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2020-08-12龙丽群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诊治

龙丽群

摘 要:目的  探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予以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检查特征予以总结,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统计其诊断符合率及具体情况。结果  本研究43例患者共查出50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其中16个食管病变、30个胃部病变、4个十二指肠病变;按照病理类型分析,主要为间质瘤、平滑肌瘤。43例患者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后按照病变大小、性质与来源层次进行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并经对症手术治疗后将病灶一次性成功切除,未有转科手术治疗情况。术后3个月经复诊,患者创面均有效愈合,未残留病灶,也未有复发情况。结论  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予以有效检查,并可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大小等,利于临床鉴别、诊治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166-02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为多发病变,但仅靠普通胃镜无法评估其黏膜下病变范围、深度等,即便结合病理检查也无法明确其病变性质,须行腹部超声、CT予以进一步明确,甚至须行手术予以性质明确,但上述方式均无法发现较小病变者情况,须患者定期复查予以病变跟踪[1]。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内镜超声越来越为临床所广泛应用,小探头超声内镜已成了临床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的新方法[2]。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43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患者诊治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有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6.08±10.16)岁。

1.2  纳入及排除標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法进行手术患者;②伴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等患者。

1.3  方法

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前6~8h禁食、3h禁水,并做好相关准备,经静脉注射麻醉后,经电子胃镜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再经内镜活检孔道将小探头超声内镜(仪器来自Olympus)插入,经直接接触法、持续冲水法予以患者腔内超声扫查,做好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位置、起源层次、回声特点、边界、病变面积、浸润与否、管壁外压迫等情况的记录,并结合患者超声影像表现予以诊断,再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予以对症手术治疗,送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对检查特征予以总结,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统计其诊断符合率。

2  结果

2.1  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43例患者共查出50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其中16个食管病变、30个胃部病变、4个十二指肠病变;按照病理类型分析,主要为间质瘤、平滑肌瘤。小探头超声内镜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88.00%。见表1。

2.2  手术结果分析

43例患者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后按照病变大小、性质与来源层次进行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并经对症手术治疗后将病灶一次性成功切除,未有转科手术治疗情况。其中,病变位于黏膜、黏膜肌层且直径在20mm以下的行内镜黏膜切除术一次性成功切除;病变位于黏膜、黏膜肌层,但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及病变位于黏膜下层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一次性成功切除;部分间质瘤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提示存在侵袭固有肌层的及部分异位胰腺患者、病变部位在黏膜、黏膜肌层、黏膜下层且无法与固有肌层分清边界的行瘤体挖除术一次性成功切除;部分间质瘤小探头超声提示位于固有肌层的直径在50mm的行外科手术一次性切除。术后3个月经复诊,患者创面均有效愈合,未残留病变,也未有复发情况。

3  讨论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为黏膜、黏膜下组织病变及壁外器官组织受压所致隆起,病变多隐匿且症状无显著特征,若患者存在消化道癌变情况可经胃镜活检予以确定,但多数腔外压迫、黏膜下病变患者无法经胃镜确诊,若盲目获取深层病理组织易增加患者出血、穿孔可能而加重患者病情[3]。超声内镜是近年来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诊断方式之一,是超声与内镜的结合,即将超声探头放置于内镜顶端,经超声探头直接探查病变处,并经超声对壁层、相邻组织器官的超声特征予以确定,明确病灶来源层次、壁内外压迫情况,更利于临床精准诊断、行术前分期及设计治疗方案等[4]。超声内镜分专用超声内镜、小探头超声内镜两种,经小探头超声内镜可直接触及病灶位置,且高频探头可使图像分辨率提高,能够细致扫查出细小、浅表病灶,并区分消化道组织管壁结构、分层。

本文研究可见,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食管、胃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且病变多为良性,其中食管病变多为平滑肌瘤,胃部病变多为间质瘤。有临床研究认为[5],因间质瘤、平滑肌瘤多发于黏膜肌层,且影像学表现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在鉴别上存在一定难度。但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达88.00%,说明在诊断上消化道间质瘤、平滑肌瘤上小探头超声内镜具有较高准确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小探头超声在探查较大直径、病灶回声、边界不清晰的病变及相邻脏器累及、淋巴结转移上仍有局限性,还需临床辅以其他检查方式。

综上所述,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予以有效检查,并可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大小等,利于临床鉴别、诊治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参考文献

[1]斯轶凡,曹燕.微型探头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31):84-86.

[2]陈武,王海军,李英,等.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隆起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56-57.

[3]汤建伟.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06):38-39+46.

[4]梁新文,徐星莉,李静,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举隅[J].新疆医学,2017,47(06):645-647.

[5]姚俊,许亚平,周春锁,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555-557.

猜你喜欢

诊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急性会厌炎的诊治及护理体会
58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