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特征及需求预测

2020-08-13石静田文

中国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

石静 田文

摘要:本文利用1997-2018年重庆市消费统计时间序列数据,首先从各主要农产品消费占比和人均消费量的变动出发,分析了重庆市居民主要农产品消费结构的特征;再从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其居民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占比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分别利用指数平滑法中的简单模型、霍尔特线性模型、布朗线性模型、阻尼模型对各农产品时间序列历史近期数据进行验证,分别择优作为最终的预测模型,并对未来两年重庆市各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总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量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量进行预测,为重庆市制定促进或优化农产品消费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城乡二元;指数平滑法;预测分析

2018年5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并对每条措施确定了责任部门和牵头部门。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消费构成了居民最基本的物质营养需求。分析和掌握本市居民家庭农产品的消费结构特征及需求情况有助于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国民营养计划。此外,还将有助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制定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农产品消费政策,促进农产品消费。

1 重庆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特征分析

1.1总体结构视角

由于部分数据在2013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故本部分的分析主要针对2013年及以后。总体而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市居民农产品消费选择渐趋多元化,但膳食习惯决定了粮食(原粮)和蔬菜仍然是食品消费的主体部分;变化趋势上,当前居民在粮食(原粮)、油脂类农产品的消费量占比小幅下降,其他农产品消费量的占比小幅上升,但增速较慢;此外,居民在分类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呈现增长缓慢的趋势,且大部分高营养类农产品消费量低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规定的食物消费量目标。

从2017年重庆市居民人均各类农产品消费占比中可以看出,粮食(原粮)和蔬菜及菜制品占比加总已近七成,二者占比分别达到了35.77%、33.49%,远高于第三位次占比10.01%的干鲜水果类。事实上,从中国食物消费长期的历史发展变化来看,无论是追求温饱阶段,还是进入小康阶段,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总体都是以粮蔬为主,辅以适量的肉食、豆制品、水果等。与2013年相比,2017年重庆居民在粮食(原粮)、油脂类农产品的消费量在主要农产品中占比略微有所下降,其中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占比由2013年的39.95%下降为35.77%,下降4%左右;人均油脂类农产品消费量占比由4.01%下降到3.48%,下降幅度不足1%。其他农产品,包括蔬菜及菜制品、猪肉、牛肉、羊肉、蛋类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水产品、干鲜水果类等农产品人均消费量占比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加,但大部分漲幅在一个百分点以内。无论上升还是下降,其个中主要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蔬菜及菜制品、干鲜水果消费占比的提高,油脂类消费占比的降低更可能的原因是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一方面对于“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对于健康的追求,使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增大了对于富含维生素等的水果的消费占比同时也有意识地控制了过量摄入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油脂的摄入。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蛋奶制品、水产品、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农产品需求也随之增加,消费占比也有较明显提高。

1.2人均消费趋势

在分类农产品的消费趋势上,不管是主要食品的粮蔬农产品,还是肉类、水果类等辅食类产品,长期以来增长波动幅度都不大,这是符合变化规律的。先行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低消费层次农产品(粮食、蔬菜等)的人均需求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少的倒U型,最终趋于稳定。而高消费层次农产品(奶、蛋等)的人均需求则逐步增长直到趋于稳定。因此,伴随着重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元化的食品消费使得粮食(原粮)、蔬菜及菜制品的人均消费量出现下降趋势;肉类、蛋类、奶类等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则缓慢上升,详情见下表2:

再者,通过下表3我们可以发现:与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规定的食物消费量目标相比,2017年重庆市居民家庭在部分农产品人均消费量上还具有显著的差距,特别是影响蛋白质等高营养物质摄入的食品,如奶类产品,2017年重庆居民人均消费17.21千克,不及目标量的一半;此外蛋类、水产品、水果等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与目标消费量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主要与重庆市资源禀赋以及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整体上来看,重庆居民农产品人均消费量都呈现出“增长趋缓”的态势,但是基于“国民营养计划”的视角而言,奶和奶制品、蛋类及制品、水产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农产品的增长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1.3城乡二元视角

重庆作为一个包含大都市与大农村的直辖市,具有非常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其在农产品消费的长期变化趋势和不同农产品的消费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1]。其特征表现为,城乡居民大部分农产品人均消费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在蛋及蛋制品的消费上出现小幅下降,农村居民在粮蔬消费上有下降趋势;由于农村居民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大部分农产品城乡人均消费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趋于一致,不过由于增长速度存在差异,牛羊肉、奶及奶制品、水产品等高营养物质农产品,城乡之间人均消费量差距减小趋势并不十分显著。从表4来看,重庆市城乡居民在中低端农产品人均消费量上虽然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以较明显的速度缩小,而对于高端农产品的消费,城乡差距显著且短期内难有较大的改变。

2 重庆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分析

2.1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分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法,如果数据呈现水平趋势,一般用一次指数平滑值,而对呈明显线性趋势的数据进行预测时则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在一次指数平滑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如果数据具有二次曲线分布特征,则应该使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在二次指数平滑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

2.1.1 一次指数平滑法

为t时间的预测值, 为t时间的实际值,为t-1时间的预测值, 为平滑系数, 的取值为(0,1)。预测值具备递推性质,在递推过程中,平滑系数 以指数形式逐步递减,因此称为指数平滑法。

2.1.2 二次指数平滑法

2.2 对数据的预测

指数平滑模型存在四种模型,分别是简单、霍尔特线性趋势、布朗线性趋势、阻尼趋势。由于本文数据为人均年农产品的消费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而数据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趋势,故选取后三种模型进行比较[4]。用1997年到2015年的数据预测2016年及2017年的数据,而后将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选出最优预测模型。

2.2.1 最优模型的选择

通过SPSS25计量软件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之后,得出结果如下表5:

通过对上表5中2016年及2017年各主要类型农产品的霍尔特相对误差、布朗相对误差以及阻尼相对误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粮食(原粮)、蛋类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水产品、猪肉、牛羊肉、其他肉类及制品在使用霍尔特线性趋势模型进行预测时其相对误差的平均值更小;蔬菜及菜制品、干鲜水果类在使用布朗线性趋势模型进行预测时其相对误差的平均值更小;油脂类的预测则更适用于阻尼趋势模型。经以上分析我们已然确定所有类型的农产品在进行预测时所应采取的平滑指数模型。

2.2.2 重庆市居民农产品人均消费需求预测

根据以上所选择的最优模型,我们用指数平滑法中的霍尔特模型对粮食(原粮)、蛋类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水产品、猪肉、牛羊肉、其他肉类及制品的人均消费量进行预测,用布朗线性趋势模型对蔬菜及菜制品、干鲜水果类的人均消费量进行预测,用阻尼趋势模型对油脂类的人均消费量进行预测,得出结果如下:

受人口结构改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居民人均各类农产品消费量都将发生不同的变化。短期来看,重庆市居民人均粮食(原粮)消费可能出现小幅度下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粮食(原粮)消费可能出现增长,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则由2017年的204.43千克下降到2020年的189.98千克,下降了7%左右。此外,对于蔬菜及菜制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短期上升的幅度要明显小于农村居民,同时农村居民对一些中端农产品如牛羊肉、蛋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的消费量根据预测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城乡居民的预测消费结构特征变动明显:城镇居民在大部分类型的农产品人均消费上均呈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或保持不变;农村居民对于低端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在明显减少,对于中端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在显著提高,而对高端肉类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基本不发生变动或出现轻微的上浮。这个趋势恰巧印证了本文前面所说的,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2.2.3 重庆市居民农产品总量消费需求变动预测

《重庆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重庆将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2025年、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5%、75%,结合已有数据推算出2019年重庆市总人口将达到3150.51万,其中城镇人口2086.9万,农村常驻人口为1063.61万;到2020年重庆市总人口预计为320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约为2144万,农村常驻人口约为1056万。根据预测的重庆市居民人均各类农产品消费量和2019年、2020年人口结构推算出重庆市居民2019年、2020年农产品消费总量变动情况见下表7:

从上表7可以看出,全市居民农产品消费总量除粮食(原粮)外都将保持增长趋势,由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总量也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农村居民各类农产品消费总量增长趋势可能出现明显分化。例如,对于粮食(原粮)、猪肉,2020年的消费总量将比2017年消费总量分别下降11.15%、1.6%,而其他类别的主要农产品则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幅度。重庆市农村居民2020年对于牛羊肉、奶和奶制品的消费总量相比2017年将分别增长39.26%和20.6%,增长速度要远大于城镇居民的13.76%和7.98%,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向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靠拢。

3 原因分析

3.1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按常住人口算,2013年重庆市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279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3058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2017年重庆市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3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8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选择也趋向于多元化,而粮食(原粮)作为生活必需品具有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的特点,其消费量的增加幅度小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蔬果类、肉类等从能量摄入的角度来看对粮食(原粮)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也会对粮食(原粮)的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饮食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更加关注,对膳食营养和饮食均衡也愈加重视,注重主副食搭配、酸碱协调、干湿互补等,以确保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奶及奶制品、干鲜水果类等的人均消费量和总消费量所呈现出来的明显的增长态势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3.3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广和普及提高了农业资源的配资效率,农业产出也随之提高,可供消费的农产品总量增加;现代农业技术和交通条件打破了地域及季节的限制,例如温室大棚技术可以让人们享受到反季节的蔬菜,空运及冷链物流技术可以让内陆地区享受到鲜活的水产品及新鲜的肉类,各种杂交技术等也丰富了蔬果的种类。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消费总量也提供了更多类型的消费品种。

3.4  政策上的宏观调控

主要农产品消费总量的变动除以上原因外,还与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对食品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2010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把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作为物价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领域的财政补贴。同时,为活跃市场繁荣经济、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饮食质量,各级政府努力发展农业生产,重视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维持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稳定[5]。

4 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对比2013年与2017年的数据,分析重庆市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特征;再从城乡二元化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城乡主要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差异化特;紧接着利用SPSS25中所给出的其中三种指数平滑的预测模型——霍尔特模型、布朗模型、阻尼趋势模型进行了最近两年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比较,择出了每類农产品所适用的最佳模型进而进行预测、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于重庆市历年统计年鉴,由于官方暂未对外公布2018年度数据,故最新可得数据为2017年。本文只是以重庆市的数据为例,虽然数据量不大且部分数据年限较短,有其片面性,但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照.转型期我国农产品消费“三元结构”分析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0):33-37,50.

[2] 王红超,王红蕾.基于指数平滑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GDP预测[J].经济研究导刊,2018(7):1-6,29.

[3] 张秋悦.重庆市GDP值的趋势预测分析——基于指数平滑法[J].价值工程,2019,38(27):187-189.

[4] 张博文.选取SPSS中较优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的研究——以日照港为实例[J].商,2015(2):236.

[5] 王静怡,陈珏颖,刘合光.城镇化对中国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影响[J].农业展望,2014,10(2):64-70.

作者简介:石静(1993-),男,湖南衡阳人,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田文(1995-),男,重庆巫溪人,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发展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在外就餐与食品消费结构关系研究——基于南京城镇居民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