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入导管室行PCI的护理对策分析

2020-08-13杨霞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心肌梗死

杨霞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入导管室行PCI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9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直接入导管室行PCI治疗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直接入导管室行PCI治疗,对照组76例,经过急诊室和CCU再行PCI治疗,两组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进门至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9.485、2.732,P=0.000、0.007,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51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死直接入导管室行PCI患者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确保急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导管室;PCI;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07-02

心肌梗死主要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1]。该疾病大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比较快,所以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接受治疗。PCI也就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之一,直接进入导管室行PCI治疗和非绕行PCI治疗效果不一样,护理方式也不相同。所以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入导管室行PCI的护理对策,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9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直接入导管室行PCI治疗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2.15±2.56)岁。对照组76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62.09±2.5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比性高。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直接绕行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PCI治疗,在入院到治疗全过程做好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启动导管室的护理对策。根据平时排班情况,正常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导管护理,并且保证24小时内都至少有2名人员进行急诊手术接待。护理人员接收到一键启动信息后,在15分钟内将患者送至导管室。2)日常检查。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定期对导管室的医疗器械、抢救设备、导管、多功能抢救车、药品等进行检查和记录,保证随时都能够启动导管室。同时,与胸痛中心建立医护联合救治信息系统、救治网络群等,在系统内和群里确定统一的文字、图标和语音,保证能够快速且准确无误地将信息传达下去,减少询问病情的时间。3)术前术后的护理交接。手术前,与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或者胸痛急救中心做好交接,保证患者信息的完整无误;手术后,与心内科或者CCU交接,交接过程一切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进行,并且在患者手术前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安全转运交接表等,保证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情况。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还需要记录好患者的治疗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身体特征,并且做好急诊护理。对照组先进入急诊科与CCU,再行PCI治疗,护理对策为常规急诊护理、CCU护理和PCI护理。4)PCI术后护理。患者接受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跳、脉搏、血压、瞳孔、体温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刻告知医生,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知识水平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更加了解心梗相关原理和预防护理手段,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操作,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此外,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也需要更加注意,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调节好患者的心态,保证PCI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包括进门至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等[2]。

2结果

实验组进门至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9.485、2.732,P=0.000、0.007,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51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越来越高。心肌梗死大多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再灌注时间直接影响后续的预后效果。因此,为了有效节约再灌注时间,保证良好的预后,临床上可以绕行急诊科和CCU,直接进行PCI治疗。同时为了保证治疗效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医护联动系统,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接受和反馈信息,并且快速进行转运和交接,从而缩短进门到实施再灌注的时间。

本次研究选择109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直接入导管室行PCI治疗并且配合相应护理对策的患者进门至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表明直接入导管室行PCI治疗并且配合相应护理对策能够争取更多抢救时间,抢救治疗效果显著,护理质量也更加优良。该研究结果与李格丽, 王怀龙, 宋婷婷,等

在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入导管室行PCI的护理对策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直接入導管室行PCI患者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确保急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红, 郑明霞, 李丽. 肿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2):299-300.

[2] 杨翠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0):257+259.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