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戏曲演员的自我修养
——以莆仙折子戏《彦明嫂出路》为例

2020-08-13刘天惠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折子戏表演者弘扬

刘天惠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福建莆田 351100)

戏曲作为艺术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莆仙折子戏作为其中的代表,通过方寸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展现出传统地方戏曲独有的艺术魅力。而在折子戏的背后,凝结着老一辈折子戏演员艰苦奋斗、潜心表演的优良职业操守,这种精神对于当代的戏曲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都具有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一、莆仙折子戏《彦明嫂出路》概述

《彦明嫂出路》是莆仙折子戏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李彦贵之妻在其夫进京赶考之时,为了解救小叔,不畏艰难,徒步京师,鸣冤求告的故事。在简单故事讲述的基础之上,戏曲表演者通过折子戏独有的曲牌“淘金令”“前腔”等,将女性的柔美和刚烈表现得恰如其分;其唱腔时而古朴典雅,时而缠绵悱恻,配之以旦角独特的手部、肩部和腿部的动作,向广大读者复原了古代一位性格温良淳朴、内心刚正不阿、一心为小叔申冤的形象,任务塑造栩栩如生。

不仅仅是折子戏演员多年来在舞台上锤炼的基本功,还包括折子戏中所运用到的道具——伞。这一普通的道具,在折子戏中幻化出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托手伞、拼手伞、扣手伞和搭肩伞等,道具的应用,让原本只是单纯的舞台戏曲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艺术形态,甚至在折子戏发展到如今的阶段,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音乐元素,让传统的艺术形式迸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折子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典型代表作品,不仅是折子戏作为地方戏曲本身所具有的强大魅力,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演员们十年如一日的打磨技艺和舞台表现形式,正是他们长时间的投入和付出,和最终在舞台上精彩的呈现效果,才让这一地方性的戏曲形式更加被国人所认同。比如折子戏的代表人物、戏曲“梅花奖”得住王少媛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的效果,对于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把控,甚至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比如像表演中的“扫地裙”动作,为了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王少媛在日常的练习中其所用的裙褶可以达到两三尺。繁复的裙褶也没有阻碍舞者基本的动作表演,反而与她细腻的蹀步完美配合,使得裙摆在演员的脚功踢动下,远远看起来像一朵朵莲花绽放,有种梦幻般的美感。这种高超的表演艺术技巧,在如今的部分折子戏中也有所呈现,展现出了老一辈艺术家在追求艺术道路上巨大的付出和高度敬业的职业操守。

二、青年戏曲演员如何传承和弘扬折子戏艺术

艺术的弘扬和传承离不开青年演员的努力,折子戏经过长时期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表演范式,在新时期弘扬这门艺术,最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喜爱戏曲的青年演员。当然,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流行艺术的大放异彩,传统戏曲正在式微,其受众市场在极速萎缩。挽救和弘扬这门艺术形式,必然离不开青年演员的努力。

(一)要在表演实践中掌握唱腔和动作范式

戏曲表演兼具演唱和舞蹈两种艺术形态的特征,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作为青年戏曲表演者而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唱腔技巧和动作范式。通过肢体化的动作表达和演绎,形象地反映出舞者内心的情绪情感和波动,以带给观众强烈的感情共鸣。其实不仅仅是折子戏,包括其他省市的地方戏曲,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属性,戏曲作品呈现要想实现主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除了本身应该具备丰富的民族内涵和精神底蕴、艺术审美特性之外,还离不开规范的动作结构,因为动作结构关系着整个戏曲作品的呈现方式,直接决定着戏曲动作的组织、编排和衔接,这些排列方式必须要遵从一定的戏曲艺术创作规律,否则就无法带给观众以强烈的审美体验。

因此,作为青年戏曲表演者,要投身表演实际,在日常排练动作时,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而非只是对动作的复制和表演,真正把自己当成戏曲中的主角,实现动作和情感流露的相互融合。同时,要注意锤炼自身的基础能力,包括入戏能力和情感的拿捏,我们同样以《彦明嫂出路》为例,戏曲中的彦明嫂是一个内心善良、不甘屈辱和污蔑的形象,演员必须将自己代入故事情节中,在情节中加深对彦明嫂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这样才有可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于折子戏表演者而言,不同的折子部分是没有明显的衔接和过渡的,因此就需要表演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让自己即可抓住人物的情感内核,完成人物本相的塑造。而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在实践中大量进行练习。

(二)要善于从民间戏曲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比于老一辈戏曲表演者潜心表演、艰苦奋斗的精神,青年一代表演者在创新意识和能力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戏曲文化时,同样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戏曲形式的精髓。对于莆仙折子戏而言,虽然其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感,但是其表演素材来源非常之窄,成型的作品也屈指可数,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必然不利于这门艺术的长远传承和发展。

因此,青年表演艺术家要积极走出去,通过外出表演、同辈交流、参观学习等多种途径,广泛吸收不同类型戏曲艺术的精髓和表演特长,拿为我用。并将所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艺在舞台表演上进行融合,创新动作的形态,赋予传统戏曲表演以全新的内容和时代新意。从中可以看出,民间层面的创编具有非常必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补充传统折子戏或是戏曲形式中已经不适应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部分。另一方面,还应该在舞台布景和道具应用等方面,保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凡是有利于发扬光大这门艺术形式的因素都可以借鉴和吸收。

(三)要善于从多元化文化中进行融合

时代在进步,戏曲艺术也面临着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机遇,随着我国文化政策的日益开放,包括民间音乐、地方性舞蹈、流行艺术等在内的诸多流派艺术百花齐放,整个社会的艺术文化氛围更加开放、融洽和包容,并且不用的流派也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体系特色。这一状况也给不同艺术之间实现交融和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因此作为青年戏曲表演者,要充分借鉴舞蹈动作形态,虽然戏曲和舞蹈是两种艺术体例,但是彼此之间也存在相似的地方。因此,青年要有兼容并蓄的思想,坚持一切有利于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因素都吸收过来,在表演形式、艺术内涵、舞台表现力以及演员的自我修养方面,实现更大的进步和推陈出新,真正让戏曲艺术走进人们的心中,而非停留在表面上的演绎。在此过程中,青年演员还应该加强艺术的创新力度,折子戏与其他戏曲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它有“虚”的成分,体现在肢体动作表现力和唱腔的处理上,虚与实完美结合,比如在蹀步的处理上,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动作“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别致,并在此表现过程中向观众传达传统文化韵味。

三、结语

莆仙折子戏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分支和流派,经过数代表演艺术家的经典演绎,已经成为地方戏曲的重要艺术代表,其鲜活的艺术特色和极强的生命力对观众产生了极强的震撼性。本篇论文以《严明嫂出路》为分析对象,阐述了折子戏创编的民俗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结合当代戏曲演员的现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传统戏曲艺术文化,不仅需要在艺术本体上做出优化和完善,作为这一表演的重要载体,青年戏曲演员还应该持续不断的加强思想建设,从内心身处增强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可度。同时,还应该潜心钻研和实践,在表演层面不断创新,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真正将包括折子戏在内的所有戏曲艺术发扬光大,促使中国民间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折子戏表演者弘扬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弘扬《国风·秦韵》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黄梅戏生行折子戏导演创作有感
手称扑克
折子戏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