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2020-08-13唐佳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唐佳佳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83.33%,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1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人体冠状动脉闭塞、持续性缺血,引起血液流动中断或是心肌局部坏死,诱因众多,是临床常见冠心疾病[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急,病况严重,发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循证护理作为近年来较为有效的护理手段,在护理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有效提升了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就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组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入院诊治时间均在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8到71岁之间,平均(53.18±7.16)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3到76岁之间,平均(45.83±8.63)岁。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记录,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和饮食。

予以观察组30例患者循证护理,全面的、规范的遵循护理流程和患者的心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在实际护理干预中有效实施,具体有(1)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准备好抢救用具和相关药物,以防患者突发情况,全面的考虑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類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医从性。(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后一段时间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在这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卧床护理指导。(4)针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精心护理,病发初期以流食和半流质食物为主要饮食,忌辛辣等。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在护理后患者压榨性胸痛、濒死感症状消失且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为显效;护理后若是患者的压榨性胸痛、濒死感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护理后患者各种症状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和有效与总例数的比为有效率。(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情感功能进行对比,满分为8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患者护理有效率采用%表示,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采用 ±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压榨性胸痛、濒死感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理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3.3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情感功能,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致死率与致残率都较高。作为一种内科病症,诱因复杂且治疗难度大,目前主要的救治手段为冠状动脉介入溶栓,并在抢救后针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症主要在情绪波动较大、胸腔压榨性胸痛以及濒死感症状明显等,主要是冠状动脉中血氧供给不足引发了心肌坏死。医生救治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如循证护理等。

本文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中,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83.33%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100%,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主要是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了循证护理方法,在日常护理中,及时准备好护理用具和抢救药物,避免患者急发症状,有效降低了患者致死率;医护人员还能给予患者精心的饮食护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进食情况,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和纾解,有效改善患者的一直配合度,提升了康复效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减少患者压榨性胸痛等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以及躯体功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值得在临床应用并且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亚娟,同磊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17.

[2] 姚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09.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