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8-13田峻源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安全性

田峻源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采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1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CCCI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A组25例给予基础治疗,如降压、抗凝等,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就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另对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之A组(68.00%),显著偏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对CCCI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施治,可获得较好效果,且安全性突出。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长春西汀;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097-02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在临床中又被稱之为慢性脑循环不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多因脑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环障碍,从而引起一些自觉症状(头重、头晕等),波动性消长,但经影像学、临床表现等检查,没有找到能够提示血管性病变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当此病未能及时治疗,会进展为多种脑部疾病,比如痴呆等。针对长春西汀而言,其实为一种较为新型的脑循环代谢改善剂,对大脑血循环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因而可实现脑血流量的增加,加速脑能量代谢,对神经递质功能予以调节,最终可达到改善大脑功能的目的。本文针对所收治的CCCI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治疗,现就其效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12月,选取50例CCCI患者,均与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于1990年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患者都有耳鸣、头晕等症状,且经系统化检查,没有发现脑局状神经体征,且经头颅CT查实,没有发现腔隙性梗死病,将其他因素所致上述症状者排除,另排除脏器功能异常者(如肾、肝等)。将患者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患者当中,最小年龄4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6.7±2.5)岁;15例男性,10例女性。B组中,年龄40~69岁(56.2±2.4)岁;男、女比为3:2;两组上述数据总全面比对,并无突出差异(P>0.05)。

1.2方法

A组给予基础性治疗,如降压、抗凝、对症治疗等。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67,规格:2ml:10mg*6支),把20mg此药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当中,静脉滴注,每次1次,连治4周。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治疗后的最终效果进行比对,且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如果患者头晕、头重、耳鸣等症状均已消失,生活恢复正常,即痊愈;如果患者症状相比治疗前,已得到明显减轻,即显效;如果相比治疗前,患者症状有一定改善,即有效;如果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或者是有明显加重,即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与有效例数相加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

1.4统计学处理

SPSS18.0处理各项数据,针对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的差异。

2.结果

针对B组患者,其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较之A组,显著偏高(P<0.05),见表1。B组在治疗期间,仅出现1例轻微皮疹情况,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A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早在1990年,日本医学者便率先提出了慢性脑供血不足这一概念,并指出头晕、头重感等为其主要症状表现;后经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此病有着一些典型特征,比如没有脑部局灶性神经体征、脑灌流动脉能够听及血管杂音等。CCCI实为中比较典型的疾病类型,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由于是脑部症状,因而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治疗,可诱发脑卒中等脑部疾病,甚至还会进展为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有报道指出,当患者长时间处于脑供血不足状态,那么会使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能量代谢障碍,减弱葡萄糖的机体作用,使蛋白质原有的合成过程发生异常,改变神经递质,损害脑白质,并且还会造成神经元缺失等,这些均会加重脑功能的衰退或损害。需要指出的是,因此病尽管有着比较明了的自觉症状,但是需要将其他诱因给排除掉,所以,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工作,尤为关键,比如颈动脉B超、CT、脑血流动力学检查等。在明确无其他诱因后,方能真正确诊为CCCI,最后给予针对性治疗。针对长春西汀而言,其实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吲哚类生物碱,通常情况下,由长春胺不断合成而最终形成;此药在机体当中,不仅能降低全血粘度,减轻脑血管阻力,而且还能抑制血小板的异常聚集,防止形成血栓;此外,该药还有助于脑血流的增加,因而对CCCI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有研究[3]以70例CCC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而对照组仍采用基础性治疗,最终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有学者指出,长春西汀进入人体后,能够直接作用于脑部血液循环中,加速血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情况。从本文结果可知,B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较之仅行基础治疗的A组,要明显偏高;另外,在不良反应方面,仅B组出现1例轻微的皮疹,后期自行消除。由此可知,长春西汀在CCCI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也比较突出,能够较好的满足此病的治疗需要。

综上所述,将长春西汀应用于CCCI患者,不仅能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而且还有着不错的安全性,因而适用于此病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国荣, 王大力, 张文丽,等. 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8, 029(001):22-25.

[2] 李冉冉, 徐鸿华.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 032(001):104-107.

猜你喜欢

安全性
细节护理在老年人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