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

2020-08-13崔文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评测脑梗塞满意率

崔文华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温泉分院 康复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各种因素对脑内动脉的长期持续作用,导致脑内动脉发生狭窄或闭阻性病变,使脑组织血氧供应异常而造成的一组脑血管疾病[1]。该病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等特点,虽经及时规范救治后可提高存活率,但易导致肢体偏瘫,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因此,重视恢复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尤其重要。本研究中,我院尝试对部分脑梗塞患者实施系统康复训练,以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较满意,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此次所选60例脑梗塞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诊治疗,纳入标准:①由头颅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②患者及家属已签字同意进行研究。排除标准:①伴其他系统疾病;②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等。按照1:1比例随机归为两组,A组(n=30)男/女17/13,年龄46~75岁,平均(62.35±4.82)岁;病程 13~58 d,平均(34.61±3.96)d。B 组(n=30)男 /女 16/14,年龄 48~75岁,平均(62.85±4.93)岁;病程 15~60 d,平均(35.03±4.28)d。将 A、B 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组接受常规基础训练,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练习体位转移、步行训练,练习髋(肩)关节外展与内收、屈膝与屈肘等动作。

B组在上述基础接受系统康复训练,按照“良肢摆放-坐位-站位-行走”的顺序,循序渐进,进行阶段式练习,具体措施如下。

①良肢摆放练习:协助患者完成良肢位的摆放动作,练习时,上肢肩胛骨维持向前的姿势,肘、腕部正常伸展,并屈曲下肢的髋部及膝部。训练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患侧肩部,以免受压造成损伤。

②坐位练习:在患者肌力达到Ⅱ级、健肢可正确协助患肢活动时开始,先将床头摇高,协助患者坐于病床上,再逐步离开病床,协助其坐于轮椅上,首次练习时间约5 min,此后适当延长,每日练习30~60 min。

③站位练习:在肌力评级为Ⅲ级时开始,为防止患者跌倒,首次练习站立时应在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站立时间由1 min逐步延长至15 min,且家属及护理人员在该过程中逐渐减少支撑力[3]。此后鼓励患者在支撑物辅助下自行练习站立,并向徒手站立过渡。

④行走练习:在肌力评级为Ⅳ级,或患者可持续30 min徒手站立时开始,练习的关键是患者在护理人员搀扶患侧下练习行走,通过内侧腿对其患肢进行向前拖带移动,且行走过程中,中心应偏移向患者健侧,并做好相关防跌倒措施。

1.3 评估项目

采取自制的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训练工作的认可度。同时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BI)以及Fugl-Meyer(FMA)评分,评估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两项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理想[4]。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训练阶段的BI指数及FMA评测结果

训练前使用BI指数及FMA评测,两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tBI=0.158,tFMA=0.030,P>0.05);但训练后,B 组的BI指数及FMA评测结果较A组增分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4.769,tFMA=3.579,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不同训练阶段的BI指数及FMA评测结果( , 分)

表1 两组不同训练阶段的BI指数及FMA评测结果( , 分)

BI指数 FMA评测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A组(n=30) 32.76±7.53 62.88±5.49 53.85±8.74 62.79±6.57 B组(n=30) 32.45±7.62 70.21±6.38 53.92±8.80 69.52±7.93 t 0.158 4.769 0.030 3.579 P 0.444 0.020 0.489 0.034组别

2.2 两组经问卷调查统计的服务满意率

B组经问卷调查统计的总服务满意率为96.67%(29/30),较A组的76.67%(23/30)提升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经问卷调查统计的服务满意率[n(%)]

3 讨论

据资料统计,目前有60.0%~80.0%的脑梗塞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口角歪斜以及肢体偏瘫等后遗症,且其中超过15.0%存在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5]。对于脑梗塞伴肢体偏瘫的患者,防治措施应不单单是限于常规的药物治疗,积极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也十分重要。有资料指出,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能够避免肌肉萎缩或变形,在某些条件下还可增强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6-7]。

中枢神经系统在受损后的一定时间内仍具有可塑性,在该时期实施康复训练,能够通过一系列有序、科学的动作刺激某些蛋白基因表达,帮助大脑损伤区重建功能环路,进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以60例脑梗塞患者为例,重点探讨了系统康复训练对其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根据患者肌力评级结果,分阶段进行良肢摆放-坐位-站位-行走练习,结果显示,B组经此训练后的BI指数与FMA评测结果较A组均更明显,并且该组患者对训练工作也更加的认可,总服务满意率达到96.67%,与上述研究观点大致吻合。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是结合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而制定的,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相对更贴合患者的肢体康复需求,因此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其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且训练工作获得患者的认可度相对更高,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评测脑梗塞满意率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攻坡新利器,TOKEN VENTOUS评测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Canyon Ultimate CF SLX 8.0 DI2评测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