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研究

2020-08-13赵小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作用研究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

赵小红

摘 要: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途径,能够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美术特长,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龄前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在幼儿园或小学,美术课已是一门文化基础课,而不是一种职业教育了。本文立足于从美术教育效果的角度,分析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产生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 学龄前儿童 身心发展 作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多数都在6岁以下,是儿童刚刚接触学习和世界的启蒙时期,需要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为儿童进入小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教育是锻炼学龄前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儿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可以初步塑造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体系。美术教育还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可以引导学龄前儿童自主探索美、发现美,使学龄前儿童的审美倾向得到有效的引导。教师可以利用美术教育开展德育教育,挖掘美术教学内容中与德育教育中的契合点,引导学龄前儿童成长为道德水平高的人才。

一、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龄前儿童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需要学龄前儿童主动动手绘画或者制作美术作品,因此能够且明显的提升学龄前儿童动手能力[1]。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体制下所忽略的教育部分,使得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水平稍弱,给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造成了局限性。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向学龄前儿童展开美术教育则是突破这一局限的重要方法。在动手完成美术活动任务时,儿童的大脑智力也会得到开放,能够提升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速度,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例如,手工制作是美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主题让学龄前儿童自主制作美术作品。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形式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教师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尝试剪裁一些较为简单的图案[2]。在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学龄前儿童需要自主使用工具,如剪刀、卡纸等体面,能够加强儿童对美术工具的认知,提升学龄前儿童的动手实践水平。儿童绘画也是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在绘画活动中,通过线条、色彩、体面等因素,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就需要動手来画,是跟智慧和创造连在一起的,儿童学习绘画,能使他们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品德优良。

二、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龄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是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创新是改变社会现状、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起到变革生活方式的作用,对个人、国家以及世界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如果没有了创新,社会文明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使得社会丧失了发展的活力。由此可见,自幼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是极其有必要的,对今后儿童学龄前儿童创新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基础作用[3]。美术是一种直观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在学龄前儿童这一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儿童能够初步掌握绘画技巧,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之中。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要通过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因此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智力得到激活并发展,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儿童提供主题或者实际物品,让儿童通过教师所提供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思考,将自己所想的内容利用绘画的方式完整的呈现出来。当教师为儿童展示红色卡纸时可以让儿童说出卡纸的颜色,进而提问儿童“通过红色又能想到什么呢?”。儿童可能会回答苹果、太阳等,在儿童不停地想象之后,教师让儿童将自己想到的东西画下来,完成一幅完整的画作,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三、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审美能力

美育是当前各个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力求能够通过美育使儿童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拥有探索美的欲望。学龄前儿童对生活的认知尚浅,需要教师以及家长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深入生活的契机,让学龄前儿童了解到生活的魅力与乐趣。美育能够使儿童形成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素质的强化有重要意义,是帮助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美育元素,使学龄前儿童对生活有新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将美术教育的场地拓展到室外,让学龄前儿童在自主探索中寻找自己所喜欢的创作原型。在教师教导儿童绘画植物时,可以带领儿童去室外寻找植物,如野花、小草、树木等,但是由于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小,教师可以让儿童在幼儿园内寻找。通过学龄前儿童对生活的探索和追寻,能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真正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加强幼儿教育已经成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内容,力求能够提升幼儿教育效果,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幼儿教育的重点并不完全是让学龄前儿童掌握多少知识、学习到多少技能,同时还重视对学龄前儿童思想情感体系上的塑造,开发学龄前儿童的特长和兴趣。美术教育作为集操作和审美为一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提高学龄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之上,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倾向。美术教育能够让学龄前儿童更好的认识美,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儿童成为心灵美的优质人才,丰富学龄前儿童的道德情操。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必须要强化幼儿教育的功能性,才能够真正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宋丹凤.默画与命题创作——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简笔画能力考核之我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6):102-104.

[2]陈淑珍.《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再思考——以大班美术活动《莆田卤面》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9):136-137.

[3]陈晓霞.幼儿美术领域核心经验的探索与实践——以“土是什么样的?”案例活动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3):127-128+142.

猜你喜欢

作用研究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游戏化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学校体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