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标扣本?立足学情

2020-08-13蒙江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学情小女孩

蒙江恵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操作和适时调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充分借鉴和用好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上新课程改革的快车,越走越远,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终点。并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作为课例研究,谈谈我的教学尝试。

一、关注课标,找准教学重点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了解关键词和句子的表达作用;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学段目标为指南,我决定把《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再细看文本所处的单元位置,分别是由《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这几篇课文都应让学生细读品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适当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大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并不难,难是在于学生在体会人物的品质而缺乏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所谓品悟不深,难以震撼心灵。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把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作为重点写入教学目标,并在目标中明确表达。

二、指向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质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安排3篇课文 ,(出示图一)即《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慶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选材独特,选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则借物喻人,通过对故居樟树外形、生长特点和永保拒虫的香气的描写,来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黄河的主人》最突出的写法是环境的烘托和正、侧面描写结合的运用,借黄河的惊涛骇浪和乘客的谈笑风生来衬托艄公的勇敢机智和镇静机敏。同为写人,但写法各不相同,这不同的写法,正是本单元整合的着力点,也是言意兼得的生长点。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本单元的首篇文章,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写了小女孩儿三次遇到爱因斯坦,这三次交往可用“相撞”“相遇”“相处”三个词语概括。文中并没有提及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而是记叙了他与一个小女孩儿从相遇到相识直至相处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另一个角度反映爱因斯坦的伟大以及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拘生活小节的精神,从而表现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立足学情: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为了掌握学情,我依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了预习单。课始如何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眼里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设计了第一层次:自查资料,用一两句话介绍爱因斯坦。从预习的情况看,学生收集的材料比较肤浅。那么,怎么样让他在学生心目中如神一般的存在。我们想,课前材料的筛选非常必要。后来我们找到了杨振宁说的话,找到了霍金的评价,再后来找到了《环球邮报》面向全球的千年百位名人评选,以及“新华社华盛顿电”关于引力波的预言……在后来的试教中,们发现这些语言呈现在学生眼前,的确对学生产生强大的视听冲击力。我觉得这样的认知冲突,对于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应该说非常有帮助。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立在学生预习基础上的初读环节,我想通过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检查,了解孩子们的初读情况,并根据具体的学情,确定学生的真实起点加以指导。第二层次:自学字词,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新词,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以上词语中,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音圈出来,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怎么读才正确。根据“学生会的我们不交”的原则,把一些一类字及其相关词语剔除掉后,就只剩下三个词语“踱步、一撮胡子、一塌糊涂”。多次试教后呈现的状态,也证明这三个词语的确就是学生阅读的障碍。由这样选择字词指导的过程,我们团队悟出无论选什么字词一定是基于学生真实的学情,不是空穴来风。对于选定字词的教学,必须根据字音、字形或字义等方面的确存在的问题去突破,做到方法恰当,效果显著,杜绝随意过场。

第三层次是:自读课文,说说本文重点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几次相遇?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理清文脉环节,是直奔主题的。后来小结方法:抓住主要人物,概括出关键事件,就能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由这一篇学到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推而广之这一类文章尝试运用,体现了“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我们设计第四层次:自研课文,文中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书中做圈注,选择一处写在下面。通过完成预习单,我发现,孩子们能找出关键句子,但批注比较粗浅,在教学时,我在问题的设计上下了功夫,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1在世人眼里,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而在小女孩眼中呢?问题2为什么小女孩坚持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请默读全文,画出相关语句。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预设的问题,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生活不拘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受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以及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随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高林生老师说的:立足课标,准确把握学情;基于教材,选准教学内容;对接课堂,关注预设与生成,去扎实、丰实地教好语文。如果每堂语文课我们都能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点”,那么“生本课堂”就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学情小女孩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爱掐人的小女孩
爱因斯坦的梦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