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育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2020-08-13雷荷仙段俊红任明晋蒲翠敏吴高奇
雷荷仙, 段俊红, 侯 芳, 任明晋,郭 靖, 蒲翠敏, 杨 帆, 吴高奇
(1.铜仁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3.贵州铜仁厚聚农业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贵州 铜仁 554300)
肉牛育肥及屠宰性能一直是相关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肉牛育肥及屠宰性能受多因素影响,如品种[1-3]、饲养方式[4]、饲养水平及饲料添加剂[5-6]等。日粮精粗比是影响反刍动物营养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精粗比可以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反刍动物生产性能[7]。思南黄牛[8]作为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一直被当地政府重视、保护和开发利用,自“内推外引”良繁工程实施以来,思南黄牛的肉用性能得到极大的改良和提高,但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饲喂方式,思南杂交肉牛的肉用性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按照“良种、良法、良料”配套的要求,笔者等以西×思×安杂交肉牛为试验牛,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思南杂交肉牛育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旨在探明适合思南杂交肉牛的最适日粮精粗比,以充分发挥思南杂交肉牛的肉用性能,达到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也为肉牛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思南杂交肉牛:由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提供。
试验所用日粮除参照《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外,还充分利用当地现有饲料资源。日粮由基础精料(配方:玉米65%、麸皮8%、豆粕9%、菜籽饼8%、碳酸氢钠2%、碳酸氢钙1.5%,石粉0.5%、食盐1%,预混料5%;营养水平:干物质86.7%、粗蛋白13.16%、钙0.96%、磷0.55%,消化能12.68 MJ/kg)和粗饲料组成,粗饲料为青贮料、青料及酒糟(按4∶1折成干物质)。饲喂日粮的种类、质量及重量均一致,饲料干净卫生、无霉变。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选择12头12月龄体重一致、健康良好的西×思×安杂交肉牛,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3头,A、B、C、D饲料的精粗比分别为3∶7、4∶6、5∶5、6∶4。每头试验牛每天定量饲喂6 kg日粮(以干物质计),饲喂3次,分别在8:00、16:00、22:00进行,前2次均量饲喂,饲喂量共占整天饲喂量的80%。试验时间为2019年8月1日至12月12日,时长135 d,其中预试期15 d,试验期120 d。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一致,试验前用伊维菌素(按0.2 mg/kg体重计)对试验牛进行驱虫、健胃;试验期间保证充足新鲜的饮用水,每天清扫牛舍,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1.2.2 育肥性能指标测定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分别对试验牛饥饿24 h后进行称重记录;每次饲喂日粮进行称重和记录,饲喂2 h后,及时收集料槽内剩余的残料称重记录。
1.2.3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 试验期结束后,从各试验组中选择1头中等体重的牛饥饿24 h后测屠宰前体重,屠宰后记录肉牛胴体重、净肉重、骨重。
1.2.4 肉质指标测定 肉牛屠宰分割后及时取样,检测各组样品肉质指标:肉色测定采用比色板法;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在12~13胸肋间的横切面处进行测定;滴水损失率测定、蒸煮损失率及嫩度测定均按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 821-2004)进行测定;牛肉等级按我国牛肉质量分级标准(NY/T 676-2003)13块分割肉4个档次划分法进行牛肉分级。
1.3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7整理数据,用IBM SPSS Statitics对不同试验组间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育肥性能的影响
2.1.1 日粮采食量 从表1可知,总采食量、采食率、日采食量均以C组最高,分别为788.62 kg/头、97.36%、5.84 kg/头·d,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D组次之;A组最低,其总采食量、采食率、日采食量分别为745.44 kg/头、92.03%、5.52 kg/头·d,均显著低于C组和D组;其余差异均不显著。
表1 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思南杂交肉牛的育肥性能
2.1.2 增重 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以C组最高,分别为190.66 kg/头和1.41 kg/头·d,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其次是D组,分别为165.42 kg/头和1.22 kg/头·d,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最低,平均增重比B组少15.67 kg/头,平均日增重少0.11 kg/头·d,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料肉比为A组>B组>D组>C组,依次为5.78、5.26、4.69、4.14,其中C组与A组和B组间差异显著,D组与A组间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
2.2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2.2.1 胴体重及屠宰率 从表2看出,宰前活重以C组最重,其次为D组,C组较D组重24.89 kg/头,D组较A组和B组分别重40.77 kg/头和29.07 kg/头,差异均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在胴体重和屠宰率方面,4个试验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均以C组最高。
2.2.2 净肉率 净肉重以C组最重,为226.51 kg/头,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D组次之,为197.25 kg/头,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最少,为162.01 kg/头,比B组少12.62kg/头,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净肉率的趋势与净肉重相同,以C组最高,为51.48%;D组次之,为47.51%;A组最低,为43.27%;4个试验组间差异显著(表2)。
2.2.3 肉骨比 骨重以C组最重,其次是D组,前者较后者重1.75 kg/头,二者间差异显著;D组较A组和B组分别重3.14 kg/头和2.45 kg/头,差异均显著;A组和B组间差异不显著。肉骨比以C组最高,为9.31,其后依次是D组、B组和A组,除C组显著高于A组外,其余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表2)。
表2 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思南杂交肉牛的屠宰性能
2.3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肉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肉色评分以A组最高,为3.95分;C组最低,为3.58分;A组和B组的肉色评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的牛肉颜色较C组和D组深。眼肌面积以C组最大,为147.25 cm2;D组次之,为144.70 cm2;A组最小,为134.47 cm2;C组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C组和D组显著大于A组和B组,B组显著大于A组。背膘厚以C组最厚,为3.59 cm,显著厚于A组和B组;D组次之,为3.26 cm,显著厚于A组;A组最薄,为2.73 cm。滴水损失率以A组最高,B组次之, C组最低;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和D组,其余均不显著。蒸煮损失率以A组最大,达32.30%,显著大于其他3组;C组损失最小,为26.78%,显著低于其他3组;B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剪切力以A组最大,为3.45 Pa,显著大于C组和D组;B组其次,为3.26 Pa,显著大于C组;C组最小,为2.62 Pa,显著小于其他3组。
表3 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思南杂交肉牛的肉质
2.4 日粮精粗比对思南杂交肉牛牛肉等级的影响
从表4看出,优质以上的牛肉C组占比最大,为68.35%;D组次之,为60.64%;A组最低,为44.25%。普通肉的占比与优质以上的的趋势相反,A组最大,为55.75%;B组次之,为48.37%;C组最低,为31.65%。
表4 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思南杂交肉牛各牛肉等级的占比
3 结论与讨论
育肥性能是肉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指标,关系到肉牛出栏体重、屠宰性能及肉质等,与经济效益显著相关[9]。日粮精粗比可改变日粮的理化性状,使日粮口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反刍动物的采食行为及对饲料的利用[10]。总采食量、采食率及日采食量均以精粗比为5∶5的最高,且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7和4∶6的日粮处理;精粗比为6∶4的次之。由此可见,随着日粮中粗料或精料比例的增加,均可引起肉牛采食量的减少。
日粮精粗比为5∶5处理的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料肉比最显著低于精粗比为3∶7和4∶6的日粮处理;高粗比最大组(3∶7)的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均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5和6∶4处理;高精比日粮组(6∶4)的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5处理;料肉比高于精粗比为5∶5处理,差异不显著。说明,日粮中粗料或精料比例过高,均可影响到肉牛瘤胃发酵,从而影响到肉牛的消化代谢[11-12],最终影响到肉牛的生长。
屠宰性能是衡量日粮营养水平的重要依据[13]。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重及肉骨比精粗比为5∶5的日粮处理均高于其他3组处理,而高粗比或高精比的日粮组各指标均有所下降,此为在品种和其他管理方式都一致的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肉质的好坏直接表现在肉的嫩度和口感上。系水力是保持肉的嫩度和口感的关键指标,滴水损失率是间接反映肌肉系水力的指标,滴水损失率越大,系水力越小,两者间呈极显著负相关[14],常海军等[15]指出,随着蒸煮损失率的增大,肉的亮度、黄度增加,红度减少,剪切力和pH先增后减。试验中,精粗比为5∶5的日粮处理的肉色评分、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及剪切力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其他3组处理,表明精粗比为5∶5的日粮处理的肉质嫩度和口感优于其他3组处理;高粗比或高精比日粮组的各相应指标均有所增加,表明肉质嫩度和口感有所下降。因此,4个试验组中,日粮精粗比为5∶5处理的眼肌面积最大、背膘最厚,优质以上肉牛占比最高,高达68.35%,普通牛肉占比最低,而高粗比或高精比日粮组则相反。
综上,4个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思南杂交肉牛的育肥及屠宰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各指标,以精粗比为5∶5的日粮为最适比例,高粗比或高精比的日粮均可对思南杂交肉牛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