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之有韵,读之有情
2020-08-13李婷婷
李婷婷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经典古诗文更是凝聚着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是小学生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苏轼诗曰:“旧书不厌百遍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小学生学习古诗文重在诵读,《阅读辞典》中把诵读分为朗读、吟诵、背诵、默读等。下面我就根据自己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经验,结合古诗文的特点,谈一谈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
一、诵之有韵
1.范读,把握节奏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他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诵读诗歌首先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中国诗的节奏通常表现在若干“逗”(或“顿”)上。五言诗常分为两逗,落在第二字和第五字上,七言诗常分为四逗,落在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和第七字上,读到逗处声应略提高延长,节奏由此而产生,当然诵读时也要照顾词义的完整性。 在诵读之前,教师可让学生知晓以上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去范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要读准诗的节奏,让学生用心去听,在听中感受诗歌的抑扬顿挫。
2.引读,读出韵律
中国诗讲究声韵、平仄,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而在普通话中,一声、二声为平,其余声调为仄。在小学阶段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研究平仄的复杂性,但平仄却决定了诵读诗歌时语气的长短、高低、轻重。诵读诗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每个节奏点音节的平仄,通常是“平声吟长仄声短”,以此读出押韵的感觉,读出音乐之美。比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学生起初读得快而短,没有感情色彩。这时,我根据字的平仄指导学生朗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其中“头”“明”“低”“头”为平,读时语气应轻而绵长;“举”“望”“月”“故”为仄,读时语气应略为短促。如此练习几遍之后,诗人那思念故乡的深情也伴随着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而深远悠长。
3.自读,读通诗意
有了教师的范读和引读,学生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和感知。此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多加诵读,也可采用同桌互读、学生领读等方式反复练习,以达到“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诵读效果。
二、读之有情
希腊诗人西莫尼得斯说过:“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每个作者与读者心中都有一幅画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尝试透过文字想象画面,通过画面感悟意象,通过意象探寻情趣。还要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借助画面、意象和情趣来吟诵诗歌、品读诗歌、赏读诗歌。
1.吟诵,想象画面
诗与画同为艺术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画面,也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呈现。比如,在指导学生诵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时,由于诗句的画面感很强,学生仅仅凭借朗读无法读出其中豪迈、奔放的气势。于是,在学生朗诵之时,我先是配以雄壮的乐曲,又引导男生以高亢之声朗读,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诗中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山门,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图片,学生便可感受到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诗歌豪迈的气势。此时,学生再次诵读便可读准语调、读出韵味,达到吟诵的层次。
2.品读,感悟意象
阿米尔说:“每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这种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要使学生真正 走进诗中的境界,必须认真品读意象。在中国古诗文当中,有很多诗人比较偏爱的意象,而它们往往带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意义。通常“月”象征着思念家乡和亲人,“柳”象征着惜别之情,而“竹子”则象征着气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诵读时,要抓住诗中的关键意象,并结合语境让学生反复琢磨它所表达的情趣,不断积累审美经验。这样,学生在诵读时就会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
3.赏读
“诗境”不是绝对的,“意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诗人的情趣不同则景象不同 。如陶潜的“悠然见南山”,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还有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表面上看意象都是山,实际上由于作者灌注的情趣不同,而各是一种境界。因此,教师在执教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经历,还要让学生知晓诗文的写作背景,以此来探寻作者灌注在诗中的情趣,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境”。此外,每个人能领略到的诗境还与个人性格、情趣、经验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鼓励那些自我体验丰富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情趣赏读诗歌、感悟“诗境”,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全情投入诗境,激发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比如,在執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我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来体会诗人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深切感情。有几个同学表示自己想起了在外打工的父母,这时,我又顺势引导他们想一想自己此时的心情,然后鼓励她带着这种思念的情绪去诵读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其中那浓浓的韵味把我也打动了。我想此时此刻作者心中的情感早已化为孩子们那真挚热烈的感情,带领他们在“诗境”中无限畅游。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诵读是古诗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诵读古诗文要做到“诵之有韵,读之有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诵读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攀登古诗文高峰的路。指导他们从小诵读古诗文,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