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时尚化创新 *

2020-08-13张媛媛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室内装饰中式材质

张媛媛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对物质乃至精神的追求也是与日俱增,在时尚的前沿一展风采已成为很多行业引领潮流的标准。时尚,“时”乃时下,即在当下的特定时间段;“尚”乃高尚、崇尚,超越尖端。追本溯源,“时尚”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早已超越了空间装饰的表象特征,更多是体现在使用者对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精神范式的革新上,从而捕捉“真、善、美”的真谛。当前,设计手法单一、简单照搬的装饰形式仍是许多室内设计师“传承”中华传统设计而惯用的表现形式,此种形式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伴有片面性,尤其在与时俱进的环节上存在脱离现象,时代感表现不突出,“时尚”从何而谈?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基础是中式传统风格艺术形式的根基,对于中式传统室内装饰设计而言也不例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奋力寻求其在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新突破,实乃重中之重。

早年间梁思成先生就有针对当今“新风格”思辨的观点,建筑风格有“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及“西而古”的论断,由上至次乃至下品之下的观点。可见,独具中国民族传统地域特色的“中而新”定是当今中式室内设计的蓬勃发展之路。以“中而新”为灵魂导向,延续中华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精髓,对传统中式室内风格及艺术元素进行创新。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造型、材质及色彩等诸多现代高科技工艺领域中,中华传统装饰元素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多角度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紧随时代潮流注重中华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时尚化的中式传统室内装饰设计将势在必行。

一、传统造型现代化革新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华传统装饰元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契机,虽然久经历史长河的冲刷洗礼,同时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却经久不衰,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秉承中式传统艺术造型的基础上深入会意其中审美内涵,对其外观、尺度、多种功能特性及装饰细节深入研究,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再次诠释,进而给予中式传统装饰元素更具多面性的意义。

中华传统装饰元素不仅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在国外同样也愈发受到众多设计师的关注。丹麦著名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所创造的“中国椅”、叉骨椅也称“Y-Chair”都是在汲取中式明代家具造型简约、结构精简等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再研发创造而得的。甚至在以上知名作品问世后,瓦格纳在数十年之后仍然一直专注于对“中国椅”的设计探索中。明快的几何体块搭配严谨的线条榫卯造型是中式明代家具应用于现代设计中需要重点保留的传统元素,结合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及审美意识,“删繁就简”对其进行造型上的重构统筹。将传统的繁复造型、局部及夸张的图案装饰加以规整化处理,必要时适度省略或是进行几何变形抽象化的梗概。重组后的造型其整体的外观,不仅中华神韵宛然在目,而且简洁大方的线条艺术会令当代设计中的“简约”现代美感更为凸显。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材质质感是设计材料给予人们使用体验的直接反应,更是其结构外观的主要体现方式。在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领域中,“返璞归真”的审美意识长时间以来被众人所推崇,所以材质应用多是以“木材”“石料”“藤艺”等天然材质备受推广;气势恢宏的造型美、典雅庄重的色调美及绘事后素的材质美汇集于一体的中华传统室内装饰元素自古至今广为传颂。与此同时,当代科技革命日渐蓬勃兴起,伴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诞生,新型材料也在与时俱进地迸发,室内装饰材料不只局限于少数天然材质,各种有色金属、液体壁纸、钢化玻璃及软石地板等新型室内装饰材料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新宠。传统的室内装饰元素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令当代的室内设计既不失民族情致,同时时尚美感更是与之并存。

设计施工技术上的革新,是设计师独到创意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设计取决于创意,但创意的实体呈现必须依靠技术,可见技术决定设计。虽然,目前在各类装饰行业中,复古“纯手工”的加工工艺趋势日益走高,但实际上先进的特色装饰施工工艺中,现代高科技仍起到不可超越的主导地位,如激光雕刻、曲轴加工、热转印技术等高超的技术含量层见叠出。

中华传统装饰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再创意是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产物。为缓解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心理,如今所谓“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往往会摒弃以往中华传统装饰元素中繁复的装饰细节。在当今“中式”室内装饰业内,相比一味彰显富贵的清代装饰元素而言,明代装饰元素以其结构严谨、繁简相宜的特征,备受推崇。中华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即在造型、材质或是结构细节上或多或少有所变通,去繁质变,取其精华,但“形神相即”万变不离其宗。如:将瓦西里椅与中式传统明代禅椅加以比对,二者无论在外观、比例、形态上还是其几何体构架背后所蕴含的简洁气质上都有同工异曲之妙(图1)。其中,组合材质是二者主要的异类特征,瓦西里椅由现代金属管材加以棉帆布或皮革材质组合而成;而禅椅则是选用传统天然材质“木材”与“编藤”为主料。二者虽然运用不同的材质及加工工艺,但同样塑造出的立体精简美感,将包豪斯设计风范与中国明代传统韵味尽收眼底。

图1 明代禅椅与瓦西里椅

再有,由西方设计师菲利普·斯达克(Philippe Stack)所创作的明椅可谓中外闻名,其设计灵感正是来自中国传统圈椅。该座椅秉承原有的传统艺术造型,运用现代新型塑料材质加以重组,再配合中国红色突出其设计内涵,进而让中华传统装饰元素在结合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时尚化蜕变,正所谓“中西合璧所向披靡”。

此外,还可利用秦砖汉瓦、祥云、中式传统圆扇、榫卯梁柱结构等传统元素作为现代设计中的拟物形态加以改进(图2)。拟物形态激发灵感结合创意,为其赋予全新的角色定位,多用于饰面板材、灯具等室内装饰内含物上,配合上新型特种装饰材料及高科技工艺二次创新组合,将其装饰功能发挥到极致。传统元素与现代高科技的碰撞,缔造出全新的室内装饰表现形式,凸显当代“中式”室内装饰艺术的时尚之美及超凡脱俗的古典气质。

图2 榫卯梁柱结构及传统圆扇作为拟物形态的现代室内灯具

3.传统民族文化韵彩继承

色彩其内在本归属于纯正的物理现象,但受到外在环境的浸染,进而演变为具有文化特性的产物;同时在运用过程中,色彩会自发地传递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征。受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及民俗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装饰色彩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征,青、赤(红)、黄、白、黑各具意义特性,这正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中式传统“五色观”。自古以来,便有儒家色彩美学与“仁”“德”“善”结合为一之说,孔子用合乎“礼”之规范的“五色观”对德行、尊卑、等级、秩序等伦理内容比对类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五色观”理论直至今日仍是支配中式传统艺术风格不断传承的主体线索,对不同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乃至文化等诸多方面影响颇深,室内设计更是不例外。

传统中式室内空间多是通过提高色彩的纯度及明度,得以强化尊贵的宫殿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空间其非比寻常的视觉冲击力。宫殿空间惯用红、黄、青乃至金色作为空间主调;而民用空间其用色则是选择极为低调的青灰色彩,二者无论从色彩视觉效果上,还是其用色背后所蕴含的特殊“礼数”用意上,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演变至今,现代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仍会受到此种文化的陶染。

对于室内空间中的诸多组成因素而言,色彩的视觉效应可谓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空间界面或是室内相关内含物,即使极为细节的色彩变化都会对室内空间整体视效乃至给予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产生强烈影响。遵循传统的色彩原理将其恰到好处地融入当代室内空间中,迄今为止已早形成某种模式化印象,突破传统的框架创意发挥势在必行。

汲取中华传统装饰色彩之特有元素,如:象征着喜庆、权力的“中国红”或是独特水乡淡雅的灰青色配以现代时尚的造型重组,整体空间既蕴含中华情怀又不失现代感。另外,也可在原有传统造型基础上为其装扮出全新创意的色彩,如:将传统的中式花窗、圈椅等改漆成剔透的白色,当古典美巧遇现代色彩美,此种传承并非随意性的变迁,而是在汲取中华文化悠远历史魅力的基础上顺应时尚化的理念创新。

三、结语

虽然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中式文化在很多领域包括室内设计中依旧流传至今,且有愈加昌盛之势,可见中华传统装饰元素早已逐渐形成构架完成的艺术体系。故此,中华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时尚化创新并非只是简单地对原有中式元素进行拆解与重组,否则即使继续“传承”也只会得到更为拙劣的装饰效果。可见,中华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时尚化创新,关键在于利用在新事物的内涵上对旧有元素注入新鲜血液。从多角度深入剖析传统元素其内在层次构件,尤其不能被其外在形式而束缚,中式元素的内在文化精神才是更为至关重要的,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要找寻传统与当代设计的契合点,从而才能切实地将中华传统装饰元素极具创意且最为适宜地融入当代室内设计中。

猜你喜欢

室内装饰中式材质
高层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医疗类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刚柔并济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