检查,知晓患者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加强患者对症支持治疗。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或分泌物误吸,对无力咳嗽或昏迷短时间内无法清醒者,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6]。对于病理呼吸与SaO2<90.0%时,给予患者人工呼吸机辅助给药治疗,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呼吸频率12-24次/min,潮气量(TV)在8-15mL/kg,吸氧浓度(FiO2)<60.0%,呼吸比为1.0:(1.5-2.0)。对于呼吸机连续进行15-30min工作后完成血气水平检查,正确指导患者呼吸机模式,根据测定结果调整相关参数[7]。

1.2 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因复杂,常伴有意识障碍,再加上患者吞咽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异物难以有效的排出,能增加窒息、低氧血症发生率,严重者将会引起继发性脑损伤[8-9]。临床研究表明[1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与颅内压存在紧密的联系,且与脑功能障碍亦有直接的联系。而即系呼吸机治疗、干预能使得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肺部感染率,为患者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颅内压升高能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且发生率较高较高,容易引起继发性脑损害。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前给予呼吸机干预、支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在脑水肿中安全、平稳度过,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2-1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呼吸机干预能清除呼吸道中分泌物,能降低肺部感染率,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缺氧状态,从而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而给予呼吸机治疗能改善患者呼吸状态,降低临床死亡率。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护理。

2.1 呼吸机应用管理

临床研究表明[10]:正确的使用呼吸机,能提高患者安全性,降低呼吸机引起的医院性并发症,能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转。因此,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应观察呼吸机的性能、运行状态,对于出现报警患者应及时进行处理,调整呼吸参数,收集呼吸资料,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14-15]。同时,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血气分析,呼吸机使用前15-30分或改变呼吸机参数15-30min后加强患者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监测结果调整相关参数,观察患者的面色、肢端温度及颜色等,确定患者与呼吸机是否对抗;每天帮助患者更换通气管道,加强呼吸管道消毒、管理,动态监测呼吸道分泌物菌群。此外,呼吸机临床使用时控制整个装置温度在35-37℃,保持雾化罐内蒸馏水在指定的水平,去除集液瓶、呼吸机管道液体[16]。

2.2 加强患者气道、气囊管理

(1)呼吸机临床使用时加强患者气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加强患者气管插管管理,避免管道发生扭曲、脱出、堵塞,并且插管必须与呼吸机保持紧密联系,气道湿化时保持气道通畅。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治疗时给予气道护理,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患者纯氧吸入,必要时加强患者吸痰干预,尽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器官黏膜发生损伤,减少肺内感染率。(2)气囊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治疗时给予气管内插管或带囊气管切开,能引起粘膜缺血坏死。但是,加强患者气囊更努力能降低分泌物气道内返流,尽可能减少深部吸引次数,减少对气道粘膜刺激及肺部感染率;治疗时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干预,提高患者效果。

2.3 康复锻炼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治疗后待生命平稳后正确指导患者撤机,根据患者恢复加强患者呼吸康复锻炼。(1)呼吸机锻炼。临床研究表明:肺通气功能30.0%有赖于胸式呼吸、70.0%由膈肌上、下活动完成,加强患者腹式呼吸能提高患者通气量、肺的伸缩性。国外学者研究表明[17]:膈肌每向下移动1cm能增加肺通气量250-300mL,配合腹式呼吸能提高呼吸肌训练,能改善患者预后。(2)肢体锻炼。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治疗后完成分布全身呼吸锻炼,能改善患者症状;同时,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肢体锻炼,包括:膈肌、肋间肌、腹肌的整体锻炼,能完成吸气、用力呼气,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

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注意事项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伤事故为主,且临床可经X线平片检查、CT检查为主, 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呼吸机治疗时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但是每一位患者由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争议性,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3.1 严格遵循呼吸机适应证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呼吸功能不全,既可以抑制中枢性呼吸抑制或暂停,亦可增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并且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均未呼吸机治疗的适应证。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8-19]:仅当自主呼吸停止或十分微弱下,方可考虑呼吸机治疗,主要是由于机械通气与人工气道能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容易增加感染、反射性呼吸、心搏停止发生率,从而引起气道黏膜发生损伤。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给予呼吸机治疗时应遵循其治疗适应证: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减弱,尤其是伴有低氧血症患者,给氧时虽然能将PaO2控制在60mmhg以上,但是对于呼吸超过28-35次/min者,患者常伴有抬肩、张口或叹息等症状,应立即给予患者呼吸机治疗。同时,对于伴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进一步放宽呼吸机治疗适应证,避免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3.2 及时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

呼吸机治疗时应结合患者情况动态调整有关参数。通常来说,首次参数设置时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对于患者能自主呼吸,并且呼吸频率控制在16-24次/min或伴有不同程度减弱时,应给予低呼吸频率与高潮气量,尽可能将呼吸频率控制在12-15次/min。对于患者呼吸频率增快,并且初始呼吸频率不宜设置过低,尽可能降低呼吸机对抗,增加呼吸做功。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使用时应以接受或略低于患者自助呼吸频率为原则,结合患者情况逐渐下调呼吸频率,直到患者能耐受或接近正常水平[20]。

3.3 加强患者药物干预、处理

呼吸机属于是一种入侵式操作,治疗过程中对于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协调患者,应加强患者药物指导、干预。但是,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时担心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患者不必顾虑药物对自主呼吸的影响。对于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即使存在暂时性呼吸抑制,亦不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应协调呼吸机药物的辅助作用,巩固呼吸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多数患者治疗时需要给予呼吸机干预。为了提高患者呼吸机治疗效果,应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善于根据患者恢复调整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曾莉,守丹.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3-26.

[2] 刘建荣,王妮,唐小璐,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4):636-640.

[3] 郑川燕,李霞,马静,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183-187.

[4] 赵晓君,惠蓉,王丹,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干预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9):1107-1109.

[5] 孙林,张玲.基于FOCUS-PDCA程序的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4):622-625.

[6] 王志娟,郑淑美,刘华玲,等.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9):929.

[7] 张守红.高压氧舱内呼吸机联合气管套管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30例疗效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7,24(3):228.

[8] 曹成伟,陈秋玲.机械通气对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4):710-714.

[9] 李芳,姚艳艳.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24,35.

[10] 刘香玉,宋克义,夏玲霞,等.不同吸痰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08):1396-1398.

[11] 范艳竹,典慧娟,王磊.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416-419页.

[12] 王晓丽,赵扬,王萍.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监测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7,10(03):339-341页.

[13] 梅青,姚惠萍,陈娟红.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5):84-87.

[14] 秦盼盼.综合护理预防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6):95,97.

[15] 郑川燕, 李霞,马静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03):183-187.

[16] 金順,何晓静.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气道护理方法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0):17715-17716.

[17] 赵调调,白雷丽.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对排痰效果及VAP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8):165-166.

[18] 王振怡.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81-182.

[19] 郑凤英.针对性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5):1479-1480.

[20] 丁静义.集束化护理结合震动排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3):79-80.

作者简介:

黄春琴(1985-)女,主管护师,本科,壮族,神经外科,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计划课题(项目编号:Z20200816)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护理效果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呼吸机吸氧气浓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