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2020-08-13高焕邓高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高焕 邓高威

[摘 要] 我国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仅有10年历史,虽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地方。结合以往的培养经验,就如何提高生源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双导师制、提高论文质量等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加强和提高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与实践;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授予质量研究课题项目(XYH054);2017年度淮海工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GJ2017-26)

[作者简介]高 焕(1976—),男,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甲壳类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219-03    [收稿日期] 2019-10-2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水产养殖业占世界水产养殖业的70%以上。这既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骄傲,也给我国的水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继续维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水产品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使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迈向水产养殖科技型强国,都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为了迎接这个新课题的挑战,大力发展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高水产养殖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自2009年首次招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1,2],我国的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在这10年中,我们既看到了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数十个涉海和涉农高校相继开设了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步提升,也要看到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在培養体系的各个环节还存在很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如生源质量不高、双导师队伍不完善、实践环节未完全落实等。本文结合我国全日制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渔业专硕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体系的健全提供借鉴。

一、增强学校品牌效应,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一)加强专业硕士招生宣传力度

渔业专硕研究生的招生范畴属于农学,因此在很多考生眼里,都或多或少不太情愿报考,因此如何展现渔业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改变考生的传统偏见,是获得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为此,对于各个招生单位而言,一方面要加大学校在中国研招网站、考研招生信息网站的广告投入,开通微博、微信招生平台,同时要加强学校网站招生栏目板块建设并及时准确地更新招生信息,更新学校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导师信息及其成果等方面的介绍[3];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发放纸质材料、招生咨询、电话回访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及时高效传递招生信息。通过树立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典范、创业典型等案例,改变大众对渔业专业硕士学位的传统认识。

(二)改善招生方式,完善调剂制度

在对往届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部分跨专业考研或调剂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入学后出现学习困难、适应期长的问题,影响了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应主动控制跨专业生源的人数,不能为了完成招生指标而大量宽口径的接受跨专业的生源。在招生时,还应注意让那些实践能力强,但专业知识有限或答题能力不强的学生,能有机会接受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因为这些人往往更符合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4]。

(三)完善招生考试环节

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相关技能的培养,但也不能不考虑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招生的过程中,学校要对入学门槛有一定的尺度,避免面试给“人情分”,影响公平和生源质量。一旦理论课过关,在后续的复试中要加大复试的权重:不仅要看考生的初试成绩,还要综合考察考生的外语水平、专业实践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在一定的情况下,不能完全以考试分数论学生,对于具有专业特长、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考虑破格录取。在导师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不能为满足导师的招生指标和科研项目强行安排学生的研究方向。

二、改革课程教学,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一)调整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培养综合素质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应用理论的学习。因此,为培养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应采取专业课和选修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科专业基础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科研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重点在培养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在培养环节中,要加大案例教学法、研讨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只有这样,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构建合理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健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在助学金体系上,要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无后顾之忧,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资助工作。在奖学金评选体系上,要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分开设置不同的评选标准:对专硕的评选,除了要看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更要在发明专利、技术推广、项目应用等方面加大这些成果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只有制定出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才能对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也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工商学院“二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信号系统安全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