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信息监管体系探索与构建
2020-08-13余任重罗建平
余任重 罗建平
(三明市环境保护信息宣教中心, 福建 三明 365000)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的项目和工程,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措施和应急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饮用水水源污染时有发生,水源监管任务和能力的矛盾,水质安全风险隐患,水源保护区综合监管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饮用水水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1 三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明市辖区现有乡镇级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38个,各水源保护区基本处于偏远的郊外,开垦种植、垂钓游泳、垃圾倾倒、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水质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监管任务大,而监管人员不足和技术装备落后,往往鞭长莫及,疲于应付,难以满足监管要求。为此,在三明市东牙溪水库水源保护区,通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生物指示监测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无人机和遥感遥测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及其综合应用,探索并构建了市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监管技术体系模式。
2 水源保护区监管体系建设
2.1 天地一体视频监控
水源保护区基本处于距离城市较远的郊外或农村,大部分都位于崇山峻岭间,保护区面积较大且交通不便,现场监管不便且大量时间花费在路上,对于垂钓、游泳、破坏周边环境影响水质安全等违法行为很难监管到位,效率低,花费高,成效差。为此,需要构建天地一体视频监控体系,实现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立体的监控和监管,做到随时随地、实时、便捷地查看每个区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2.1.1 建立固定视频监控点
在进入水源保护区的主要路口,重要水域水面以及敏感区域布设固定的高清视频监控点,对保护区周边状况,可能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的垂钓、游泳等行为进行全天候的监控,视频信息将远程传送到相应的平台和移动端上。
在东牙溪水库水源保护区主要路口,坝区,取水口以及重要水域和敏感区设立了16个高清视频监控点,实现全天候对饮用水源地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监管人员可随时、实时、便捷地查看每个区域实际情况,对湖库生态监管和保护意义重大。同时视频监控数据可存储最近30天内的视频数据,随时供决策人员调阅和分析。
2.1.2 无人机巡航
固定视频监控点的点位和监控区域是有限的。当监管人员通过固定视频监控点查看,需要了解保护区更大区域范围的情况,或者有针对性地关注保护区某个区域现场情况,或者因交通不便,不方便到达的区域现场情况时,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航巡查。无人机巡航巡查的视频实时传回,弥补了固定视频监控点和监控区域有限的欠缺,灵活便捷,实时高效。
2.1.3 卫星遥感遥测
固定的高清视频监控点可以对特定区域进行监控,无人机的巡航可以更大范围、更大区域地对保护区巡查。但是,由于保护区面积大且大都位于崇山峻岭间,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如东牙溪水源地保护区面积180多km2,林地面积1.1万多公顷,对保护区内的开垦种植,破坏周边生态的违法行为还是难以发现和监管的。
为此,需要利用卫星定期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遥感遥测。在东牙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卫星遥感遥测,并对遥感遥测图片进行分析,通过对前后两次遥感图像数据解译,自动图像比对,查看疑似问题,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活动问题。
201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利用卫星对东牙溪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遥感遥测,通过系统的自动比对,发现保护区中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区域,图1中的(A)区域,为此,管理部门有的放矢对A区域进行监管,及时排除影响或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通过建立固定视频监控点、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遥测,构建和实现了天地一体多维的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的监控和监管。
2.2 监测数据挖掘应用
东牙溪水源保护区建有一座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对水体水质的理化指标进行自动在线监测,同时,监测部门每月还定期定点人工采集水样进行理化指标的监测和分析,监测项目多,数据量大,但是,不管是自动站的数据还是手工监测数据,数据分布于各类业务系统中,共享应用差,利用率不高,对数据的潜在价值挖掘利用不足,为此,通过提取分布于各业务系统中存量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从而发现数据的内在变化规律和趋势,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为水质的动态监管,水质安全的预警预测和综合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以2019年COD监测数据为例(图2),从数值上看,均达标。但通过将分散的数据进行进一步趋势分析后,发现5月份的数值突然增高,经分析,可能是流域周边还存在制笋作业废水进入水体,为此,相关部门可加大对流域周边制笋废水的监管力度,以减少对水源造成的污染。
图2 水质监测数据趋势
2.3 生物指示系统
目前,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测,不论是自动在线监测,还是定期采样的人工分析监测,基本都是对水质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其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快速、直接地反映水质的突发性污染事故[1]。
为了弥补理化监测的不足,在东牙溪水源保护区设置了2套水质毒性监测的生物指示系统。通过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直接、快速地反映水质毒性的变化,提高水质安全、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能力。
生物指示系统通过生物体斑马鱼和大型溞感知水体的毒性反应,利用传感器和高清视频采集摄像机,将信号传到控制主机单元进行分析计算,将计算的预警数据、图像和信息信号传输到远程的信息平台和移动终端,达到及时获取水质预警信息,对水体进行更加全面监测和完整的综合评价,确保了水质的安全[1]。图3为生物体斑马鱼和大型溞行为轨迹信息,图4为生物体斑马鱼和大型溞特征趋势,表1为模拟实测报警信息记录。
图3 生物体斑马鱼和大型溞行为轨迹
图4 生物体斑马鱼和大型溞特征趋势
表1 模拟实测报警信息记录
2.4 移动APP
天地一体视频监控信号,生物指示系统等数据和信息传输汇集到监控指挥中心监管平台上,实现了数据汇聚、数据存储、调阅查询、分析决策、应急处置等应用,同时,还开发了移动APP应用端,通过移动端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视频监控和水质监测等数据和信息,接收生物毒性监测的报警等信息,监管人员和监管部门可快速、准确、动态了解和掌握水源保护区现场的状况,水质数据、预警信号等信息,便捷高效。
3 结论
建立固定视频监控点,无人机巡航和卫星遥感遥测的天地一体视频监控,可及时便捷地了解和掌握水源保护区现场的局部或整体情况;生物毒性指示系统作为水质理化监测的补充,使水质监测及评价更加全面,提高了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对存量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进一步挖掘和应用数据的潜在价值,为水质的预测预警和综合决策提供依据参考。通过监控指挥中心监管平台建立和移动APP信息化技术应用,从而探索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可借鉴、可复制的水源地保护区综合监管体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