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优质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12康瑞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水肿呼吸衰竭人性化

康瑞霞

摘 要:目的  呼吸衰竭护理中开展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  用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者,用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比观察组相关指标差;参照组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更符合呼吸衰竭护理中需求,护理更优质,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人性化;水肿;缺氧;代谢紊乱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122-03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影响了肺部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有(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如救治不及时,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尤为重要,好的护理方法能降低临床风险,与临床治疗一起保护患者生命。常规护理无法满足呼吸衰竭护理中的高风险需求,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应受到重视[1]。本文观察组的护理方式能规避较多风险,稳定机体相关指标,通过增加护理关爱,贴近患者内心,减少患者在护理中的不良行为和情绪,详见下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者,用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研究。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3∶19,年龄范围在20~63岁,年龄均值为(49.38±5.36)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范围在19~72岁,年龄均值为(52.03±4.37)岁。两组基线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比较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出现心率异常、呼吸频次下降、呼吸抑制、喘息等呼吸衰竭特征,經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在85%以下。

排除标准:心脏、肾脏等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等。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抗感染、抗炎药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氧等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情况。

1.3.2  观察组

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①保留上组护理操作,用心理护理做介入,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像患者在病床上虽然安静但目光容易在医护人员上聚焦,尤其换药、输氧等时候,不安情绪明显,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药物等事项,让患者知道换药等对健康的帮助,用关心、爱心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帮患者重新燃起对生的希望,愿意配合护理。心理护理还能收集患者的表情、习惯等信息,护理人员从中可分析出患者的喜好、注意力等,对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呼吸困难等提供帮助。②身体清洁:开展身体清洁时要根据患者的习惯进行,每一项都咨询患者后再开展,询问时要用行或不行的方式让患者回应,对表达困难的患者可让其眨眼睛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等。每天要和家属一起为患者清洁口腔、早晚擦拭等。身体清洁过程中要保持轻柔、水温适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像将患者扶起、固定后擦拭,同时轻扣后背排痰等。身体清洁过程中要遵守患者舒适原则,时刻关注患者情绪、感知变化。还要调整病房温度、湿度,避免患者着凉,在清洁好肢体后要快速为患者盖好衣物、被子,做好保暖工作。③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为其推荐可口菜谱,包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配比,减少高油、高盐、高热量食物对患者的影响。像水肿严重的患者要减少盐份摄入,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进行肠内营养或鼻饲。④所有护理工作都要在患者能适应的情况下进行,询问意见时让患者简单明了的选择,避免语言、行为对患者的刺激,让其内心多一份温暖,并配合治疗和护理。还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其温柔对待患者,从家属方面收集患者信息,改善不合理的护理方式,让护理与患者间密切联系。减少患者在吸氧、输液等过程中乱动、乱闹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动脉)、心率等住院期间护理前后相关指标统计并比较。用护理满意度评估表对两组进行评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期间住院天数,护理前后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住院天数、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参照组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很痛苦,长期缺氧会让脏器、神经等受损,腹腔压力大,消化道出血、休克时常发生。呼吸衰竭护理中大小事项都不容忽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死亡[2]。常规护理在面对呼吸衰竭患者时,护理操作过于简单,很少顾及患者内心需求,护理过程虽按照要求执行,但人性化缺失较重,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都不甚满意[3]。呼吸衰竭护理中的状况频发,改变护理方式尤为重要。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与参照组形成对比,护理模式对参照组进行优化,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护理过程中多用简单选择性语言询问患者感受,患者能通过简单交流方式表达自己想法,护理更顺利。

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将护理与患者距离拉近,提高护理警惕性,在耐心和爱心的驱使下完成每日护理工作,保障患者在护理中的感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收集更多患者信息,像动作轻重、疼痛程度、氧气浓度等在每次询问后都能让护理更贴近患者需求,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关系逐渐变好,默契度不断上升。患者在护理中能用简单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舒适、舒适等感受,护理反馈更及时[4]。像患者用手指输液管,护理人员可以问他是否输液侧肢体麻木、疼痛,患者如果眨眼睛,就代表有这些感觉,护理人员需对输液位置进行检查,排除输液部位外渗、静脉炎等情况。如果发生药物外渗等情况要及时将其拔出,并在另一侧肢体进行穿刺操作,同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患者,让其放心,并配合再次穿刺。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让护理人员更懂得患者需求,增加与患者间交流,懂得患者反馈,每次提问都具有针对性,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护理工作更具预防能力[5]。经此研究发现,护理后,参照组比观察组相关指标差;参照组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更有效。

综上所述,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更符合呼吸衰竭护理中需求,护理更贴心,患者更满意,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余峥,周晓彬,李琼惠.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3):194-196.

[2]李小慧,陈月华.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6):175-175.

[3]王梅花.呼吸衰竭护理应用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5):188-189.

[4]周海霞.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1):1597-1598.

[5]贺文琪,王坤.优质护理模式在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3784-3787.

猜你喜欢

水肿呼吸衰竭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