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观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2020-08-13赵芳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时段量表

赵芳霞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0 引言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具有持久而典型心境低落特点的精神障碍,近年来其罹患率不断攀升,引起了临床学者的高度重视。据研究数据统计,目前抑郁症在我国每年的罹患率为3%~11%,终身患病率为4.5%~17%[1]。重视加强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与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我们以200例抑郁症患者为例,重点探讨了内观认知疗法(Internal Cognitive Therapy)对该病的干预效果,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诊疗的抑郁症患者共2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以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的判断标准[2];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3]评分≥17分;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③基线资料不完整等。按照1:1比例随机归为两组,A组男/女58/42例,年龄18~43岁,平均(29.32±4.85)岁;B组男 /女 56/44例,年龄 18~42岁,平均(29.48±4.79)岁。将A、B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组接受常规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在为患者提供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倾听患者倾诉,适当安抚、鼓励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疑虑尽量第一时间解答等。

B组在上述条件下接受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根据《内观认知疗法指导手册》[4]对治疗全程做记录,治疗前通过心理测试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每日通过统一规定的环境与内容开展内观认知治疗,每日面接患者15~20 min,主要是了解患者的心理治疗进展,引导患者思考及回忆,并接受问题反馈等;治疗期间定期采取量表对其心理社会功能、抑郁症状进行评估。②环境方面,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独立且安静的病房环境,室内仅提供内观所需物品,如水杯、纸笔及桌椅等,患者在该病房内可静坐或躺卧,可饮水或如厕,禁止看手机、听音乐等活动。③内容方面,患者认真回忆事先协商确定的内观对象(如母亲、父亲及讨厌的人等)与内容,按照“进入场景-重温回忆(正性情感)-换位思考(负性情感)-自身领悟(非理性认知辨别)-矫正认知(非理性认知矫正)”的原则进行内观,在回忆某具体事件时,可以先回忆对方的付出、我的付出,再回忆我给对方造成的麻烦。每日内观约9 h,持续内观1周后给予认知总结。

1.3 评估项目

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5]、HAMD量表为参照,评估两组不同治疗时段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SDS量表、HAMD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与17个条目,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明显。

同时参照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6],评估两组不同治疗时段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共有36个条目(8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改善越显著。

1.4 数据分析方法

将此次研究的计数、计量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程序中处理,具体通过卡方与t完成检验,卡方检验结果输出显示为(%),t检验结果以()方式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段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SDS、HAMD量表测定值比较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的SDS、HAMD量表测定值较A组减分均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段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 分)

表1 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段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 分)

SDS量表 HAMD量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n=100) 6.28±1.03 4.27±0.59 19.83±1.43 8.32±0.79 B组(n=100) 6.32±1.08 2.09±0.34 19.90±1.49 5.35±0.27组别

2.2 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段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A组与B组治疗前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相差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B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A组均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段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分)

表2 A组与B组不同治疗时段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分)

SF-36量表维度A组(n=100) B组(n=10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机能 61.92±4.68 75.16±10.38 62.05±4.77 80.21±12.03生理职能 30.78±7.35 42.08±10.05 30.58±7.24 52.00±13.18躯体疼痛 26.81±7.56 45.80±9.46 26.79±7.48 55.93±10.45精力 58.33±8.25 60.25±8.16 58.40±8.18 66.02±10.25社会功能 50.56±7.95 60.48±10.26 50.47±8.02 75.98±11.54情感职能 20.67±5.48 36.15±3.99 20.71±5.52 42.91±4.82心理健康 45.98±6.58 63.27±8.27 46.02±6.44 72.08±9.42总体健康 10.52±5.43 51.49±7.91 10.58±5.28 60.89±10.02

3 讨论

抑郁症是目前国际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7-8],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缓、记忆力降低等,加之病程迁延、症状持久,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药物治疗仍是当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常规支持性心理治疗虽然能够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病情,纠正不健康的情绪与行为,但杨玉婷[9]研究发现上述方法效果仍不够理想。因此,近年有学者提出对抑郁症患者开展内观认知治疗,经研究实践证明,该疗法对改善抑郁症状有积极意义。

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而内观认知疗法能够转变这一不理性认知,引导患者正视现实,使患者的思考方式与内容更适应真实生活[10]。本研究以近年收治的200例抑郁症患者为例,对内观认知疗法的实施效果做了相关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B组患者经此治疗后SDS、HAMD量表测定值均显著降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A组也有显著的改善,该几项数据均证实了内观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实施可行性,与上述研究论述的观点也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内观认知疗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时段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问题吗?
西藏文物 迎来大修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