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0-08-13王华

清风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规章制度纲要

文_王华

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即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孩子会对老师和家长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因此养成教育可谓至关重要,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起来。

德育是“五育”的灵魂所在,德育的核心为养成教育。良好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语言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施养成教育要有相对的依据和规章制度。《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本班的规章制度。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学习及自身习惯这三个方面出发,以《纲要》和《规范》为基础,制定一套详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严格实施,从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礼貌待人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应当先了解后行动。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纲要》和《规范》的内容,从根本上使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逐渐正确地培养自我规范的良好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做什么。教师要和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并将对方的意见需求考虑在内,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可以挖掘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养成教育要分步实施。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应设置不同的内容、方法及措施来应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求,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收到实效、落到实处。

第一步,耳濡目染。养成教育首先从学生周围的环境入手,如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父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时时刻刻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及文明举止;学校应在显眼的位置设置相关的文明警句及激励性图片、语句,使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这些,从而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画手抄报、漫画制作、设计标语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感染。

第二步,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在口头上教育,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如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要求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自觉主动地帮助其他同学。再如,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长辈要尊敬,见到朋友要和蔼;看到垃圾要随手扔到垃圾桶里,碰到需要帮助的老奶奶要积极主动;养成先完成作业再娱乐等习惯。

第三步,及时反馈。教师通过监督检查班级卫生、纪律、学生日常文明礼仪,如见到长辈、师长是否主动问好等各方面,及时给出指导建议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发挥反馈功能。

第四步,因材施教。养成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落后的原因,体会到不良行为的后果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及时矫正;二是对中等学生要求积极上进、积极发挥自己的闪光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三是对道德行为良好的学生提出要高标准、严要求来认识自我,磨练其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第五步,在实践中养成习惯。在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巧妙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结合起来。第一,家校结合。教师应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作用,结合家长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做到尊重家长。

第二,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社会是实践的最佳场所,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果的地方。学生应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尚的品德在人的品格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强化训练,在多年实践过程中,反复思考,反复反思,方能获得成效。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规章制度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墙化”更需“强化”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不懂礼节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