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曾家镇虎峰山·寺下山隐乡村民宿设计探析

2020-08-13刘文欣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客房民宿景观

刘文欣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乡村民宿应运而生,这是现代旅游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式旅游内容。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兴盛势头也越来越壮大。乡村民宿不同于其他酒店住宿。游客在当地游历后,它不仅可以提供住宿,还可以为人们带来体验当地人文风俗的场所。其景观设计应与功能相协调,结合当地文化、自然和文化要素,创造其独有的乡村民宿景观。

二、乡村民宿的定义和内涵

民宿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认为,民宿就是普通居民为游客提供的体验地域生活特征的场所,而乡村是民宿的一种基本载体,蕴含着其他酒店所没有的特色。它囊括了当地的传统文明和环境旅游资源。经过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乡村民宿的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最早的乡村民宿似乎为游客提供了住宿的地方,这是非常随机的,没有系统的筹划,也没有太多的设计。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的提高,在自助游中,游客更加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带给个人新奇的体验。乡村村地区有其特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可以很好地迎合游客日益增加的多样化物质及文化需求。因此,乡村民宿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总体而言相当可观。因此,应改进其景观设计,吸引不断增加的游客,促进乡村的协调发展。

三、寺下山隐民宿

(一)概况

改造后(左)改造前(右)

残墙外,古寺下,古道边,坐落在重庆大学城边的曾家镇虎峰山村的“寺下山隐”民宿项目隐藏于林海之中。随着近年来,虎峰山村附近的重庆大学城的逐步发展,周边的工作室、画廊、美术馆和茶舍也同步发展起来,为虎峰山村创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也为“寺下山隐”民宿的建造提供了艺术环境。

(二)功能布局分析

宅基地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二、三层仅设置8间客房,公共区域使用面积较大。入口处的旅游接待处、无边泳池附近的乡村书房、一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接待厅)。

这一功能组织上的考虑,既创新了民宿的功能组合模式,又赋予了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使之成为来往游人在步道途中难忘的记忆点。

其中设有餐厅、茶室、展厅和书吧等功能,民宿主人将其分别取名为揺芦呗、听竹吧、兜枫喽、踏松咯,使整个民宿更加开放与包容,显示其独有的人文关怀理念。七间客房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为灵感,每间客房有不同的主题与风格:“柴听琴”房里以古琴等乐器装饰,“酱吟诗”有活字印刷的装饰墙,而“油行书”是宽敞的日式榻榻米套房。房间均朝东布置,大面积的落地窗将周围美景引入室内,最大化地利用景观优势。

四、景观空间序列分析

(一)入口处的传承与新生

建筑的更新与介入带来了新旧关系的思考与重塑。民宿改造前是一座废弃的三合院围绕而成的老房子,新建的建筑通过还原基址过去的院落空间,它继承了中国西南独特山村的文脉和肌理。

另一处的处理也表达出了对原有场地的尊重:场地所处的标高与上部的公路,垂直海拔相差约五十米,但无论设计师和民宿主均坚持不去修通公路,仅靠一条一米多宽的陡峭石板步道作为交通连接。

游客们欢快地踩着青石,伴着清风微拂过竹林的声音。经过一个湖水清澈的地方,他们可以看到路边简朴的旧夯土墙。循着土墙便可看到隐藏于竹林中的“寺下山隐”,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让到来的人充满了惊奇与视觉冲击力。

入口处的游客接待驿站

(二)“野”趣味的院落

古有周权撰《野趣》,今亦不乏热衷自然的原始质朴之人。寺下山隐中,从设计到工艺的处理,处处充满着质朴自然之感。入口走廊的地板采用了多余的建筑竹竿,竹竿嵌在土中,中间随意点缀着碎石,简约而不简单。院子里没有人为的景观设计痕迹。天然生长的野草并非萧疏,而是为整个院落增添了“野蛮生长”的生机。

整个院落由东南向西北,通过建筑布局和层高的变化,形成一层一层的景观关系。在院子里稍做停留,穿过乡间书房旁边的走廊,你可以看到一座三层楼高的建筑,旁边是典雅大方的庭院和草坪。“野性”的味道渗透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演绎着丝毫没有设计感的自然生机之美。

(三)景观露台

民宿的主人对纯净的山林生活充满了神往和坚持,希望能为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与喧嚣的过去告别的地方,回到山林环抱的土地上。设计师从尊重场地的自然状态出发,根据自然形态,将“山”字和“隐”字转化为建筑的精神。

经初步实地踏勘,场地内树木全部定位,不仅全部保留,建筑物和景观的布局也根据树木的位置进行了多次调整。此外,相应的景观梯田和长短坡屋顶,根据不同的山势、景观和视觉,调整高度与进退的关系,给予不同层次的视觉体验,达到景观利用的最大化。或登上最高的露台,俯瞰虎峰大地,浩瀚的林海,隐约的雾气,一边绿水若隐若了,现;或坐在无边的池边,泡一壶好茶,望水中的倒影,春风拂面,几片陨落的树叶悠然飘落。

(四)风格各异的客房内部

虽然只有8间客房,但每间客房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有不同的定位和装修风格。一些桌椅甚至来自附近业主“拾荒”。经过随意的自然陈设,增添了几分“野性”的味道。房间都朝东,大片落地窗让朝霞通过山林挥洒进房间,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良好的景观优势。全玻璃观景台、无边泳池、一米阳台、全木装饰……这些微妙的设计赋予每个客房独特的个性和格调,但也有一个相似之处——简单和优雅。

(五)乡土建造中的民间智慧

在不通公路的条件下,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建筑材料的输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解决土建材料的搬运问题,经过实地踏勘、反复选点和商议,施工队在虎峰寺遗址下公路边的一处方便卸货的场地旁,用镀锌铁皮敲打出一个滑槽,连接公路与靠近场地稍微平缓的地方,再通过一条可以用手推车运输的便道将建材运至工地。

然而在后期装修中,如玻璃、家具、洁具等易损物件,还是只能依靠肩扛手抬的最原始的方式。建造的艰辛始终贯穿着项目修建的整个过程,但面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困难,民宿主、设计师和施工队总能积极应对,虽然施工周期持续近两年,但完工的那一刻,各自的满足与欣慰又是普通项目所无法比拟的。

镀锌铁皮敲打出的施工滑槽与建造过程

(六)“隐逸”的生活状态

“残墙倚古寺,曲径通幽谷。柴门闻犬吠,琴棋奏和声”。

这是当今快餐时代的繁华都市居住模式中人们渴望的理想世界。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说此项目“隐”“山”的创作理念是相对成功的探。但这不只是为了迎合逃离现实世界的人们的需求而设立的理想国度。设计师基于建筑物的开放性和公益性,以谦卑的态度面对着场地和自然,充分表现了山区幽逸和野性,以及对灵魂和温度融合的人本理念。近年来,民宿繁荣增加了不同的态度和可持续的生命活力。

五、总结

当下城市发展过快,日新月异的变化促使人们想要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寻找一种自然与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平衡点。而民宿的出现,补充了这一平衡点,让游客放慢节奏停下了脚步,在山野中细细感受乡村的魅力,体验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符合当下自由洒脱,追求自我的游客的心态。故而,民宿设计的根本追求就是帮助游客感受原真性的生活方式,还原最为质朴的自然状态。

在尊重自然环境、地域人文的基础上,注重旅居体验、设计创新,加大民宿的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古村落文化等方面内容建设,利用地域独特的文化,为民宿的景观设计注入新的理念与体验。用探究的态度,让民宿延续着可持续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关注民宿的发展,不仅能为向人们传递简单美好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传承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客房民宿景观
孪生院子民宿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黄健美 艺商结合催生“网红”民宿
《景观平面图》
中国主题客房发展现状及未来出路研究
第28次瑞典冰旅馆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无烟客房真的无烟吗?
纽约有家“图书馆饭店”:有60间客房6000本藏书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