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总结

2020-08-13鲁康乐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摘 要] 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剖析改革与实践的内容,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效。通过教学与课程试点改革,实现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目标,培养过程贯穿产、学、研领域,对提高水产人才的培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水产类专业进行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水产类;培养模式

[资助项目] 福建省2017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库建设”(FBJG20170115)

[作者简介] 鲁康乐(1986—),男,山东临沂人,博士,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40-02    [收稿日期] 2019-06-19

卓越农林人才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关键,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目的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系统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优秀综合素质,较强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能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应用型人才[1,2]。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专业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3,4]。现代水产企业正不断转型升级,逐渐淘汰低学历、低技能人员,而对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好的水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扩大[5]。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地处海峡西岸,对于高质量水产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肩负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任务。因而,水产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宗旨,把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优秀实践能力的水产科技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目前学院以构建了多种培养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一、改革传统教学,推进“3+1”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是培养水产卓越农林人才的关键之一。卓越人才培育计划要求学生最后一学年进入创新基地、实验实习基地,在基地技术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指导下,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或研究开发。通过卓越人才培育计划的实施,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水产养殖技术,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技能或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与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合作,根据企业不同的用人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针对我院水产类的三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动物科学”与“渔业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专业特点,挑选实力强、口碑好的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等企业,与企业方面就实习岗位开展多次的讨论,得到充足的实习岗位;然后,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每人的实习岗位与职责。实习生到岗之后,企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同时学院指派校内导师,负责审核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与效果评估。近3年来,以这种模式分别与正大集团、澳华集团、粤海集团、海大集团等水产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二、课程体系与授课形式改革

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我校特点,对水产养殖学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面向农业、面向海西、面向海洋”的现代水产教育理念为引导,突出集美大学“重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教育特色,以行业和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水产专业知识为主线,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由5个模块组成,即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及个性化培养模块。(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体育、政治、人文与自然科学、水产通论等课程,以学校统一开设课程为主。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具备大学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基本外语交流能力,并对水产业有初步的了解。(2)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以自然班为单位开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整体的认识,了解生命、环境、化学的相互融合,为水产类专业课程打好宽厚而扎实的基础。(3)专业课程由专业核心課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是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必须修读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鱼类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生动物免疫学等。以自然班为单位开设,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4)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海藻栽培实习、水生生物增养殖实习等,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对生产的认识。实习主要在一线企业中完成,由专业老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在授课形式上,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部分与企业联系紧密课程的授课,如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水产动物保健品的开发等,把前沿的生产管理知识引入课堂,把最实用的实践技能教给学生。

三、校企密切合作、设立企业卓越人才班

为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我院与行业内企业共同开办虚拟学习班,促进农林人才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链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农林创新人才。我院在2018年,分别与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粤海卓越人才”班、“海大卓越人才”班、“新荣腾卓越人才”班。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学院推荐为辅,并交由企业审核招录等过程,招录学生。卓越人才班的培养方案由合作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制定企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审核。

四、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能力

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每年定期举办导师见面会,开展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以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切实参与科研活动,以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实施三年来,有近百项科研思路得到校级及以上项目资助,直接受益学生近300人。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的各项赛事,在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赛、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10-03-01)[2017-07-1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韩英,陈松波,刘敏.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水产,2014(1):1-3.

[3]赵文,蒲红宇.通过生产实习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转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8(4):44,60-61.

[4]王有基,颜明艳.农学专业的特殊性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S1):237.

[5]杨奇慧,谭北平,张健东,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150-15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