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路径探讨

2020-08-13孙文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变革,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需求日益扩大。面对当前各院校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双语教学等方面阐述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外包人才;人才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B059)

[作者简介] 孙文娟(1989—),女,山东博兴人,金融学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讲师、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122-02    [收稿日期] 2019-09-2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外包成为国际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不仅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与法制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几年来,一线城市开始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但该行业人才匮乏问题日益明显,为了满足企业需求,高等院校针对服务外包人才展开了大力培养战略。

一、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现状

1.企业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较高。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准入门槛较高。要求服务外包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了解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自身有着专业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这是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提出的技能要求。此外,人才应拥有良好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就业心态,为自己建立职业规划,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

2.高校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力度需要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竞争激烈。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从最初的接单到资源管理与技术实现,各环节中人力资源至关重要。2017年我國服务外包企业超过8950家,从业人员高达62万人,预计2019年企业总数将达到11470家,从业人数164万人。从中可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大量人才开始从事该行业,但很多企业会从国外引入技术性人才,人才来到企业后担任项目经理。可见我国缺乏高端行服务外包人才,这需要高校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力度[1]。

二、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市场意识,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高校是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来源地,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各院校教育观念较为传统。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课程设置,很难见到企业的身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无从得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案例,知识讲解停留在表面,服务外包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步入岗位。此外,学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不利于培养精通外包语言、外包开发流程的直通服务外包人才[2]。

2.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大培养力度。学科设置较为程式化,课程内容落后,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学校未创建实训基地,没有与企业联合提供实习岗位。虽然部分学校设置了模拟实验室,但大多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缺乏高水平师资队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高等院校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与教师技能培训方面无法结合业务需求去调整,师资知识体系老化,无法与企业相联系。特别是高水平服务外包师资队伍的缺乏,使学校服务外包专业得不到改善,课程模式无法创新。

4.人才外语水平较低。一般情况下,服务外包业务来自海外,这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语言能力需求。在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要求服务提供商与发包商展开实时沟通,准确为对方传递服务需求和业务调整。目前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不够理想,教师依然重视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不精通外语。大多数服务外包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只停留在书面上,无法实现与他人的口语交流。

三、我国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1.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建议高校在服务外包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课程内容,针对服务外包企业需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和服务外包实践教学相结合,确立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过渡到实践教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整合各方知识体系,引用北京联合大学的“3+3+4”人才培养模式,对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集中培养,采用四个课程模块,分三阶段予以实践。为提升服务外包人才数据处理能力,应对学生展开网络建设、MIS应用配置教学,使学生针对一般数据与专业数据有着相应的处理能力。为提升服务外包人才的IT服务能力,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服务外包综合实践”的机会,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外包项目管理、经济管理类群、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社科类群等教育内容[3]。

2.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高校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服务外包人才,其原因在于教学过程没有企业的介入,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无法在岗位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建议学校加强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创建双赢办学模式,并按照以下几点建议展开合作:(1)基于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学校与企业创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带来课程实训环节。学校模仿企业的实践环境,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2)建议学校吸纳服务外包企业的实训项目案例,构建案例资源库,引进高水平企业管理者担任实训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训讲解和创业教育。(3)建议学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创建咨询服务平台与科研平台,加强对专业师资的培养,创建高水平师资队伍。(4)基于市场导向,以校企联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制度作为基础,学生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工作,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加深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联系。

3.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从2008—2018年,一线城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从2.03亿美元增长到64.6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46.9%。面对这一发展机遇,高校服务外包专业教学中,高水平的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其教师队伍属于工程型队伍。建议高等院校改革服务外包教师培养机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要求,分层次培养教师。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前往合作企业参与实践,或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共同为一个服务外包项目进行课题研究。

截至2019年6月底,服务外包产业已累计吸纳就业1091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704万人。上半年,我国企业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4059.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424.7亿元,同比增长7.9%。面对这一发展态势,高校外包服务专业应改进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不仅要通过外语等级考试,还要提升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岗位实践提供帮助。建议服务外包专业对学生展开双语教学,并采取以下措施:(1)应用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交流与沟通能力;(2)定期举办英语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交流;(3)开展与海外学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吸引学生提升对外语学习的兴趣;(4)建议学校开展多元化文化教育,培养服务外包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尊重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使服务外包人才的业务洽谈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日益壮大,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该行业人才准入门槛日益提升,要求高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拓服务外包市场,熟悉海外服务外包业务项目流程,將其融入课程实践。从调整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制度、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实施双语教学等几方面入手,着力培养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期全面提升外包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卫红.新时代我国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88-90.

[2]任小芳.高校跨界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252-253.

[3]郑长虹.高校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188.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管理
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
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