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南和实践路径探寻
2020-08-13沈志辉
沈志辉
(上海市松江一中 上海 201600)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课程与教学变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体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历来是德育的主阵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科德育”更具研究和实践价值.物理学科在科学、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本文期待能为高中物理乃至其他学科提供“学科德育”的实践路径.
1 高中物理“学科德育”的认知与实践现状
经调研与分析,高中物理教师的“学科德育”认知大致分为3类:
一是认为“学科德育”是语文、历史等人文类学科的事情,物理等自然科学类学科较难实施“学科德育”;
二是物理等学科的“学科德育”有其共性规律,但不知物理“学科德育”的特有价值如何体现;
三是有一定的“学科德育”认识,但缺乏系统认知.
“学科德育”实践现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教学中没有涉及“学科德育”实践,二是涉及了“学科德育”,但实施较为随意.
有鉴于此,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尚停留在“学科”+“德育”的散片化状态,其实践路径亟待开掘、建构与探寻.
2 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实践路径探寻
2.1 基于物理学科特点 开掘学科德育元素 研绘关联图谱
物理学科学习领域涉及学科基础、科学精神和学科情怀.但物理“学科德育”资源却散落在物理教学中的角角落落,为了更好实现与学习内容的关联.以“两纲”精神为指导,基于三维目标,通过基础调研、实证研究、专家研讨与实践检验,开掘了高中物理9个德育元素,并例举了相应观察视角如表1所示.
表1 物理学科学习领域中的9个德育元素
同时,对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立足高中物理沪科版4本基础性教材,对每一章节、课时和知识内容进行编码,勾连了“学科德育”元素与学科内容的对应关系,同时以章为单位,研绘了物理“学科德育”元素与学习内容间的关联图谱.以力与力的平衡为例,研绘的德育元素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力与力的平衡”德育元素图谱
2.2 基于图谱 编撰指南 提供“学科德育”的设计样式
德育元素图谱的建立为“学科德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路标.围绕这些关联图谱,以章节为单位,编撰了《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南》(见表2),重点关注了课型对象、目标和设计、过程和方法、实施和评价.该指南的制定,使得对教师进行“学科德育”实践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学科德育”实践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对“学科德育”的理解慢慢清晰、升华,在思辨中形成共识,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基于指南通过观课、议课、评课活动,“学科德育”在更多物理教师心中生根发芽.
表2 《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元素开掘与实施指南》——沪科版高中物理第五章“机械能”
2.3 基于指南 建立模型 架构“学科德育”的实施路径
在近几年的实践积累中,观摩与搜集、设计并实施了大量聚焦“学科德育”的教学案例.基于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南,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与比较,围绕中学物理“情境—探究—应用”的认知主线,聚焦开掘的9个德育元素,选定五星教学法为蓝本,建构了聚焦“学科德育”的设计模型.该模型关注教学的4个阶段,即“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知识—探究物理新知—融会贯通应用”,也关注富含德育元素的学习活动,即“多向对话、科学实验、习得感悟与实践创新”(见图2).学习活动与德育元素之间有着逻辑对应关系.
图2 聚焦物理学科德育元素的教学设计原理
2.3.1 模型内圈
模型内圈4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简单展开为: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当教学内容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时,更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激活原有知识.当教学中激活了相关的旧经验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的成就感和再学习的欲望.
第三,探究物理新知.基于科学探究学习物理新知,促进科学思维,养成探究意识.
第四,融会贯通应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学习者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能够学以致用.
学生在这一模型中的学习活动,与德育元素密切联系.表3明晰了模型与德育元素之间的关联.
表3 模型与德育元素之间的关联
2.3.2 模型外围
具体指模型的外围环境,可展开为:
第一,多向对话与“学科德育”.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观点,学习是一项对话性实践,包括与文本的对话(学科基础、学科理解)、与自己的对话(生命感悟与科技伦理)和与他人的对话(社会责任).
第二,科学实验与“学科德育”.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因此,科学态度与科学探究这两个德育元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
第三,习得感悟与“学科德育”.物理需要格物致知,需要在习得与发现中“悟理”.因此,德育元素中的学科思想是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四,实践创新与“学科德育”.探究新知的目的在于将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情景中去,借助物理概念与规律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与解决问题.并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
2.4 实践案例
提供“学科德育”可参照的设计范式——以“自由落体”为例.
2.4.1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体验“反应尺”,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渗透学习方法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设问引导、思考和体验,领悟自由落体的定义和条件,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和敢质疑的品质;通过DIS分组实验,在体验合作学习中理解自由落体的性质和规律,养成实事求是、勤于实践的意识;最后,在整理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引入情境进行分析,首尾呼应,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学以致用,也为今后更好地应用规律奠定基础.
2.4.2 “学科德育”在教学中的体现
第一,多体验,勤于练习,感悟中养成学习品质——“反应”时间不是一个定值.
充分利用“反应尺”的情景体验和后续小制作,在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及探究欲望,又使学生在体验中丰富学习经历,懂得“反应”时间绝对不是一个定值,感悟平日勤奋努力的重要性;领悟学习上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养成学以致用的优良学习品质.
第二,勤观察,反思质疑,思辨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挑战“权威”不是不可能.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铁球、纸片”等,学会观察,更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在思辨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思辨中感悟物理规律的发展是建立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之上的,在思辨中学会客观看待物理学家的贡献,“不以一眚掩大德”.
第三,勇探究,实事求是,合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实验“过程”不一定很完美.
通过DIS实验的进一步探究,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间的分工合作精神、探索精神;面对实验过程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可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与人和谐相处,增强团队意识,懂得在集体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2.4.3 本课时“学科德育”元素的开掘与教育实践
自由落体”一课中“学科德育”元素的开掘与教育实践节选如表4所示.
表4 “自由落体”一课节选
3 高中物理“学科德育”的阶段反思
本文基于实践研究,基于物理学科三大学习领域,从德育元素的视角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基于学科德育图谱,编撰“学科德育”指南,建构设计模型,生成实践案例.这一研究的使用去向有二,其一是为所有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学科德育”教学设计范式,其二为其他学科分享了一个“学科德育”实践的新思路.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毕竟这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还需做进一步的实践和再思考.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南与教学设计模型为高中物理提供了设计样式和路径,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执教者还需根据学情自行取舍,不必机械照搬.同时,物理学科有其特殊的概念和规律体系、研究方法与应用范围,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各具特质,不可简单照搬复制.此外,如何制定“学科德育”评价量表让“学科德育”评价成为可能,仍需做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