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2020-08-13崔建国汪云星
崔建国,汪云星
(1.阜阳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安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战略。在体育领域,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并于7月公布了首批96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2017年9月,安徽省体育局出台了《安徽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皖体产〔2017〕16号文件,随后确定了15个单位为安徽省首批共建培育体育特色小镇。鉴于安徽省地处我国东、西部之间,区域经济处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结合部,综合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体育特色小镇进行研究,一方面能基本反映我国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试图解决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安徽省和中西部地区,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现实帮助。
1 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基础分析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社会选择,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振兴乡村经济等层面的促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发展经验显示,体育特色小镇丰富的内涵属性,导致其建设必然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所以,对安徽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是研究其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建设的基础。
1.1 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环境
资料调查显示:近3年,安徽省全年安徽省GDP和居民人均GDP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两项指标经济总量的年平均增幅维持在7.5%和9.3%以上,远远高于全国6.1%和5.7%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19年实现全省GDP 37 114亿元、人均GDP 58 496元(折合8 480美元),略低于全国人均GDP 70 720元的发展水平[1]。可以看出,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迅速,具备迈进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为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储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见表1。
表1 全国与安徽省近3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安徽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逐年增加,但城乡差距较明显;从增长幅度来看,农村大于城市,有利益于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从增长速度来看,有逐年递减的趋势,符合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放缓、趋稳的态势。居民人均消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村人均消费总量明显低于城市,但人均消费增长速度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说明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群体在带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见表2。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标准: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7 380、15 777、25 035、39 230、76 401元[2]。安徽省居民收入属于中间收入组,接近中间偏上收入组群。可以看出,安徽省居民消费能力在逐年增加,对体育消费需求也必然增长,能为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
表2 安徽省近3年常住居民生活消费情况统计表
1.2 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政策依据
体育特色小镇隶属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所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所有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性、扶持性、约束性等文件政策,均适用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我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随后,国家各部委根据自身职责和职能联合或独立相继出台相关特色小镇建设政策文件,为地方政府落实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安徽省为贯彻落实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战略,2017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就安徽省发展特色小镇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作出整体规划,对特色小镇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做了具体要求[5],并就支持政策、保障措施及重点任务分工,做了详细阐述和规划[3]。随后,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发改委等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土地和经融扶持政策文件。同时,安徽省体育局依据国家和安徽省发展特色小镇文件,实时发布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相关文件政策,为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提供政策支持。
1.3 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
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4]。随着安徽省“体育强省”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的建设实施,安徽省加强了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逐年增加,体育社团组织和会员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在群众体育发展方面,无论是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次数还是体育活动参加人数都呈逐年上述趋势,充分展现安徽省群众体育健身基础良好和健身需求旺盛,见表3。
表3 安徽省近3年群众体育发展情况统计表
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资料调查显示,2018年末,安徽省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法人单位有2.14万个、个体经营户有4.41万个,从业人员共计31.86万人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总资产达872.07亿元。相比2013年末的调查数据,无论是产业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还是产业资产均取得了巨大发展。一方面证明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说明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5]。
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7年9 月,安徽省体育局公布了《安徽省体育局关于公布首批体育特色小镇共建名单的通知》(皖体产〔2017〕25号),确定了安徽省15个体育特色小镇共建单位,见图1。截止2019年底,已有蚌埠市蚌山区国际足球小镇、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池州市青阳县九华运动小镇、六安市金安区南山运动休闲小镇4个培育单位正式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可以看出,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图1 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地理分布图
2.1 政府理念与建设实践契合不够
安徽省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理念设计较为先进,提出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讲话的精神,通过机制创新,逐渐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但安徽省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中,政府理念与建设实践没有完全契合,存在部分问题:一是对于创新发展内涵的理解不够。创新发展要包括体育产业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创新、体育特色小镇运作模式创新、政策与制度创新等,通过创新实现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外协调。在具体的发展中,过于重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而对于政策与制度等创新关注不够[6]。二是很多地方政府从领导到具体办事人员的思维模式仍然短期难以根本改变。尤其是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对于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评价中,绩效评价是关键,服务评价仅仅是形式[7]。所以在实地调研中调查组发现很多地方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把这些责任落到实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对如何提高服务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三是仍然过分重视短期效应,对于如何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小镇建设,尤其是吸引一些大企业参与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非常积极,面对人才引进、人才支持、服务配套等积极性不高[8]。四是一些地方政府把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旅游开发对待,所作所为更多关注的是吸引游客,提高消费,成果共享这一根本理念被有意无意的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9]。
2.2 开发模式有待创新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看,开发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于原有的政治体系和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阻隔,而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物质条件,优化了政企关系,推进了我国制度改革的区域创新发展[10]。但是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很多深层次的困境开始显现,从表面看是经济困境或者是产业困境,但究其根源是开发区模式的困境,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身份虽然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过分的权利扩张不利于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导致开发区出现了可持续发展难以持续的问题,如果体育特色小镇仅仅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来吸引投资,则会象我国传统的开发区一样,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也是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发展中需要规避的问题[11]。但由于开发区模式在我国已经存在发展几十年,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其影响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消除。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安徽省一些地方政府能够坚持特色引资,但也有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申报和评估标准,仍然采取开发区模式,对引进企业进行租金补贴、税收补贴,甚至有3家培育单位的地方政府直接充当投资主体,不利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12]。传统开发区模式的另一个不利影响表现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多关注的是产业发展,社会功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几乎所有体育特色小镇都加大了公共体育服务投入,但这种投入多是为了申报成功或者通过验收的一种被动投入,政府和企业主动性的投入不够,也就是说,体育产业和公共体育事业的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13]。
2.3 复合型专业人才稀缺
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人才要素具有马太效应,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整体看,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技能型人才。体育特色小镇要创新发展,技能型人才是基础,特色体育产业涉及体育制造、大型赛事运营、健康服务、专项技能培训多个方面,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提高体育产业的生产效率,解决边际效益递减带来的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而且是对传统体育产业、体育产品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石。二是规划管理型人才。对于管理规划设计来说,特色小镇既不是一个地域概念,也不是一个传统的行政区域,如何在管理与规划设计中满足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需求非常复杂,管理规划型人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能够给予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等最有效的配置[14]。但从安徽省的实际发展看,由于体育特色小镇一般地处城乡结合部,缺乏地缘吸引力,虽然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人才,目前仍然有两个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认知。当前各级政府在人才引进时普遍关注的是学历与职称,对于技能型人才关注不够。对于体育人才领域,国家没有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只有运动等级,很难和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相匹配,例如宿州市砀山县梨都马术运动小镇想从国外引进马术训练师、珍贵马匹营养师,地方政府就缺乏相关人才政策,所有的开支都要由俱乐部承担,加大了企业负担。二是管理规划设计人才、体育健康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求相关人才对于体育健康领域和管理规划设计领域都比较熟悉,才能实现二者之间很好的结合,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是很少的,短期内无法满足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需求[15]。
3 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3.1 坚持政府引领,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供给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政府作为发起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原则等问题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不断发挥特色小镇的示范作用。安徽省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政府作为小镇建设发起者,首先要确立小镇建设的指导思想,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先进发展理念,做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顶层设计,倡导体育特色小镇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指导安徽省因地制宜的建成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体育特色小镇;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小镇建设的推动者,必须加强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制度创新落实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顶层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首先要明确职能边界,主要负责公共服务保障、公共物品供给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为“特色”体育小镇的要素聚集和体育产业的特色形成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物资基础,为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平台凝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忌出现传统开发区投入模式,政府一家独大、大包大揽,即可能增加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出现政府过度负债、过度房产化和同质化等等建设风险,同时也限制了市场主体应有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另外,体育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属性要求小镇要稳定、和谐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在关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区功能的构建,一方面明确社区治理主体、构建治理目标,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市场、社会、公众进行赋权,架构出符合体育特色小镇需求的主体关系,使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和社区形成新型协同共建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为小镇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16]。
3.2 强化市场主导,培育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无论是从发展过程还是发展结果来看,产业发展才是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因为只有当小镇体育产业凝聚成链、形成规模经济,才能带动体育产业的衍生产业、关联产业的聚集,为小镇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生产、生活,最终形成小镇闭环社会体系,推动小镇持续发展。所以,强化市场主导功能和作用,就是引导企业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引进企业有效投资,激发企业创造力和人们体育消费需求,扩大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高端供给,推动体育消费供给侧改革,实现体育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应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体育特色小镇,通过培育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形成小镇发展龙头企业、品牌产业,引领和带动体育产业的衍生产业、关联产业的加速聚集,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融合,推进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构筑坚实平台[17]。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在优化资源配置时应尽量考虑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工作协同发展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政府和市场应该相互协作,把公众需求与产业发展对接起来,引导市场资本进入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让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8]。
3.3 激发社会参与,拓展共建主体,弥补市场空缺
体育特色小镇“非镇非区”的建制属性,决定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一是鼓励社会投资机构和当地居民参与小镇的投资,能够缓解企业和政府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资金压力,同时通过当地居民土地流转入股参与小镇建设,即可解决发展企业的用地问题节约资金支出,同时也可以实现当地居民就地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二是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小镇建设,由于社会组织成员一般都是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构成,在体育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鼓励其积极参与,有利于解决安徽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短期存在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也能很好的填补由于政府和市场建设“失灵”的空缺,为小镇公共服务建设提供帮助[19]。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体育特色小镇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验收需要社会第三方的积极参与,无论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还是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组织和个人最能代表第三方作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和监督。在整个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参与,才能实现小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明确体育特色小镇内涵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切实解决存在的各种难题,保证体育特色小镇特色化、科学性、差异化发展,实现体育特色小镇旅游功能、产业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的有机融合[20]。
4 小结
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逐年提升,在体育强省、健康安徽和振兴乡村经济等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安徽省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具备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是基础,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发展方式创新是未来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