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异化

2020-08-13田雨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公共领域微博异化

田雨竹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社交范式。在此背景下,微博成为网络中大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公共平台。文章将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简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并分析微博作为公共领域异化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异化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ck)是用户通过关注可以分享实时短信息的社交平台。微博的出现使微博用户可以跨越地区与身份的限制,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发布文字、图片、视频。

公共领域是于上世纪中叶阿伦特提出,并由阿贝马斯补充发展成熟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大众对于公共事件发表舆论的空间。公共领域作为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领域对于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领域的特点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机构转型》一书中提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哈贝马斯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在公共领域之中发表意见。个体的人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中形成整体,而这些个体对于事物的发言的整体成为了构成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意见。在公共领域发表公共意见时,个体既可以摆脱自身职业以及身份的影响,也可以较大程度上不受制于各种公权力的法律法规约束。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是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表达仅仅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对于普遍利益的看法。也因此这种表达是十分自由的。在当代,哈贝马克思认为:“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

就以上这段文字来看,哈贝马克思所说的“公共领域”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元素,即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与公众场所。

公众指不受制于任何个人或者权利机构,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特征:普遍利益,超越单个人或某一集体的利益;自愿性,公众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

公共舆论指以批评意识为核心的、对公权力进行批评监督的公众意见。在这里公共舆论首先应该是公众的,而不是任何一个集体的或私人的意见。其次,公共舆论一定是批判的,其目的是以批判为手段达到对于道德监督甚至管理,比如:“重农主义者是具有政治批判意识的公众的代表。众所周知,他们最早起来捍卫市民社会的独立性,反对国家干预措施”。最后,公众舆论必须是理性的,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以批判性为核心的公众舆论思想。只有站在理性的角度才有可能对于公权力进行理性的批判,也才有可能形成理性的公众舆论。

公众媒介与公众场所指公众发表公共舆论的平台或地点。公关媒介与公共场所是公共领域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毕竟人是三维动物,需要有一个物化的平台或地点去发表观点。

就公共领域整体而言:“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领域”。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领域,那么公共领域的范围就要受制于国家与社会的范围。

就国家而言,公共领域的意义在于公众在公共媒介与公共场所发表对于公权力的批判。国家作为公权力会被公共领域约束。另一方面,公共领域的公众因素和公共媒介与公共场所因素必然会受到公权力的约束。所以公权力很有可能利用这点对于公共领域进行一定的约束。

就社会而言,社会本来就是相当复杂的概念,也是由很多不同因素堆叠起来的,而这些因素并不总是理性的。哈贝马斯将社会认为是相对于国家的私人领域,而公共领域的公众同样是由这些私人领域的私人组成的。而想要区别私人与个体是几乎不可能的,也只有在理想情况下私人才可能变成公众中的个体,即,自由地、为普遍利益说话而不考虑到任何私人利益。这同时也会导致公共领域的缩小。

在此理论视角下,是公权力以及个体的双重作用,导致微博作为公众领域的异化。

二、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就微博自身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而言,笔者认为微博具有构建公共领域的基本元素。

就公众而言,首先微博具有较为庞大的群众基础根据数据微博的活跃用户截止2020年3月份,微博用户人数达到了近4亿。这个规模虽不如微信以及qq等社交媒体多,但是微信等是熟人社交工具,而微博是作为陌生人社交工具而存在的。同时作为生人社交平台,微博具有很高的匿名性。微博的匿名性使得微博的用户得以摆脱原有的社会身份。面对一个微博账号时人们在大多数也无法判断对方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社会背景。所以微博用户具有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而同时在微博上可以出现公众为了普遍利益发声,以《昆山龙哥砍人反被杀案》为例,公众希望大众可以拥有较高的“正当防卫”的权利,希望可以放宽正当防卫的限制。正当防卫的限制是公众对于大众普遍利益的发生,正当防卫的限制并不局限于某个群体和某个人。这样的为普遍利益发声的事在微博上屡见不鲜。所以在公众层面上,微博是具有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的。

就公共舆论而言,微博上对于公权力也常常处于批评的状态,同时这种批评也是意在监督和管理公权力,防止公权力失控。以中国早期互联网生態为例,当时的互联网倾向于全盘批评中国政府的各项政策,以此可见在微博可能出现,公共舆论。

就公众媒介和平台而言,微博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平台,与微信等熟人社交平台不同,除了发在好友圈和自己可见的内容,任何人的发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任何人搜索到。而同时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注册微博注册微博,或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获得一个很难被追溯到个人的微博账号,所以在微博发言的人可以较少考虑公权力对于私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微博是具有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的,并且在某些事件上确实体现了公众在公共空间对于公权力的批评监督作用。也有评价称:“网络中公共领域加入了现实社会的复杂,建构了民主实践的社会现实意义,微博客让网络中虚拟的社群实现了某种虚拟的‘面对面交流,在网络的匿名、异质和多元的公告场域,达到了某种社会控制意义下的沟通理性。”

猜你喜欢

公共领域微博异化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