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019年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2020-08-13韦瑛
韦 瑛
(河池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河池 547000)
河池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边陲,畜牧资源丰富,羊的饲养量和出栏量常年位居全区前茅。河池市委市政府将“肉羊产业”列入全市“十三五”期间“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产业发展势头更是高歌猛进,“贷羊还羊”模式正在全市推广。由于养羊产业发展迅猛,从外地引羊数量增加,区域间羊只流通频繁,河池羊布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养羊业持续健康发展。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全面掌握河池市羊布病发生情况,2014~2019年对河池市辖区内11个县(区)139个乡(镇)养羊场(户)进行全面排查、采样、监测,对检出阳性病例及其同群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以期辖区内羊布病得到有效净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样品
2014年~2019年,对河池市11个县(区)1337个场点开展布病监测,共采集羊血清样品47062份。
1.2 检测试剂
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试管凝集试验抗原及布病阳性血清。
1.3 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的步骤及判断标准进行操作,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样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核。
1.4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检测样品数、阳性率、阳性病例分布及扑杀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河池市2014~2019年羊布病疫情发生及分布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布病监测情况
2014年~2019年,对1337个场点的47062份羊血清样品进行布病实验室检测,共检出个体阳性样品417份、群体阳性25个,平均个体阳性率0.89%,平均群体阳性率1.87%。2014年全市布病阳性检出率为0,2015年开始检出阳性病例,2016年个体阳性数及个体阳性率最高,此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分析原因是2015年开始河池市大力发展养羊业,需大批量从外地引羊,在个别疫病防控环节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促成了布病的发生,2016年疫情呈发展蔓延的势头,2017年开始加大了监测力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个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2.2 阳性病例分布及扑杀情况
2014年~2019年对辖区11个县(区)养羊场(户)进行排查、采样、监测,检出的阳性病例涉及17个县次、25个场点次,检出阳性样品417份,累计扑杀阳性羊及其同群羊共1431只。不同年份的阳性县数、阳性场点数、阳性样品数、扑杀数逐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阳性样品数、扑杀数的峰值出现于2016年,阳性县数、阳性场点数的峰值出现于2017年(见表2)。分析原因是2016年河池市羊布病出现发展蔓延的势头,检测出大量的阳性病例,对检出阳性羊及其同群羊进行100%扑杀无害化处理,稳定控制布病疫情;2017年起进一步扩大监测面,监测做到乡镇全覆盖,检出布病阳性病例分布的面比较广,通过采取落实扑杀制度、消毒制度、疫源追踪等防控措施,阳性病例检出率及分布点逐年减少,布病扑杀数也随之逐年减少。
3 结论与讨论
(1)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河池市羊布病在部分羊群中存在流行趋势,防控形势较为严峻。2016年以来个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说明河池市的羊布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2019年羊布病群体阳性率群为3.33%,还维持着较高的检出率,说明河池市羊布病还存在流行的风险,需要持续加强羊布病监测及净化工作。
(2)监测净化是布病防控最为有效的手段。目前河池市羊布病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布病排查、采样及监测工作方案,尽可能覆盖全市,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屯、屯不漏户、户不漏牛羊,扩大监测面、强化监测频次、及时扑杀阳性羊及其同群羊。通过开展布病监测净化工作,逐步实现11个县(区)达到净化标准。
表1 2014年~2019年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监测情况
表2 2014年~2019年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病例分布及扑杀情况
(3)检疫监督是控制布病疫情的关键措施。肉羊产业是河池市重要扶贫产业之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随着养羊产业迅速发展,大量从外地引种,羊只交易流通频繁,布病防控压力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切断疫病流入和扩散的渠道,从源头上预防疫病发生,实现全市羊布病的稳定控制。
(4)宣传培训是布病防控最经济、简明、有效的办法。河池市养羊模式以农村散养及小规模养殖为主,饲养方式落后,防疫意识薄弱,防控能力不足,给牛羊布病净化带来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养殖业主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使其认识到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布病的防控技术,进而实现布病防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