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08-13马玲玲高振东张婷婷杨国范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测量学教学改革

马玲玲 高振东 张婷婷 杨国范

[摘 要]该文针对测量学实践教学在农学类专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实践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教学模式及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地构建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要求,设立符合专业特色的测量学实践教学内容及实习内容;全天开放实验室;建立校企联合平台,使学生了解新技术,顺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农学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2018175)

[作者简介]马玲玲(1981—),女,辽宁沈阳人,工学博士,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实验室管理研究;高振东(1974—),男,河北张家口人,工学博士,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与3S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P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231-02 [收稿日期] 2019-11-13

测量学在高等教育中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课程。如今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我国各种高精尖技术的一个反映[1]。在农业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测量学在农学领域也占据着显著的地位。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高精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强烈的推进作用。

测量学课程是沈阳农业大学各个农科学院和工科学院众多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园艺学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林学专业等近20个专业。虽然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测绘工作的几率很小,但这些专业的相关工作都涉及现场测量、识图、制图,基本上都离不开测量学知识。测量学实践教学包括测量学实验课程和测量学教学实习两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情况,分析测量学实践教学在农学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应进行的改革。

一、农学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和实习内容应用性落后且不具备专业特色。如今,光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测绘技术的大踏步前进。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在生产单位基本上不再被应用。但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基础仪器的原理和构造,为以后应用高精尖仪器打下较好的基础,关于传统仪器的实验课程仍然存在于实践课程中,而且占据了较多课时。而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基本上无法让学生们详细了解全站仪、RTK等较为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只能让他们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且,对于非测绘专业,高等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投资不多,因此,应用于学生实践课程的仪器设备普遍比较陈旧。在课程实习教学中,大部分农林院校还是以传统的地形图测绘为主,测量过程中依然为手工记录、手工计算和薄膜绘图。而生产单位早已应用数字化仪器,这就使得学生的测量方法和手段与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另外,实际上不同农科专业对测量实践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而测量学课程虽然在多个农科类专业开设,但是其教学实践内容是一致的,并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而开设独具特色的实践内容。

2.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多,学时数不够。各个高等农业院校测量学的课程学时数普遍为32~48学时,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科学类专业测量学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20学时为理论课程,20学时为实验课程,另外课程结束后有为期2周的课程实习。测量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而测量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发展飞速,因此,测量学的实践教学内容既应包括传统的基础知识,又应该增加新知识、新技术。而农学类专业测量学课程安排不会像测绘专业的课时数那样多。需增加的教学内容与学时数量不够的实践课程形成了主要的矛盾[2],通常每个实验内容安排两个学时,每次实践课教师在讲解并演示后,留给学生们自己测量研究的时间就很紧张,学生们在有限的两学时内完成实验要求较为困难。

3.实践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完善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是开展测量学实践的基本保证。只有功能完善的场地才能保证测量学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们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场地不合乎要求,那么学生们会随意测量,这会影响校园秩序。而且,仅有完善的场地还不够,应该有足够的测站点和固定的观测目标,以及教师们提前测量出的已知数据,以此作为评判学生们测量结果正确与否的依据。现如今,很多高校都有比较规范化的实践和实习场地,其大多在校园内,而校园的地势相对平坦、地形相对简单,达不到测量实践要求的效果,也与学生们今后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工程现场差别太大。因此,学生们的实际测量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二、农学类专业測量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农学类专业开设测量课,要明确各个专业对测量课的要求,希望测量课对本专业做出怎样的贡献及如何为专业服务。对测量课的设置要以专业为基础,突显出专业特色,并且综合全面地分析测量课对专业的作用、与专业主干课的联系。而后定位该专业测量课的基本性质,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设置,笔者认为设置为四部分较为合理:测量学基础知识、数字仪器的了解、专业应用、课程实习。其中基础知识部分为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课程,是测量学的基础理论。数字仪器包括GPS、全站仪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对于这部分各个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现有数字仪器的数量,结合学时数,安排学生操作。专业应用指将测量学应用于各个农学类专业,使其有目的地服务于专业,用测量技术解决实际专业问题。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将地籍测量作为专业部分;园艺专业可将建筑施工测量作为园艺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内容。课程实习也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不同特色的实习内容。

猜你喜欢

测量学教学改革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摄影测量学与遥感)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大地测量学与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