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
2020-08-13肖宏伟
肖宏伟
广州市铁一中学的研学活动开始于2013年,研学课程突出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关注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坚持为了学习的评价机制。依托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目前已经形成“行读厦门,寻梦厦大”“弘扬长征精神,同筑铁英风采”“偉人故里,高峡平湖”“千年京华梦,万里研学行”等研学项目,还与德国、奥地利、芬兰、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交流研学项目,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研学活动。
一、基于课程目标的研学课程设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将“学”与“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室,暂别书桌,走向绚丽多彩的大自然,走向繁华变幻的大社会,走进实践创新的第一线,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和体验中增长知识,实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熏陶内化。这一课程目标与《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的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一致。
在活动课程目标设计上,明确本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安全纪律要求和文明礼仪要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规范意识,通过行前准备工作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有实地教学,如参观娄山关景区、遵义会议旧址,开展革命传统和长征精神的教育;调研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并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家结合织金洞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喀斯特洞穴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的讲座。又有丰富多彩的学生联谊活动,如走进贵州毕节实验高中,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们手拉手,大家围成一个同心圆,跳起当地的民族舞蹈,尽情感受民族大团结的温暖和幸福。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向毕节实验高中的同学们赠送了书籍和学习用品。在毕节,同学们还参观了广东援助毕节纪念馆——同心馆。通过这些交流和参观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
二、基于实践育人的研学活动设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正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到,在研学活动中渗透课程意识,将其作为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明确教育目的,坚持教育性原则,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真正做到实践育人。
“女生们先上车,行李排好队!”在广铁一中的研学团队里,学生们拖着行李从酒店出来,几个男生站在大巴旁,招呼同学们把行李排成一排,他们则负责把这些行李整齐摆放在行李厢内。“这也是实践出真知。”一名男生说,之前同学们都是自己放行李,所有人都挤在车下面,场面很混乱,既容易造成路面拥堵,也很不安全。于是他们便想出了这样的办法,并且自告奋勇充当“搬运工”。如此大团队的外出研学,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自律意识、团结互助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好的锻炼。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每10人为一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长要求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负责管理本小组每天的集合考勤、就寝检查、组织学习交流、检查研学任务完成情况,并协助带队老师安排住宿、分配就餐位置、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等。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通过每天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机会,创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研学价值设计
研学旅行通过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社会责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秀文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寓德育于学习活动之中,把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书本知识拓展到户外实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德育的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例如,“千年京华梦,万里研学行”研学活动的研修作业:我们为什么要去北京?这个作业的视野非常开阔和开放,同学们从人文、历史、科技、爱国等各个方面各抒其见。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研学评价设计
研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优点,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研学旅行活动的成果,更好地把学习与旅行实践结合起来,把校园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评价标准多维度、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等,促进研学旅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1. 评价标准多维度
在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指标方面,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任务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过程性评价中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对时间观念、学习意识、纪律意识、文明礼仪和团队意识等设计一些量化细则进行评价;任务性评价可以根据每天课题资料的收集、加工、分析和任务的达成度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参与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课程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研学报告和成果的展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研学旅行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指导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活动表现和能力发展给予“赞赏性”评价;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研学成果展示和自我反思给出“建议性”评价;学生本人和学习小组内部可以通过自我总结和分享学习成果和收获,对每一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变为评价者,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
3. 评价方法多样化
研学旅行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量化评价外,还可以在活动结束后,举办研学活动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摄影比赛、知识竞赛和建立研学活动微信公众号等后续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研学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满,研学活动的价值内涵体现的更加充分,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研学感受的更大平台。
学校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加大对课程开发的力度,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起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和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吸纳各种人才建立导师队伍,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