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8-13李鹏
李鹏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在对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四肢骨折是极为常见的骨折现象,并且具有极高的发生率。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跌坠等,都是导致四肢骨折的重要因素[1-2]。在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骨折部位固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3]。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选自我院骨科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接受诊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60例参与实验研究,针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给予微创接骨板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特选自我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接受诊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60例参与实验研究,根据患者到院接受治疗时间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n=30)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6.8±11.2)岁,骨折类型包括:6例胫骨下端、10例肱骨骨折、8例中股骨远端骨折、6例桡骨骨折;而实验组(n=30)则采用微创接骨板联合中医治疗,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65岁,平均(45.2±10.5)岁,骨折类型包括:7例胫骨下端、11例肱骨骨折、5例中股骨远端骨折、7例桡骨骨折。将以上两组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为:选取骨折处外侧10~12 cm的位置作为本次手术的切口点,纵行切开。为患者清理骨折处周围软组织以及淤血后采用持骨器将患者发生骨折处的两端位置给予解剖复位治疗,同时将骨膜进行剥离。对于患者发生骨折的位置外侧利用三抓固定器固定钢板来加以固定,随后单钻钻孔,并对钻孔的深度测量,加以螺丝钉固定。
实验组患者给予微创接骨板联合中医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术前对患者给予腰麻或是全麻,随后在C臂X线的指引下将患者骨折处行3 cm左右的小型切口,经过内固定术将其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治疗。同时将骨膜外深筋膜与骨膜之间进行分离,经过患处皮下组织,通过逆行插入的治疗方式经过组织隧道将患者发生骨折处安放胫骨远端或是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最后选取自攻螺钉通过小型创口在发生骨折的近远端位置进行加压并固定,依次缝合创口。术后,可为患者给予一些中医治疗,例如:初期为其服用新伤续断汤或者是肢伤一方,到中期时则给予接骨丹或者是肢伤二方,直至后期,则给予患者健步壮骨丸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经过治疗患者屈伸活动正常,患处关节可外展且无痛感视为优;经过治疗患者屈伸活动度受限,有轻微的痛感视为良;经过治疗患者屈伸活动度丧失10%~30%,关节活动能够感觉明显痛感视为中;经过治疗患者关节无法屈伸,骨折处无法愈合且出现持续性痛感视为差。总疗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并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观察指标数据经由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其中治疗效果以(%)表示,应用χ2检验,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数据则以()表示,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经过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对比
经过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对比( )
关节肿胀指数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30 6.23±1.44 4.74±1.23 3.26±0.25 1.43±0.34实验组 30 6.27±1.23 3.03±1.04 3.26±0.26 0.43±0.08 t 0.116 5.815 0.000 15.681 P 0.908 0.000 1.000 0.000组别 n
3 讨论
爆裂性损伤其中之一便是四肢骨折,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特征其软组织、骨骼以及肌腱等出现多重性损伤,而发生损伤的区域供血情况异常,导致患者受到感染或者是坏死情况加重,形成继发性损伤[4]。临床中治疗此病患者的风险性偏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偏高。因此,治疗四肢骨折患者首要目的便是加速患处康复,对其骨折处加以固定,确保患者患处能够最大程度上技能恢复[5]。
临床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常规方式为内固定治疗,然而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而给予微创接骨板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6-7]。此手术的主要理念便是放置患者骨折端完全暴露,同时以小型切口来保证骨折碎片的活力,随后通过生物学环境从而增强患者发生骨折位置的愈合疗效。该手术方式存在一定优势:接骨板稳定性更高、解剖型设计更加科学、无骨皮质要求、疼痛消失时间快、小腿肿胀减轻较快等,同时可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关节僵硬以及肌腱粘连。治疗后给予患者有效中药进行治疗,可加速患者康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经过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给予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