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护理应急小组对突发传染病救治的有效性
2020-08-13刘仕芳席艳琼杨红丽
刘仕芳 席艳琼 杨红丽
【摘 要】目的:组建护理应急小组,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方法:将2009年1月-2015年8月临时从其他科室调入呼吸科工作的35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9年1月护理应急小组成员40名作为观察组。观察期结束后对75名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对比组建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应急能力,观察组应急反应能力(87.5%)、团队配合能力(95%)、护理评估能力(87.5%)、处理能力(87.5%)、风险防范能力(87.5%)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护理;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119-02
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社会性、突发性、多样性、危害性等特点,疾病发展不明确、数量不确定,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类安全[1]。我院作为全省突发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自2009年以来承担了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及应对工作。于2015年9月起护理部积极组建护理应急小组,结合实际工作,规范管理,总结经验,有效的提高了护士应对多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5年8月临时从其他科室调入呼吸科工作的35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9年1月护理应急小组成员40名作为观察组。75名护理人员中,其中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5岁,男性11人,女性64人。两组成员無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从其他临床科室调入呼吸科参与应急救治护理工作。观察组组建护理应急小组,具体措施如下:
(1)从全院每个临床科室各抽调2名护士共计40人组成护理应急小组。10人为一组,每组设1个组长和1个副组长,负责一个季度的应急值守任务。值守期间,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应急通知后立即从原科室抽出到呼吸科参与应急救治护理工作。全院护理人员实行24小时备班制,每2人为一组,负责一周应急备班。
(2)建立并逐渐完善应急病房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检查呼吸科应急物资,必需物品定位置、定数量、标示明确、摆放整齐,由呼吸科护士长定期检查,确保病区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3)细化各个护理环节与岗位的职责,加强培训,定期组织进行模拟应急演练。根据呼吸科工作计划安排,每季度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呼吸科工作流程、接诊流程、隔离消毒、废弃物处理、标本采集等进行培训及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的培训。
1.3评价效果
将建立护理应急小组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应急能力从应急反应、团队配合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处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期结束后,将观察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突发应急护理小组的组建对收治突发传染病患者有显著意义。对比组建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应急能力,观察组护理人员较对照组护理人员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1)组建护理应急小组后,小组成员随时待命,保持通讯畅通,接到应急通知及时参与应急救治。每季度根据计划安排,组织护理应急队员学习疾病相关诊疗知识、呼吸科工作职责与制度,实地培训患接诊流程、隔离消毒、个人防护、医疗废弃物处理、标本采集转运等流程。同时,对护理应急队员进行各项抢救技术的培训,提高抢救水平及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培训,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各项能力都显著提高。
(2)医院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仅需要依靠临床医师,更多的是依靠临床护士。护理人员熟悉和掌握传染病,尤其是新发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治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做好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做好培训工作是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和防护工作的前提。定期组织模拟应急演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可提高我院护理应急队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以及更好的将医护团队合作融为一体。
(3)护士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出现紧张、兴奋、焦虑、恐惧、身心疲惫等体验,严重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心身健康和医疗护理质量[2]。因此,应加强多种形式的护理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理人才;对参与应急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情感上的真诚关注和抚慰,合理安排休息,缓解身心疲劳,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益,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突发传染病的救治护理工作中。
4.结论
组建护理应急队伍,规范管理,建立护理应急机制,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有效的增强了全院职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参与意识,提高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突发公共生事件应急条例[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1):64-68.
[2] 钱相云,谢欣尔,王园园,等.参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救治护士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8):15-18
作者简介
刘仕芳(1985-)女,汉,楚雄牟定,本科,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护理。
通讯作者
杨红丽(1979-)女,汉,昆明晋宁,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