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MU平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2020-08-13彭成英

软件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验班学习者计算机

摘  要: 笔者开发了基于UMU平台的中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在中职三年级学生中开展教学实践,以准实验的研究方法探索UMU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效性。本文调配分析其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移动互联工具在中职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 UMU平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0.06.060

本文著录格式:彭成英. UMU平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 软件,2020,41(06):290292+296

【Abstract】: Based on UMU platform, the author developes mixed teaching design of graphic advertising design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carries out teaching practice in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explores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of UMU platform in teaching practice with quasi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analyzes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obile Internet tool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UMUplatform;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course

0  引言

移动互联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前期起步阶段。实践理论、实践方法都来自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移动互联工具UMU平台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为学生提供移动自助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

1  UMU平台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1.1  学习者分析

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相比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上有较大差距。一是文化课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困难。二是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强,需要老师监督。三是学习动机层次偏低,很少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成就感[2]。

1.2  教学内容分析

《平面广告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主干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一学期总共学时80。《平面廣告设计》是一门综合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向——平面设计方向中,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作为对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课程,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以及一些美术基础知识[3]。《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艺术修养。

1.3  教学应用分析

1.3.1  UMU平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式

UMU平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应用,不同的方式也对应了不同的流程。在课前,教师通过UMU平台发布导学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自学、自测。课中解答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分组完成设计。课中巩固任务环节将布置任务难度系数在前面任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巧妙解决难点问题[4]。课后利用UMU平台上交作业并进行学习交流,巩固学习成果。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3.2 《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设计

UMU互动学习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创建课程,以16级计算机专业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基础进行修改,将课程分成“版式训练”、“版式设计法则”、“综合训练”三个阶段。使用UMU平台创建学习项目功能,将本学期的课程分成相应的学习项目,划分学习阶段,逐步解锁学习。每个阶段都可以自由添加删除编辑课程,课程内容也可以单独编辑和发布[5]。

UMU为用户提供了问卷、讨论、考试等多种类型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很好的搭建了学习者社区,成为学习者的助力。

学习者完成学习后,可以获得证书并实时显示积分榜、达成榜、卓越榜和积极榜,有力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能否获得当次课的证书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发布人可以看到学生即UMU平台上的学员的课程完成情况。

1.4  应用UMU平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1.4.1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学业成绩分析

●学习者情况

本研究对象以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2017级计算机专业的91名学生为受试对象,包括男生80人,女生11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7岁。其中实验班为43人,对照班为48人。实验班和对照班授课教师相同,学习基础相当,所用教材都是《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都一致。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之前都从未学习过该课程。对比跟踪教学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每周4课时,历时15周,总课时为60课时。

●学习成绩分析

学期初,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UMU环境下互动教学相关教学案例,对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班)实施UMU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另外一个班级(对照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对两个班级进行相同试卷的测验(后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个班级的学生测试成绩相差不多,则说明UMU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方式,没有发生作用;如果实验班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认为UMU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方式产生了作用[6]。

学期末对两个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由下表可见,两个班级的成绩的标准差都较大,说明学生成绩离散度较高。实验班数据的最值超过平均值3个标准差,数据波动大。实验班的标准差较对照班要小不少,反映实验班的学生,并且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水平相差较大。

针对实验班、对照班成绩进行正态性检验,从上表可以看出:研究数据的样本量全部小于等于50,因而使用S-W检验。具体来看,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两组数据峰度绝对值小于10并且偏度绝对值小于3,则说明数据虽然不是绝对正态,但基本可接受为正态分布[7]。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可以发现拒绝方差齐性假设,对照组方差非常大,表明学生成绩不够均衡,个体差异很大。

实验班的成绩为高偏分布,而对照组的成绩为U型分布,对比两图,可以发现实验班中数据偏向高分,教学实验对三类学生(积极型、迷茫型、放弃型)的成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积极型和迷茫型的学生。样本的最小值为0,也说明对于厌学型的学生影响较小[8]。

再对两组样式进行t-检验:双样本异方差假设。

单尾检验:假设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分高10分,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由此可认为实验班成绩与对照班成绩有显著差异。

1.4.2 《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效果问卷分析

问卷就实验班学生对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专注度及学习能力的影响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值统计,个案43个,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满意度问题平均值均高于3.318,其中UMU的评价满意度数值最高,平均值为4.370,自主学习满意度数值次高,平均值为4.218;专注度问题平均值均高于3.129,其中参加UMU平台游戏和学习视频任务积极性最突出,平均值为4.716;学习能力的影响问题平均值均高于3.094,其中对学习兴趣提高最快,均值为4.037。实验数据表明学生对基于UMU平台下混合式教学比较满意;学生实验教学后学习专注度获得提高,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效果明显。总之,UMU平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使用该教学模式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显著提高二者成正相关[9]。

1.4.3 “绿书签暨版权保护宣传”创作大赛成果

在研究开展过程中,笔者组织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参加了2019年佛山市“扫黄打非”暨“绿书签版权保护宣传”创造大赛入库作品颁发证书。“绿书签暨版权保护宣传”作品征集活动中,实验班上交30份作品,而对照班只上交1份作品。最后获奖入库的作品有5份,其中笔者辅导的作品4份。创作大赛的成绩从定性的方面说明了本课题研究成果。

笔者分析了UMU平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应用的有效性,认为UMU平台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比较高的接受度,UMU平台应用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正相关。

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UMU平台存在的一些不足,如无法以源文件的形式批量打包下载学生的作业,对于非图形类的作业无法直接查阅学生作业情况,统计学习者学习文章和微课等内容判断比较简单,考试题目类型不够多样,上传附件的文件格式也比较单一[10]。

2  结论

5G时代来临,如何应用移动互联工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所有教师都面临的问题。教育者要不断探索研究如何利用类似UMU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如将AI引入练习过程,通过刻意练习让学生技能内化、提升,从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玉婷. UMU互动平台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 和学新, 徐文彬. 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3] 崔淑芹. 基于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 当代教育科学, 2013, (9): 63-64.

[4] 张阿敏, 徐大珍. 关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J]. 调查报告(职业教育), 2013, (12): 87-06.

[5] 龙敬. 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4, (10): 119-121.

[6] 曾敏, 唐闻捷, 王贤川. 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 2017, (5): 47-52.

[7] 张治, 李永智. 迈进学校3.0时代——未来学校进化的趋势及动力探析[J]. 教育研究, 2017, (8): 44-48.

[8] 田宝军, 康许培. 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 教学与管理, 2017, (10): 5-8.

[9] 张丽梅. 移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Photoshop課程为例[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10] 陈傲云. 基于互动平台下的初中信息科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猜你喜欢

实验班学习者计算机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计算机操作系统
行知实验班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