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0-08-13杨爽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育人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新冠疫情突发情况下,高校在深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深入分析疫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了解疫情期间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形成有针對性的措施。积极探索疫情背景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渠道,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职责。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进入信息化时代,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深入渗透,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好新技术,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1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并在计划中指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是实现教育信息大数据的必然趋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应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做好线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网络在育人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促进学生心理知识体验,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
此次新冠疫情突发情况下,高校在深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积极探索疫情背景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功能和职责。这对于保证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思想稳定、心态健康以及维护社会整体和谐稳定极具意义。
一、疫情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发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资源比较丰富的学习环境。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兴起,人们逐渐习惯于通过手机获得各种资讯,自媒体产生很大影响力。学生通过网络这种形式可以更快捷得到优质丰富资源,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育人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在家隔离或在校被封闭式管理,心理问题有上升趋势,同时疫情原因也使高校面对面心理咨询难以实现。新情况下如何创新高校心理育人方式已然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网络思政作为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具有潜在的发挥空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发挥网络育人优势,从而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疫情期间,学生的集体学习活动被每天签到打卡、上传作业和网络调查等活动取代,容易产生孤独、单调和无趣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班级学习气氛,并进一步产生相互影响。这就迫切需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疫情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将会经历警惕期、消极防御期、现实的适应期和恢复成长期四个阶段。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应激反应,发生孤单、焦虑、放任和矛盾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和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高校线上教学、延期开学以及开学后封闭式管理,给了大学生更多线上学习的时间,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浏览、接触多种多样的信息与思想。例如以微博、微信、QQ 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介,传播速度便捷、快速,能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不能被忽视的传播力。如果我们忽视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他们就有可能被网络上那些不良思想带偏,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多。
二、疫情期间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疫情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以及团体心理辅导都不能正常开展,面对面个体心理咨询同样受到影响。疫情提高了学生在网络上的时间,如何发挥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上存在很多关于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知识的视频,有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各平台上抗疫心理课程资源后发现,其中大多数是有质量保证的精品课程资源。但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疫情心理课程缺乏规划、资源偏重理论化、辅导偏重讲授式、策略偏重单一化等问题,难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学生应激心理。调查了解学生观看网络上疫情心理教育的感受,大多回应有些收获,但也经常感觉隔靴挠痒。
通过网络开展个体咨询对咨询师能力要求很高。不论是开展网络视频咨询,还是电话咨询,因为缺少当面咨询近距离接触,非言语信息传达的可能性更低,咨询师获得更少的信息,对咨询师理解、共情咨询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一些问题严重的来访者也不适合通过网络咨询。
三、疫情期间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需要,掌握学生情况。疫情初期,随着感染人数持续增加,部分地区陆续公布感染者出行轨迹,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封城”的情况,再加之每天接收到密集的网络信息,致使一些学生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各高校应高度关注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管队伍,经常性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对学生心理状况有基本的掌握。
二、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各高校要通过心理健康中心,开通疫情防控心理热线和网络辅导平台,建立网络心理咨询相关工作机制。要对高校疫情防控心理热线和网络辅导平台广泛宣传,使学生多渠道了解,加深印象,当发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事件时懂得及时求助。各高校要投入资金对网络场地进行规划和网络设备的维护更新,加大技术方面支持。同时须对广大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网络化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三、要有针对性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网络推送学生当下最关心的信息,预防最常见的问题、进而解决最棘手的困惑,“润物无声”地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归类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将压力应对、学业发展、情感问题、人际关系、睡眠障碍、职业生涯等常见心理困惑,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当前形势,撰写相关科普文章,帮助学生开展问题调适,进而达到个体心理问题干预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网络首先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有吸引力的图片、新奇丰富的题目、信息吸引学生,特别是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网络语言,更容易得到学生认同,从而让学生尽快理解和认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其次利用好网络的匿名性,虽然高校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已经让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正常看待,但依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做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面临失恋、人际关系、适应性等问题时不寻求帮助,自己解决。网络匿名性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发泄情绪,免受“心理疾病”标签的困扰。充分发挥各种网络媒介,开发心理健康手机 APP或利用学校已有APP、微信公众号、QQ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个体答疑,心理咨詢预约,突破了过去的时空束缚,每位学生都可以随时学习和提问,多方位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热情,有效防治心理问题的产生。
五、做好“线上”与“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线下”工作的优势是具体化、信息沟通迅速、可控性强。随着疫情平稳,高校陆续有学生返校,应做好做好“线上”与“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严重心理问题时,“线下”心理咨询或心理危机干预及时介入。通过网络进行危机干预通常存在较大难度,但可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例如针对考研阶段学业压力、毕业生就业压力等。预防性的危机干预不是以往针对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分析,而是通过积极引入心理学概念,提前给问题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环境,从源头上促进个体良性发展。
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宣传“正能量”
抗击疫情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只有抓住疫情中大学生的关切和疑惑,才能引导他们全面客观认识当前疫情,正确看待属地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防疫举措,理性辨别网络中夸张失实的事件和视频,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只有洞悉疫情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才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动员广大学生做疫情防控的配合者和参与者,不做旁观者,这样才能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成长锻炼。
参考文献
[1]孙思萌,王高玲,QIAN David.避免重大疫情中产生塔西陀效应的网络舆情治理[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156-160.
[2]白瑄.拓展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教育观察,2019,8(32):24-26.
[3]俞亚萍.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的问题反思与发展策略[J].江苏高教,2016(04):123-125.
[4]杨政,李岚.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3):53-58.
作者简介:
杨爽(1982-),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商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QNJJ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