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海外动态与趋势分析
2020-08-13李淑敏李淑敏
李淑敏 李淑敏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给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既有模式带来了极大影响和冲击,并有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形成新的模式。因此,需要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趋势作出前瞻性的战略思考。海外图书馆专业组织和大学图书馆在疫情中的实践为我们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样本。此文在跟踪海外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要求,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后疫情时代 数据驱动
分类号 G250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4.006
1 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既有挑战与矛盾
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是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既受到全球范围内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趋势的影响,又植根于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背景,服务于国家教育战略,体现出了本土特色。这种“全球性”与“本土性”交织的背景,在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组挑战与矛盾:
(1)“经费”之辨。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信息资源订购价格不断提升,导致图书馆普遍感受到采购经费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大学图书馆文献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在这种“双向增长”中,考验的是图书館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2)“空间”之辨。一方面很多大学图书馆面临着馆藏利用率持续走低的局面,促使一些图书馆改造和撤减原有的文献收藏陈列空间;另一方面许多大学图书馆空间仍面临“一座难求”的处境,图书馆越来越成为学生自习的场所,而与文献收藏的链接度越来越低。在这种“此消彼长”中,考验的是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3)“开放”之辨。一方面大学图书馆面临着传统商业订购模式的种种问题与困境,长期身陷与内容出版集成商业机构的价格博弈;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研究型图书馆的主导和提倡下,以开放获取为代表的新型资源及其建设模式正在逼近主流[1]。在这种“此开彼合”中,考验的是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创新能力。
(4)“人工”之辨。一方面对于图书馆的采编加工等核心工作外包化的争议讨论尚未结束;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类新兴技术逐步在大学图书馆中扩大应用规模,并对图书馆员的传统资源建设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造成了更大冲击。图书馆员在新技术应用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与能力。在这种“人机耦合”中,考验的是图书馆的技术驾驭能力。
2 “后疫情时代”对已有挑战的放大和加深
上述挑战与矛盾本已缓慢作用于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图书馆的传统工作形态。而进入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使这些挑战与矛盾急剧放大和加深。当然,在挑战与威胁背后,也蕴含着促进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转型升级的巨大契机。
按照新冠病毒的病理发生规律,病毒总有衰退减弱的阶段,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的次生影响或将引起骨牌效应,长期且深远地作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具有远见和战略思维的行业机构已经开始着眼于“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策略。所谓“后疫情时代”与疫情期间或疫情之前的时期相比,所具有的特征绝不仅仅是病毒消失或是恢复原状,而是包括观念、技术、方法在内的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与配置。
表现在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需要将目光从短期应急性的危机应对,扩大到着眼大学图书馆用户既有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秩序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疫情导致的市场产业结构冲击所带来的文献资源供应、采访、组织模式的变化。
时值2020年中,尽管新冠病毒的扩散还没有中止,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图书馆已经开始“复工复产,恢复服务”,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变革性、指标性的变革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仍处在疫情肆虐阶段的海外发达国家来说,一方面他们面临疫情的强烈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工作传统,使其面对挑战表现出了较高的“创新力”与“复原力”,并涌现出一系列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发挥重要作用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因此,观察当前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海外动态,对于我们分析判断“后疫情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和样本价值。而且,越是在危机时刻和非常时期,越有可能考察出图书馆职业的职业本能与职业初衷;因为在特殊时期,图书馆可能无法全面维持和实现图书馆的所有功能,但是这反而能够使我们观察到图书馆在危机中所做出的最为集中和优先体现图书馆价值和使命的工作[2]。
3海外大学图书馆在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背景下的资源建设动态
本研究自2020年2月起,对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网页进行跟踪调研。在这些组织机构网站上,陆续发布了关于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工作的专题报道和信息导航。研究遵循相关性、权威性、前沿性、新颖性等标准,从中选取和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以归纳提炼共性和趋势性内容。在内容资料选取和内容分析过程中,经过了与负责信息资源建设的大学图书馆员的讨论与意见征询。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疫情背景下海外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动态特征与若干趋势。
(1)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加速向数字化内容转变
在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图书馆原本位于图书馆物理馆舍空间、基于纸质文献的服务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中断,即使在疫情发展后期有所恢复,也因场所和图书的消毒工作而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资源由于其超时空性几乎成为疫情期间图书馆服务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在基于图书馆馆舍的“阵地服务”几乎停滞的情况下,图书馆资源服务呈现出“虚拟化”“前置化”的特点,数字资源采购、采集、组织、整理、加工直至推送环节的重要性凸显。
ARL执行董事玛丽·李·肯尼迪(Kennedy M L)在2020年6月发表的一次谈话中谈到: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研究型图书馆中有两个趋势是确定的:一是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数字化的加速(如电子书的发展),二是图书馆越来越多地被视为将人与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公共空间。而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的发生朝相反的两个方向拉伸了上述两种趋势——在“数字化”方面,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的趋势;而在“场所化”方面,疫情中止了图书馆作为社区空间的功能,而且当我们从大流行中走出时,这种趋势也不得不重新调整[3]。
事实上,玛丽·李·肯尼迪所指出的这两种相反的趋势也是相互关联的。疫情促使了大学图书馆的用户从图书馆实体基础设施向数字资源的转移,以及从实体场所向虚拟空间的转移。随着全球范围较长时期内数字资源成为大学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要资源,由此可能培养出用户新的习惯。这也对大学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时优化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配比、提高数字资源序化程度、扩展数字资源使用权限[4]、畅通数字资源传递渠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开放获取资源建设模式的价值得到极大彰显
在疫情发生之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与科技信息交流传播领域,开放获取的价值已经得到了研究者、出版机构、科研管理机构的一致认可,认为其是推动科学事业与疾病抗争的必要条件[5]。甚至有评论指出,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给世界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但是它对开放获取的推动促进的确是积极的[6]。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疫情期间的学术信息开放获取举措并不是短暂的应急之举,而有可能在未来的“后疫情时代”彻底改变科学交流的方式[7]。
大学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开放获取运动最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积极关注开放科学与开放学术、自动融入和积极主导开放环境的形成[8]。而在疫情带来的开放获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更应该对环境变化保持敏感和响应。
从海外经验来看,疫情给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者带来的新要求是促使其加速成为开放获取信息的组织者和聚合者。大学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所面临的开放获取资源对象主要包括:①政府开放获取信息,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开放获取信息,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的导航链接,美国疾控中心提供的类似的资源聚合[9];②出版商、数据库商和内容集成商所发布的开放获取内容,例如爱思唯尔(Elsevier)、威利(Wiley)、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等都为新冠病毒研究提供了特别的开放渠道[10-13];③大量学术期刊在疫情期间为满足相关研究需要所推出的网络预印本和提前出版内容;④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ce),由于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学校教育活动都转移到线上进行,开放教育资源也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材料[14],因此大学图书馆也必须要对开放教育资源予以关注;⑤其他开放获取资源,包括疫情期间采取开放获取措施的新闻杂志和报道材料[15],以及各类开放数据等。
(3)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自身的云端化、数据化与精準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部分活动从物理空间中撤出,并转移到完全在线的环境中以减轻新冠病毒的传播,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工作的云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基于本地网络节点和云端的终端,图书馆能够压缩基于传统文献的采访、编目、流通、典藏流程,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持续、准确地获得信息[16]。因此产生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以往处于流程上游、幕后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可能越来越直接面对用户、参与用户交互,与用户的距离大大缩短。
同时,正是由于云端化趋势的作用,很多以往存在于物理空间的纸质文献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提供服务,由此产生了大量数据。例如,在疫情期间很多图书馆以数字方式提供纸质文献的副本,加速了纸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并且产生出更多使用记录数据。由此,进一步产生和扩充了图书馆自身的数据生态,基于这些数据,“后疫情时代”的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采购模式将更易于开展。
最后,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国家的财政受到了极大压力,大学也不例外。在财政和经费压力下,大学图书馆需要重新衡量资源建设中的工作优先级。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中的“成本部门”,更需要精准决策,提升资源建设的效益,将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服务效能,而上述数据化又为精准化提供了前提与保障。
4 “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要求
结合海外的经验以及相关发展趋势,可对“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要求加以分析。
4.1 基于数据全面获取用户需求
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需求,那么如何获取用户需求,就是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大学图书馆获取用户需求的传统途径有发放读者需求调查问卷、图书荐购、学科馆员参与、专家学者参与等。这些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在“云端化”“虚拟化”“非接触”的工作模式下,传统的需求获取方法不能从宏观上获取所有用户的需求。
近年来图书馆的借阅率逐年下降,疫情无疑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加重了这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更需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基于图书馆营造的数据生态,馆员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借阅历史、网页浏览痕迹、荐购信息、学科专业方向等信息,做数据挖掘和分析,从而分析、归纳出用户的阅读偏好以及潜在的阅读需求。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借阅文献资源的类别,即社会科学类、文学类、语言类以及本校开设学科专业类图书等的占比分布,了解本馆用户的借阅喜好;通过分析用户借阅图书的出版社信息了解用户对于出版社的偏好;通过分析用户身份信息了解教职工用户和学生用户对图书的需求偏好[17]。
这些数据分析得出的用户借阅数据可以视作用户文献资源需求的一种直观表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部门参照这些数据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文献需求,提升馆藏利用率。
4.2 基于云端的资源维护与推送
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很多时候依赖于采访馆员自身的采访经验,或者参考当当网、豆瓣等网站提供的热门书单、新书榜。但是通过开放的数据生态,馆配商或者出版社的云端服务就可以在线进行新书推送、热门推送,信息资源建设部门可以随时得到文献资源的信息,并且从云端直接下单采购,极大地缩短了新书到馆、到用户手中的时间。此外,由于采访馆员大部分都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人士,对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化学、物理、生物、医学、地理、天文、计算机等学科,采访馆员购进的图书有可能无法精准满足用户教学和科研需求[18]。云端推送就可以打破这样的困境,大数据会推送每一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访馆员只要持续关注本校涉及的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定期将符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的文献及时采购。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云端推送,可以弥补采访馆员自身的知识劣势,使采访工作更加精准化。
4.3 线上采访作为重要采购渠道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的采访方式是通过在合作馆配商提供的书目中选书或参加馆配商提供的采购会现场采访图书,然后再辅以线上零星的采访。以往采访馆员参加一趟大型图书展会需要出差多天,并且出于成本和工作考虑,图书馆一般派1-2名采访馆员参会,难以保证采访效率,并且现场采访非常考验采访馆员的专业熟悉程度,甚至体力和精力。
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一方面各类大型图书展会和交易活动被取消,另一方面因线下采购所产生的人员流动无疑提高了感染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线上采访不仅让采访馆员省去了舟车劳顿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多个采访馆员协同,采访过程中实时查重,极大地提高了采访效率。因此,“后疫情时代”书目选书和现场采访可能会逐渐退居到辅助地位,线上采访将会成为主流的采访方式。
例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举办的第16届春季全国地方版图书博览会——线上“云选采”,将往年在线下举办的博览会搬到“云端”,开展线上采选活动。通过三新公司公众号“三新文化集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次线上采选活动共有476家出版单位报名参展,其中地方出版社221家;注册参会的图书馆用户2651家,注册占比48.26%,其中大学图书馆1826家、公共图书馆528家,远超历届线下活动,创历史新高。
4.4 更为便捷化的用户参与采购
大学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大都开通了图书荐购服务。用户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填写图书荐购单,输入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采访馆员收到荐购信息后首先在馆藏库中查重,如果发现本馆有馆藏,则将馆藏地址回复给用户,让用户到馆借阅。如果馆藏中没有,采访馆员就会根据用户提供的图书信息进行采购。由于流程比较长,可能会耽误用户的使用,导致用户参与意愿不高,甚至有时图书采购之后用户自己都已忘记了荐购图书一事。
在“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一项主要举措就是优化用户参与机制。用户在大学图书馆合作的馆配商或者出版社的云端直接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加入本馆购物车,如本馆有馆藏,则直接显示馆藏地址,如无馆藏则由采访馆员在后台采买。通过用户留下的联系方式,还可以及时通知用户图书的采编进展程度。用户直接采选,简化了图书荐购流程,节约了用户的时间,而且让用户有了良好的体验,激发起用户荐购图书的热情。此举使馆藏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图书馆的地位与形象也得到提升,是用户和图书馆的双赢。
5 “后疫情时代”我国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建议
5.1 开发数据驱动的大学图书馆智能采访系统
大学图书馆智能采访系统以智能读者决策系统和智能馆藏分析系统为基础形成。智能读者決策系统是大学图书馆通过图书荐购系统、搜索引擎、读者借阅历史等多种渠道挖掘读者的文献需求,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做收集、整理,分析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状况,提供给采访馆员做采访依据。智能馆藏分析系统是将图书馆已有馆藏文献资源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做类目分析,同时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做学科分析,对馆藏文献查漏补缺,确保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数量与种类。以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智能采访系统有效解决。通过智能采访系统能够为采访馆员提供采访依据,合理利用购书经费,提高馆藏利用率,提升用户满意度。
5.2 构建前瞻性的符合大学学科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大学的学科建设离不开相关文献资源的支撑。文献价值和用户需求是大学图书馆做好文献保障工作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大学图书馆要全面保障学科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需求,其文献资源体系必须符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作为科学计量学新方法和新领域的知识图谱,能够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显示出来,形象地将学科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集中展现在一幅图谱上,揭示学科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具有较好的可解读性、解读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因此,图书馆员可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工具辅之以大数据技术,较为全面快速地掌握在一个时期内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论成果、发展方向,以及权威学者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等信息,进而精准高效地掌握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的文献信息,科学制定采访计划,不断提升学科文献采访质量和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切实保障大学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服务的精准性。
5.3 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大学图书馆
“后疫情时代”,作为校园信息服务关键节点的大学图书馆,正在快速数字化、多媒体化,为用户的教学、科研、学习提供了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校园师生们面对着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往往面临着信息资源获取专业技能缺乏的困境。大学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从信息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数字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大软硬件投入,加快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使大学图书馆走向智能化:一是借助传感器和物联网将书与人连接,以此实现快速查找和及时传递;二是通过数据发掘与分析技术归纳用户的文献资源需求偏好及潜在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人与书相连,为特定用户提供个性化及特色化的资源服务;三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人与人相连,实现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19]。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图书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
5.4 提升大学图书馆员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部门自身的数据收集、挖掘、分析、管理等能力,是“后疫情时代”做好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特别是在数据挖掘方面,图书馆员除了具备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传统技能还要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能,但这样的复合型采访馆员相当短缺。大学图书馆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采访馆员。一方面大学图书馆要做好现有采访馆员的培训,在图书馆选择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馆员外派学习;或者邀请专家来馆,对采访馆员进行数据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学图书馆可通过引进优秀的数据技术人才,对其开展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其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所需的复合型采访馆员,保障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发挥所属高校的学科优势,采取灵活的用人政策,吸引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到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生态建设中。
6 结语
科技发展必然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与危机事件相伴随的是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后疫情时代”必然带来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变革和创新,作为基础工作的信息资源建设在变革创新中首当其冲。面对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和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深远冲击,抓住机遇,积极引入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提升馆藏信息资源质量和吸引力,更好地保障用户的教学、科研、学习需求,是当前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晓林,李麟,刘细文,等.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2(9):42-47.
2 王铮,张鹏.二战中的图书馆职业活动回顾及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3):28-32.
3 ARL.IMLS director Crosby Kemper discusses role of libraries and museum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EB/OL].[2020-07-01].https://www.arl.org/blog/imls-director-crosby-kemper-discusses-role-of-libraries-and-museums-during-covid-19-pandemic/.
4 IFLA.COVID-19 and the global library field[EB/OL].[2020-07-01]. https://www.ifla.org/node/93010.
5 Wellcome Trust. Statement on data sharing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EB/OL].[2020-07-01]. https://wellcome.ac.uk/press-release/statement-data-sharing-public-health-emergencies.
6 Column: COVID-19 could kill the for-profit science publishing model. That would be a good thing[EB/OL].[2020-07-01].https://www.latimes.com/business/story/2020-03-03/covid-19-open-science.
7 同5.
8 王錚,王燕鹏,邹美辰,等.在变化的知识环境中寻求新平衡——2014年英美等国图书馆发展策略评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9):5-15.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Global research on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EB/OL].[2020-07-01].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global-research-on-novel-coronavirus-2019-ncov.
10 Elsevier Connect. Novel coronavirus information center[EB/OL].[2020-07-01].https://www.elsevier.com/connect/coronavirus-information-center.
11 Wiley. Novel coronavirus—Wiley online library[EB/OL].[2020-07-01].https://novel-coronavirus.onlinelibrary.wiley.com/.
12 Springer Nature. Coronavirus|Springer Nature|for researchers[EB/OL].[2020-07-01]. 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gp/researchers/campaigns/coronavirus.
1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oronavirus(Covid-19)[EB/OL].[2020-07-01]. https://www.nejm.org/coronavirus.
14 同4.
15 Matsakis L. How to stop a coronavirus anxiety spiral[EB/OL].[2020-07-01]. https://www.wired.com/story/how-to-stop-coronavirus-anxiety-spiral.
16 ARL. Libraries are leading advocates shaping and influencing greater access to information during COVID-19 crisis[EB/OL].[2020-07-01].https://www.arl.org/blog/libraries-are-leading-advocates-shaping-and-influencing-greater-access-to-information-during-covid-19-crisis/.
17 張馨文.图书馆读者荐购和图书借阅数据分析及启示——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4(4):47-54.
18 杨妮.高校提升图书采访质量的困境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4):141-143.
19 黄勇.智能图书馆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5):147-149.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21
收稿日期:2020年7月6日
修回日期:2020年7月16日
(责任编辑:关志英)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Post-pandemic Time: Analysis of Overseas Trends
Li Shumin
Abstract: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existing model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may form a new model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Therefore, we need to make forward-looking strategic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he practices of overseas librar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rovide us with valuable samples for grasping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Through tracking overseas tren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the post pandemic era and provides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ost Pandemic Era; Data Dri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